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法 江婷婷 /
作為大數據領域的熱門技術創(chuàng)新,人工智能在實體經濟甚至日常生活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肖俊對人工智能有深入研究。肖俊是貴州銅仁人,1998年從銅仁一中考入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長期關注、關心家鄉(xiāng)發(fā)展。日前,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您能否簡明闡釋下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肖俊
1955年,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麥卡錫、馬文·明斯基,信息理論之父克勞德·香農及第一代通用計算機701主設計師羅徹斯特聯名向美國洛克菲勒私人基金會提交了一份人工智能項目建議書。這份建議書中首次出現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這個單詞,明確提出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標:讓機器能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 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在達特茅斯會議上引起了計算機學界的關注,人工智能開始走上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大舞臺。
當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趨勢包括3個方面。
腦啟發(fā)計算。大腦具有感知、識別、學習、聯想、記憶和推理等功能,這些功能與大腦結構存在著至今仍然無法確知的對應關系。雖然目前我們尚未完全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但是來自神經科學的發(fā)現可從若干角度影響人工智能的研究。腦啟發(fā)計算就是通過仿真、模擬和借鑒大腦生理結構和信息處理過程的裝置、模型和方法,在結構層次模擬人腦、在器件層次逼近大腦等。
混合增強智能。混合增強智能就是將多種智能混合疊加在一起,從而超越某一智能,如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結合等。
場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需要與具體任務和具體場景結合,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功能,如電商平臺中商品推薦、城市道路中交通指揮大腦等不同場景。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說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會成為“我們文明歷史上最糟糕的事件”,除非社會能夠找到控制它發(fā)展的辦法。對此您怎么看?
肖俊
人工智能要想達到霍金所描述的那個層次還有一定距離,目前人工智能還有很多重要的基礎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現在的機器智能還存在如下一些弱點:缺乏物理的常識和社會的常識Common sense(常識);缺乏舉一反三的可泛化學習與推理能力;缺乏自我意識等等。這些特點都是構建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發(fā)展來看,任務還很艱巨。
近年來您的研究工作主要在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跨媒體分析計算等領域,請談談人工智能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肖俊
如果從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階段和目標來看,挑戰(zhàn)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在當前主流的領域人工智能范疇內,還有很多基礎問題沒有解決或者還沒有解決得很好,如提升小數據驅動算法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對自然語言的精準理解,提升視覺認知算法的通用性等。
從未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如何從人工智能領域邁向通用人工智能還存在巨大挑戰(zhàn),如讓機器能夠自如使用人類的常識解決問題、擁有自我意識以及實現可泛化的認知與推理能力等。
人臉識別和圖片識別是人工智能視覺與圖像領域中的兩大熱門應用。如何加大普及它在各領域和行業(yè)的應用?
肖俊
圖像/視頻內容的認知與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與應用領域,人類從外界獲取的信息中有超過80%是從視覺通道進入大腦的,因此實現智能高效的視覺內容認知與理解非常關鍵。
當前,圖像/視頻識別技術在智慧城市、智能監(jiān)控和智能交通等領域已經得到深入廣泛的應用。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技術有望在工業(yè)生產領域(基于視覺的產品缺陷檢測、生產工序識別)、智慧家庭(家用智能視覺傳感器、居家養(yǎng)老日常行為監(jiān)控等)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肖俊,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聯盟開源開放推進組秘書長。(受訪者供圖)
2020年,5G全面進入商用時代,當人工智能和5G相遇,您覺得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肖俊
從本質上講,5G是通信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數據傳輸的帶寬并降低了時延,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算法大多采用大數據驅動的模式,即所謂的大數據智能,需要海量數據的傳輸和計算作為基礎支撐。從這個角度來看,5G技術能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當下,貴州正大力實施萬企融合和千企改造,如何將人工智能更好地運用其中?
肖俊
貴州通過大數據戰(zhàn)略行動,實施千企改造、萬企融合行動,推進制造業(yè)與互聯網融合發(fā)展,實施“智能貴州”計劃,重塑制造產業(yè)競爭力,推動區(qū)域經濟轉型發(fā)展。
通過培植機器智能的數據洞察力,變革傳統生產與服務方式,能有效促進制造業(yè)品質升級。
貴州可以考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產業(yè)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比如建立產業(yè)數據智能中樞實現數據賦能,助力政府更好認知產業(yè)運行狀況實現產業(yè)政策精準發(fā)力,推動企業(yè)通過情報、技術、人才等產業(yè)要素創(chuàng)新加速向智能化躍升,最終形成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chuàng)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tài)。
在您看來,貴州大數據產業(yè)的發(fā)展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有何促進作用?如要大力發(fā)展人工智能,需要突破的瓶頸有哪些?
肖俊
大數據智能技術的發(fā)展范式是實現數據—知識—決策的躍遷,即構建從數據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服務的實現路徑,要從僅僅只是建設大數據中心的初級階段進入到大數據智能應用服務的高級階段。
目前貴州在大數據產業(yè)的基礎建設方面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但如何通過數據接入層、知識計算層、智能服務層實現數據—知識—智能的3次價值躍升,還值得進一步探索,需要突破高端人才、關鍵技術和典型應用平臺建設3個要素瓶頸。
貴州可以進一步出臺引進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針對性政策,在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的“三要素”中,人才是第一位的;應該面向貴州自身產業(yè)特點和基礎確定人工智能應用的主要方向,以此為指導建設典型應用平臺并進一步加強在相關關鍵技術上的科技研發(fā)投入,培育一批代表性的本土人工智能高科技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