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霞,張 岳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473000)
肺炎支原體作為無細胞壁原核細胞型生物,可通過呼吸道傳播,入侵機體后引發炎癥免疫信號轉導紊亂,伴隨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 等炎癥細胞因子過度活化,從而發生肺炎支原體肺炎[1-2],若不及時治療,則容易促發炎癥級聯反應,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癥等,兒童是肺炎支原體肺炎易感人群。作為一種先天性免疫的病原模式識別受體,Toll 樣受體(TLRs) 具有識別多種病原微生物抗原成分的功能,通過髓樣分化因子88 依賴性途徑和非依賴性途徑進行信號傳導并活化NFκB,后者可啟動CRP、TNF-α、IL-6、IL-8 等炎性細胞因子轉錄表達,啟動適應性免疫,激發炎性連鎖反應,促進病情發生發展[3-4],可知以TLRs、炎癥因子變化相關的免疫紊亂是病理特點。
西醫治療肺炎支原體時,常利用糖皮質激素迅速抑制內毒素分泌和合成,緩解臨床癥狀,但其不良反應明顯,芩白清肺方是根據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治療經驗及文獻報道制備的院內制劑。
本研究考察芩白清肺方聯合糖皮質激素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該方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3 年5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于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的168 例肺炎支原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85 例) 和觀察組(83 例)。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或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材料 紅細胞裂解液(美國eBioscience 公司);CRP、TNF-α、IL-6、IL-8 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研生實業有限公司。iMARK 型酶標儀、GENE Genius 凝膠成像系統(美國Bio-Rad 公司);PCR 擴增儀(德國Biometra 公司);MX3000P熒光定量PCR 儀(美國Stratagene 公司);JM-250 電泳儀(大連捷邁科貿有限公司);Du-640 紫外分光光度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Master ScreenTMPAED 肺功能監測儀(德國耶格公司);BJ05-4 血氣分析儀(德國拜耳公司)。
1.3 治療手段 2 組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祛痰、結合、平喘、吸氧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注射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輝瑞制藥比利時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84,40 mg/瓶(以甲潑尼龍計),批號20130302] 靜脈滴注,48 h 內每隔6 h 給藥1 次,每次30 mg/kg,48 h 后改為醋酸潑尼松片(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2020884,5 mg/片,批號20130501) 口服,劑量1 mg/k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芩白清肺方,組方藥材(黃芩、百部、桔梗、地龍、麥冬、紫苑) 均購自河南省內中藥批發公司,經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系吳黎明教授鑒定為正品,取上述藥材各15 g,煎煮2 次,合并煎液,濃縮至200 mL,每天分2 次服用。兩組均連續給藥5 d。
1.4 指標檢測
1.4.1 肺功能 肺功能監測儀檢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峰值呼氣流速(PEF)、最大呼氣中段流量(MMEF)。
1.4.2 血氣 血氣分析儀檢測血液pH、PCO2、PO2、HCO-3、血紅蛋白、血氧飽和度、紅細胞壓積。
1.4.3 炎癥因子 ELISA 法檢測空腹外周血CRP、TNF-α、IL-6、IL-8 水平。
1.4.4 To11 樣受體2 (TLR2)、To11 樣受體4 (TLR4)mRNA 表達 采用RT-PCR 法檢測。治療前后收集空腹外周血各約5 mL,置于抗凝試管中,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重懸RPMI-1640 培養基,置于96 孔板中,于37 ℃、5%CO2下培養60 min 后,Trrizol 法、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別提取并測定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總RNA 及純度,引物序列見表1,以RNA 為模板,加2.5 mmol/L olig (dT) 18 與莫洛尼氏鼠白血病毒逆轉錄酶。TLR2、TLR4 mRNA 擴增條件為94 ℃預變性120 s,循環擴增,97 ℃變性90 s,56 ℃退火60 s,72 ℃延伸60 s,35 次循環,72 ℃延伸10 min,反應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分析。采用Imag-proplus 軟件分析條帶,以TLR2、TLR4 與NAPDH的IOD 比值為兩者mRNA 表達。

