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博
摘 要:本文針對APM車輛的鋁合金材料性質進行分析,分析車體的整體結構、特點以及技術參數,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對車體結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經研究后表示,APM車輛鋁合金車體結構的鋼度、強度以及疲勞性能均可以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同時也滿足技術規范標準。
關鍵詞:城軌車輛;有限元法;鋁合金車體;疲勞
前言:APM被稱作為全自動旅客捷運系統,該系統的優點為無可無人駕駛、轉彎半徑小、編組靈活、建設周期短以及運行噪聲低等,一般情況下,APM車輛在各大城市中也越來越普及,比如商業園區、公園等,利用APM車輛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地鐵車輛的不足之處,但均為進口車輛,而為了能夠進一步節省成本,我已開始對該項目進行深入研發,并在上海市軌道交通中開始使用,預計在未來的發展階段,我國國內將會有更多的城市采用此類型車輛。
1.車體結構
1.1車體參數分析
整個車輛中車體是非常關鍵和核心的構件,具體而言,其 必須要滿足以下要求:第一是鋁合金車體必須要由全焊接整體承載;第二,車體的具體強度必須要達EN12663規定的相關要求與規定;第三,APM車輛的高度為3400mm;(4)車體內部需達到安裝外掛門和大窗戶要求;(5)車體底價應與足三軸橡膠輪安裝轉向架需求保持一致[1]。
在生產制造APM車體過程中,采用的材料為鋁合金與鋼炭。安裝,需采用鉚接方式。這樣一來就影響到了外觀的美觀性,而新型車體則由中空鋁合金擠壓型材和鋼材組焊接而成,焊接后是整體性的承載結構,這樣制作的車體美觀度較高,而且強度也符合要求,具體為:壓縮載荷:400kN,拉伸載荷:300kN。因為車輛能夠單節運行,因此,車體兩端都需要設計駕駛室,這也就表示,整個車體的結構由頂蓋、底架、側墻和司機室構成,其參數為:(①長度:12075mm;②寬度:2850mm;③高度:3400mm;④定距:6970mm;⑤車鉤中心線距軌面高度:710mm;⑥車門間距:6875mm;⑦側邊車門數量:2個;⑧側邊窗戶數量:3個)。
車輛的空調裝置應安裝在車頂的位置,每一輛車應配備兩臺空調,而后安裝在車體的兩端,形成[2]。
1.2側墻
主題公園是APM車輛應用最為廣泛的場所,而為了使乘客更好的觀看風景,在進行車輛設計時,需要加大車窗和車門的尺寸,一般情況下,尺寸如下:兩端小側墻單元窗戶尺寸設置為750mm×870mm、中間大側墻單元窗戶尺寸設置為1980mm×870mm、門洞尺寸設置為2200mm×1963mm。從整體側墻結構來看,其共由2個大側墻和4個小測量單元組成。其中側墻單元,需通過對側墻板與立柱等構件的焊接來保證作用可靠性。對于門柱,則采用整體折彎方式[3]。而側墻板共由5塊鋁合金型材拼接起來。與此同時,還要在其鋁型材內側開口設置為長條形,以使其超長車內C型槽,而后在槽內安裝座椅、墻板和扶手等。因為車門屬于外掛型車門,所以側墻板和車端立柱需要才采用插接方式連接。外掛門開門的止檔為止檔面;玻璃鋼頭罩膠粘的粘結面,能夠作用于連接面。
1.3頂蓋
APM車輛頂蓋由圓弧頂蓋、車頂邊梁、空調機組等多個部件焊接形成。安裝空調時,應安裝在車體的兩端,其與車體之間的高度相等,這樣一來就能夠美化車體外觀,同時也可以保溫、隔音。對于圓弧頂蓋的主結構,需設計為爽殼矩形結構以為車輛整體的隔音與保溫效果提供條件。頂蓋邊梁門角的加工,要以整體狀態進行,這樣才能在成型后能夠發揮減少門角應力的目的。為了可以提高安裝車門的便利性,使局部鋼筋的厚度可以達到標準,應將C型槽安裝在內側,最后在車內對其他設備進行安裝。
1.4底架
