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彪
(山西路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1)對施工現場環(huán)境進行全面勘察。從本質上分析,在進行橋梁施工方案設計時要以勘察結果作為重要依據,所以一定要保證勘察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1]。勘察工作主要分為水文條件、地質條件等方面的探測,將獲得的數據整理在勘查報告中,這樣設計師就能夠根據勘察報告科學、合理地設計施工圖紙,并將圖紙各項數據輸入到建模軟件,自動生成橋梁三維模型,對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進行模擬,以便及時調整與完善圖紙。
2)準備施工材料。認真、仔細檢查施工材料,按照具體類別入庫管理,并且詳細記錄在冊。在鉆孔灌注樁施工時需要準備充足的水源,所以必須控制好水質,從而才能夠提高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
3)建立科學、有效的施工現場監(jiān)管機制。針對鉆孔灌注樁的每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監(jiān)管,比如鉆桿一定要處于鉛錘狀態(tài),孔泥漿的配合比應滿足國家標準規(guī)定要求,同時也要嚴格檢測現場砂漿與材料的質量,保證各項指標達到標準規(guī)定[2]。
泥漿材料以膨脹土為主,輔以其他材料。泥漿的制備需要在泥漿池中進行,施工人員應該把泥漿稀稠度嚴格控制在標準規(guī)定要求質量。若是泥漿比較稀,則鉆孔容易出現變形問題。若是泥漿比較稠,則會加大鉆孔施工難度。在將膨脹土投入泥漿池之后,就要展開攪拌作業(yè),直到把泥漿攪拌均勻,才可以實施鉆孔。
如果樁孔的位置處在淤泥低端,在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之前要選擇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清除淤泥,同時選擇良好的填充材料,從而使地基承載力達到鉆孔施工要求。根據鉆孔灌注樁施工基本要求進行護筒埋設,一般選擇的護筒內徑要比樁徑大約多40 cm,以厚度8~12 mm的鋼板為材料制作護筒[3]。對于護筒的埋設,必須穩(wěn)定、牢固,而且埋設深度要達到標準要求,在進行埋設施工時不可移動,而且不能發(fā)生變形,不僅要保證埋設位置準確,也要保證樁孔垂直度達到施工標準規(guī)定要求(剖面見圖1)。為了進一步增加護筒埋設的穩(wěn)定性,應該選擇錘擊或者是振動等技術方式,促進護筒順利下沉。此外,在進行施工時需要嚴格控制護筒埋設精度,尤其是護筒頂面中心位置和設計樁孔中心位置之間的偏差,必須嚴格控制在5 cm之內,同時傾斜度不可高于1%。在護筒埋設達到一定深度之后,應該將護筒表面進行涂油處理,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下沉摩擦力,成樁之后不可立即拆除護筒,以提高鉆孔灌注樁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
圖1 護筒埋設剖面圖
在進行成孔施工時必須對鉆孔灌注樁的作業(yè)鉆進尺度、速度進行嚴格控制。成孔施工之前需要完成具體的勘察工作,根據現場地質條件科學地控制鉆進速度。而且在鉆孔時也要認真觀察與詳細記錄灌注樁變化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與解決問題。若是發(fā)生護筒漏漿問題,必然嚴重影響成孔施工進度與質量,所以需要提起鉆錐,適當地加入一些黏土,等到泥漿穩(wěn)定之后才可以繼續(xù)施工。此外,應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進行成孔施工時,要對成孔質量進行嚴格控制,比如認真復核樁孔中心位置,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一般選擇的方法是通過鋼尺對十字線中心與鉆頭吊繩間的距離進行測量,并得出偏差值,必須控制在50 mm以內[4]。若是偏差值超過了此范圍,則要認真查找與分析具體原因,然后及時地糾錯。與此同時,也要有效檢測孔深、樁孔直徑以及成孔傾斜度等有關指標,并詳細記錄在案,對成孔的每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質量進行嚴格控制。
根據設計圖紙具體要求,合理制作鋼筋籠,有效確保鋼筋籠的主筋間距、鋼筋數量以及箍筋間距等達成設計規(guī)定要求,而且在鋼筋籠制作完成之后要進行質量驗收。只有檢驗達標的鋼筋籠才能夠吊裝,在鋼筋籠吊裝時主要選擇吊車配合作業(yè)。鋼筋籠需要慢慢地下放,而且下放速度應該保持勻速,不能旋轉、傾斜[5]。在上一節(jié)鋼筋籠完成下吊作業(yè)后,必須及時固定,然后進行下一節(jié)鋼筋籠吊裝,要保證鋼筋籠之間的準確對接。當鋼筋籠吊裝作業(yè)結束之后,需要對鋼筋籠穩(wěn)定性進行嚴格檢測,并對籠頂的標高進行認真復核,以切實保證鋼筋籠吊裝作業(yè)質量。
在混凝土灌注施工前,需要仔細清理鉆孔,使鉆孔內底層泥漿沉積物自身的粘稠度與含砂量達成標準規(guī)定要求,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實時調節(jié)管道高度和混凝土灌注速度,其中鉆孔底面與管道下部的距離應該控制在50 cm左右,而且也要嚴格控制管道埋設深度。鉆孔灌注樁施工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
為了提高成孔質量,應該對比分析持力層孔深度和等高線以及持力層具體受力情況。為使樁基深度達成標準規(guī)定要求,應該嚴格檢測機架枕木,如果枕木自身的穩(wěn)定性相對偏差,必須及時更換。在鉆孔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磨盤垂直度與鉆桿高度一樣,同時也要實時監(jiān)測,如果存在偏差,則要及時、合理調整。在進行混凝土灌注之前,需要對泥漿各項指標進行測驗,尤其是含砂率,不可高于2%[6]。此外,鉆頭直徑應該略大于設計樁徑,防止鋼筋籠下放過程中對泥漿池壁造成損傷。
2.2.1 漏漿處理措施。
發(fā)生漏漿問題的成因比較多,例如泥漿稠度不達標、混合液比例不合理等,所以需要根據漏漿問題的具體成因,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當發(fā)生漏漿問題時,應該采用有效補漿措施,等到漏漿問題解決之后才可以進行鉆孔作業(yè)。若是不能解決漏漿問題,則要立即停止鉆孔施工,在泥漿中加入適量的黏土,并進行均勻攪拌,從而才可以繼續(xù)進行鉆孔施工。
2.2.2 鋼筋籠上浮處理措施
在鋼筋籠發(fā)生上浮問題之后,就無法順利完成鋼筋籠下沉作業(yè),所以施工技術人員必須密切注意,一旦發(fā)現鋼筋籠上浮,就要及時地將導管進行拆除,或是通過導管慢插快拔的手段,實現鋼筋籠下沉。
從本質上分析,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通用性強的優(yōu)勢,是橋梁工程建設的一種重要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建設中有效應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能夠提高橋梁施工質量與安全,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但是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十分復雜,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就會影響到橋梁工程建設質量,所以必須準確把握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并制定全面、科學的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從而保證橋梁建設質量與安全。
[ID:0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