張志祥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安慧芳
(張志祥單位 / 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 / 哈文麗)
作為銅仁市主城區法院,碧江區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案件呈逐年遞增趨勢,辦案壓力不斷增大。面對挑戰,該法院構建訴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速裁解紛機制,將一半的案件化解在訴訟前端,有效破解基層法院人員少、案件較多的難題。
“無異議的話,馬上出具調解書。”3月20日,碧江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冉應通過法院線上調解平臺,成功調解一起10年借貸糾紛。整個調解過程,僅用了15分鐘。
這起案件的申請人張某平與被申請人韓某敏原是鄰居。2011年5月,韓某敏因急需用錢,先后3次從張某平處借款7萬元。還款期到后,韓某敏編造理由借故拖延,到最后故意躲避。
多方聯系無果后,張某平一紙訴狀將韓某敏告到法院。碧江區人民法院了解基本情況后,鑒于處于疫情期間,以及從方便當事人出發,建議通過“多元調解+速裁”機制解決,通過線上法院調解平臺,組織雙方進行訴前調解。
通過法官調解并征得申請人同意,被申請人答應分期還款,當事雙方言和。
冉應介紹,通過線上法院調解平臺,調解員、申請人、被申請人在調解過程中均可在線查看申請書及相關證據材料,調解過程的音視頻自動保存,調解協議自動生成,簽字確認在線操作,申請司法確認或出具調解書同樣在線申請,方便快捷。
“解決群眾心里的疙瘩,做到案結事了人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碧江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龍章云說。

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法院訴前矛盾糾紛調解現場。(張志祥 攝)
作為銅仁市收案量最多的法院,碧江區人民法院近年來積極探索,建立黨建引領、多方借力、訴前止爭的訴前矛盾糾紛化解模式,由法官、鄉鎮街道綜治辦人員、社區(村居)干部以及德高望重人士組成訴前調解委員會,通過律師第三方介入的駐院律師調解工作室、法官線上線下調解等調解平臺和渠道,將矛盾化解在訴前,有效減少、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同時,建立員額制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及司法輔助人員組成的立案速裁團隊,將簡易、類型化案件交由立案速裁庭辦理。
“訴前矛盾糾紛調解,有助于在法律框架內準確、高效解決雙方訴求。”碧江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員額制法官孫仁闊說,五成多的案件化解于訴前,緩解了法院案多人少難題,同時把有限的司法資源用在刀刃上,讓法官集中精力審理疑難、復雜糾紛案件。
據統計,去年以來,該院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千余起,其中依托信息化線上化解300余起。
此外,碧江區人民法院還通過超前預防,讓更多糾紛化解在訴前。
“我們鄉鎮有起勞務合同糾紛,我們村有起鄰里糾紛……請你們法庭派法官來參與調解。”碧江區人民法院漾頭人民法庭每天都會接到鄉鎮或村居的求助電話。
“矛盾都在村居、鄉鎮得以解決,最后到法院的矛盾糾紛自然也就少了。”這是漾頭法庭在訴前矛盾糾紛化解中取得的成功經驗。
與此同時,碧江區人民法院廣大黨員干警還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開展上門送法服務,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讓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避免矛盾糾紛進一步激化,最大限度降低社會維穩成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