APM車輛的底架結構,需與安裝單軸橡膠輪作用于轉向架和外掛門的需求保持一致。,由于底架邊梁,也是傳遞門體,所以應確保門體垂向剛度,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外掛門的安裝和橡膠輪的運動空間與側墻板、門立柱和長地板之間的連接關系,而后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成為異形結構,這樣一來就能夠使邊梁成功避開橡膠輪區域,而且也可以在外門下安裝導軌,這樣就能夠滿足外掛門的下導軌安裝。除此之外,為了能夠進一步加強底架邊梁的剛度與強度,應該設置加強筋,如果對橡膠輪區域進行安裝,需通過局部加工方式,來避免加強筋與橡膠輪間存在干涉問題。連接,也要采用插接方式來實現底架邊梁與側墻板的連接。而底架邊梁與長地板則需要采用搭接的方式進行連接,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后續調節車體寬度、尺寸和方向提供便利。轉向架應使用單軸橡膠輪對,為了能夠彌補傳統地鐵車輛的弊端和缺陷,在創新設計中,可以使用4根大斷面鋁合金擠壓型材焊接轉向架,對于直角連接處可以使用圓弧加強筋板過渡,從而減小應力[4]。
1.5司機室結構
對于司機室結構來說,為了提高安全性,設計應選用頭罩造型。同時,還要考量安裝與連接頭燈的實際情況。具體過程,可將司機室立柱連接底架與頂蓋,這樣就能夠分流低價所產生的力,從而減少載荷力,提高抗壓強度[5]。
2.有限元分析
2.1計算靜強度
根據相關管理部門制定的規范標準,需同時對正常與非正常兩種工況,作用于不同載荷下的環境進行分析。具體如下:AW0+400KN壓縮力、AW3+400KN壓縮力、AW0+300KN拉伸力、AW3+300KN拉伸力、頂蓋400cm2共承載2000N靜壓力、四點架車(帶轉向架,某一架車點垂向位移10mm)、吊車(帶轉向架)。
經過計算后,所有工況下,車體的計算應力均低于設計可允許應力,這也就說明,完全滿足設計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載超載AW3工況下,車體底架邊梁的垂向變形量為5.9mm,能夠與規范標準中要求的內容相符。這里的要求是指,最大垂直荷載作用下,車體靜撓度未超過兩點轉向架支撐點距離1%。
2.2模態分析
在進行模態分析時,需要運用Block Lanczos算法,并保證車體處于整備狀態下,完成六階模態的計算。具體結果如下。1階:整車側偏頻率8.43/Hz、2階:整車垂向頻率8.99/Hz、3階:整車扭轉頻率12.09/Hz、4階:頂蓋垂向頻率13.63/Hz、5階:整車側偏頻率15.38/Hz、6階:整車垂向頻率16.32/Hz。
2.3疲勞分析
根據標準EN12663-1中的相關要求,使用疲勞極限法檢驗車體的疲勞強度,經過分析后,均滿足疲勞強度設計要求。
結束語:綜上所述,APM作為一種建設周期短、運用前景可觀、可編程性強、具有低噪音、無人駕駛的全自動旅客捷運系統,目前在北京、廣州珠海等地區得到運用,其改變了我國的軌道交通局面,通過創新研發該項技術,可以為多個區域的旅游經濟建設做出貢獻,考慮到其建設成本和經濟性的問題,很多技術人員嘗試自主創新研發,降低其造價成本。在本次研究中,根據APM車輛總體參數和相關部件接口要求,著手開展了鋁合金車體的創新設計。通過分析側墻、司機室結構、頂蓋以及底架設計,發現均可滿足車輛車體剛度、疲勞性能以及強度等設計需求。成功為我國APM車輛的日后發展奠定了基礎,建議相關單位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興元,王良良,王嘉鑫,朱冬進,羅唐.地鐵與自動旅客運輸系統的車輛與站臺水平間隙標準的對比及應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0,23(05):72-75.
[2]劉聰靈,徐亞萍.膠輪路軌自動旅客捷運(APM)系統的軌道施工技術[J].建筑施工,2019,41(12):2194-2197.
(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