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利
(利辛縣人民醫院,安徽 亳州 236700)
心房顫動(房顫)是一種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1]。此病的發病率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有研究指出,75 歲以上老年人房顫的發病率約為10%。此病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發生心力衰竭[2]。華法林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抗凝劑。本文將利辛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房顫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用華法林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間利辛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房顫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病情均符合房顫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對華法林、阿司匹林等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不能堅持用藥及病歷資料缺失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59 ~80 歲,平均年齡為(70.02±4.13)歲;其中,男女分別有23 例和17 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10 例,為Ⅲ級的患者有19 例,為Ⅳ級的患者有11 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57 ~81 歲,平均年齡為(69.36±3.84)歲;其中,男女分別有24 例和16 例。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8 例,為Ⅲ級的患者有20 例,為Ⅳ級的患者有12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使用的藥物有鎮靜劑、利尿劑、強心劑、β 受體阻滯劑及血管擴張劑等。在此基礎上,用阿司匹林(生產企業:亞寶藥業太原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4024002)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100 mg,每天服1 次,共用藥6個月。用華法林(生產企業: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2123)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起始劑量為1.25 mg/ 次,1 次/d。用藥3 d 后,將此藥的用量增至2.5 mg/ 次,1 次/d。在用藥期間,密切監測患者國際標準化比值(INR,INR 為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與正常對照凝血酶原時間之比的ISI 次方,ISI 為國際敏感度指數)的變化情況,根據其INR 合理調整華法林的用量(每次以0.5 mg 的幅度進行增減),使其INR 保持在2 ~3 之間[3]。共用藥6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其療效)及用藥期間其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其在用藥后的半年內未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其在用藥后的半年內未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減輕,或其在用藥后的半年內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3 年的隨訪,比較其發生不良事件(如死亡、肺栓塞、腦梗死等)的情況。
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5%(39/40),其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27 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2 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 例。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34/40),其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6 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8 例,為無效的患者有6 例。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
用藥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治療后的3 年內,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2.5% 與15%,二者相比,P <0.05。詳見表2。

表1 對比用藥期間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表2 對比治療后的3 年內兩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情況[n(%)]
房顫是指心房節律起搏點出現的異位性心動過速。此病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影響其心房的收縮功能,減少其心肌的血流灌注,進而可導致其發生心力衰竭。目前,臨床上對房顫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原則主要是恢復其竇性心律、控制其快速心室率、改善其心功能、防止其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等。華法林是一種豆香素類抗凝藥。此藥可競爭性地抑制肝臟中維生素K 參與的凝血因子的合成,進而可起到抗凝的作用[4]。在使用華法林對房顫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密切監測其INR 的變化情況,根據其INR 合理調整華法林的用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房顫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用華法林對其進行治療能顯著提高其療效,降低其肺栓塞、腦梗死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