表1 引物序列
1.4.5 療效評價 (1) 治愈,治療2 周內,呼吸道癥狀、體溫、血象、C 反應蛋白(CRP) 均正常;(2) 顯效,體溫有降低趨勢,呼吸道癥狀、血象、CRP 均未完全恢復;(3) 進步,體溫未退,但呼吸道癥狀,血象、CRP 中至少有1 項改善;(4) 無效,體溫未退,呼吸道癥狀,血象、CRP 均未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 [(治愈例數+顯效例數+進步例數) /總例數] ×100%。
1.5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7.0 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2 組患者性別比、年齡、病程、發熱時間、咳嗽時間、并發癥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 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2 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肺功能指標 治療后,觀察組VC、FVC、FEV1、PEF、MMEF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 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2 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2.3 血氣指標治療后,觀察組pH、PCO2、PO2、、血氧飽和度、血紅蛋白高于對照組 (P<0.05),兩組紅細胞壓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血氣指標比較(,1 mmHg=0.133 kPa)

表3 2 組血氣指標比較(,1 mmHg=0.133 kPa)
2.4 炎癥因子 治療后,觀察組CRP、TNF-α、IL-6、IL-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TLR2、TLR4 mRNA 表達 治療后,觀察組TLR2、TLR4 mRNA 表達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圖1。
表4 2 組炎癥因子比較()

表4 2 組炎癥因子比較()
表5 2 組TLR2、 TLR4 mRNA 表達比較()

表5 2 組TLR2、 TLR4 mRNA 表達比較()

圖1 2 組TLR2、 TLR4 mRNA 表達
2.6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芩白清肺方是參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芩白清肺濃縮丸組方改造而成,由黃芩、百部、桔梗、地龍、麥冬、紫菀6 味藥材組成,全方共奏清肺之熱毒,可保肺之陰津,降肺之逆氣[5]。本研究發現,與對照組(單用糖皮質激素) 比較,觀察組(芩白清肺方聯合糖皮質激素)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肺功能、氣血指標、臨床療效均明顯提高。
LRs 可參與固有免疫與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及相關的信號傳遞過程,其中TLR2、TLR4 是該家族重要成員,可協同鏈接蛋白髓樣分化因子并識別MP,進而激活促炎細胞因子,開啟適應性免疫應答。本研究發現,治療前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表面TLR2、TLR4 mRNA 均呈高表達,外周血炎癥因子CRP、TNF-β、IL-6、IL-8 亦然,表明它們是病情發生發展的病理學特點[6-7]。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可降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表面TLR2、TLR4 mRNA 及炎癥因子表達,與對照組比較在改善上述免疫紊亂方面效果更顯著,提示芩白清肺方具有調節免疫紊亂的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的藥材及有效成分相關。陳文等[8]報道,黃芩可通過下調肝肺組織炎癥信號通路中TLR4 蛋白表達來阻止炎癥信號的轉導,減少反向細胞因子IL-1β、TNF-α 表達來發揮對內毒素血癥大鼠肝肺損傷的保護作用;黃常新等[9]發現,含百部、紫菀的養陰清熱及潤肺止咳驗方發揮功效是通過抑制TLR4 信號通路、下調肺部炎癥因子表達、阻止或延緩放射性肺損傷發生發展所致,其作用與激素相當;單進軍等[10]研究顯示,桔梗中皂苷、黃酮類化合物可與TLR4 蛋白發生作用,調控呼吸道過度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降低咳嗽中樞對刺激反應,從而達到止咳祛痰的作用;曹羽等[11]報道,含有麥冬的芪冬活血飲對LPS 導致的大鼠急性肺損傷有保護作用,其機制與抑制TLR4 mRNA 表達、抑制促炎細胞因子TNF-α 和IL-1β、升高抗炎細胞因子表達、糾正炎癥失衡等作用相關;邢清敏等[12]發現,含有麥冬的生脈散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大鼠的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TLR-4 蛋白水平,從而抑制TLR-4/NF-κB 信號通路反向炎癥因子相關;文秀華等[13]研究顯示,含有紫菀的補肺湯免煎劑可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組織中TLR2、TLR4 活性,通過My D88 依賴性經典途徑來調節反向NF-κB 信號通路,改善氣道重塑,并呈現劑量依賴性關系。
盡管大量臨床研究尋找中醫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方法,以改善預后,但主要傾向于其療效及安全性,鮮有對相關機制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在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分析芩白清肺方的治療機制,發現該方有助于降低TLR2、TLR4 mRNA 表達,可為相關中醫藥治療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芩白清肺方聯合糖皮質激素可改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肺功能、氣血指標、免疫紊亂,增強抗病能力,促進病情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但芩白清肺方中含有多種中藥成分,發揮調節TLR2、TLR4 mRNA 表達的機制可能是各成分協同作用的結果,考慮到臨床研究的局限性,今后仍需通過動物或離體實驗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