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元,黃東芬,黃 宵,韋 穎,申 勇
(河池市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 547000)
心絞痛是指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出現急性、暫時性的缺血缺氧,進而引起的陣發性、壓榨性胸痛。冠心病患者和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是心絞痛的主要發病群體。心絞痛可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等類型[1]。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機制是:患者冠狀動脈內的不穩定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其冠狀動脈遠端的供血不足,進而引起心悸、胸痛等癥狀[1]。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續發展,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臨床上應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本文將近年來河池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2 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用養心氏片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期間河池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2 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OBG 組(n=41)與REG組(n=41)。REG 組患者的年齡為46 ~78 歲,平均年齡為(53.17±5.82)歲;其病程為1 ~10 年,平均病程為(4.37±2.74)年;其中,男性患者有21 例,女性患者有20 例;心絞痛危險等級為低危的患者有14 例,為中危的患者有18例,為高危的患者有9 例。OBG 組患者的年齡為45 ~77 歲,平均年齡為(53.08±5.42)歲;其病程為1 ~11 年,平均病程為(4.63±2.82)年;其中,男性患者有22 例,女性患者有19 例;心絞痛危險等級為低危的患者有15 例,為中危的患者有19 例,為高危的患者有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2000 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2]中關于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2)其病情符合2002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關于“胸痹”、“心悸”的診斷標準,其中醫證型均為氣虛痰瘀型。3)存在胸悶氣短、胸痛心悸、身體困重乏力、面色無光、唇舌暗紫、舌苔白膩、脈弱等臨床表現。4)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研究對象的判定標準是:1)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2)心功能分級在Ⅲ級以上。3)合并有惡性腫瘤或腦血管疾病。4)不能堅持用藥。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案是:1)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企業:北京曙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1614),每次服200 mg,每天服1 次,連續用藥28 d。2)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生產企業: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169),每次服100 mg,每天服2 次,連續用藥28 d。3)口服辛伐他汀膠囊(生產企業:南通華山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170),每次服20 mg,每天服1 次,連續用藥28 d。4)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生產企業:海南通用同盟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300),每次用藥0.4 ml,每天用藥1 次,連續用藥7 d。5)在發生心絞痛時口服硝酸甘油片(生產企業: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1022),每次服0.5 mg。在此基礎上,加用養心氏片(生產企業:上海醫藥集團青島國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7021102)對OBG 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1.8 g,每天服3 次,共用藥28 d。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其心電圖療效)。顯效: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顯示其心電圖ST 段壓低或升高、T 波倒置等情況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顯示其心電圖ST 段壓低或升高、T 波倒置等情況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顯示其心電圖ST 段壓低或升高、T 波倒置等情況未得到改善[4]。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其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其心絞痛發作的頻率減少>80%。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其心絞痛發作的頻率減少50% ~80%。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減輕,其心絞痛發作的頻率減少<50%。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及白細胞介素-6(IL-6)的水平,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根據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評估,OBG 組患者與REG 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5.37%與65.85%,二者相比,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
治療后,根據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的情況評估,OBG 組患者與REG 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5.12%與78.05%,二者相比,P <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Hcy、hs-CRP 及IL-6 的水平相比,P >0.05。治療后,OBG 組患者血清Hcy、hs-CRP和IL-6 的水平均低于REG 組患者,P <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Hcy、hs-CRP 及IL-6 的水平(±s)

表3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Hcy、hs-CRP 及IL-6 的水平(±s)
注:* 與REG 組治療后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Hcy(μmol/L)hs-CRP(mg/L)IL-6(ng/mL)REG 組 41 治療前 14.31±5.21 13.04±3.34 128.14±26.65治療后 11.42±3.35 10.88±2.82 102.03±23.58 OBG 組 41 治療前 14.85±4.24 13.29±3.05 129.44±24.57治療后 9.24±4.08* 7.45±3.91* 89.03±24.69*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心絞痛的一種嚴重類型。與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相比,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病情更為嚴重,其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更高[5]。因此,臨床上應對此病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目前,西醫主要是采用硝酸甘油、美托洛爾、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藥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6]。中醫認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屬于“胸痹”、“心悸”的范疇,其病機主要是痰熱郁阻少陽,樞機不利,上擾心包。本研究中OBG 組患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中醫證型均為氣虛痰瘀型,故應采用化瘀止痛、扶正固本、益氣活血之法對其進行治療。本研究中所用養心氏片的藥物組成是黃芪、丹參、淫羊藿、當歸、醋延胡索等[7]。其中,黃芪可補氣固表、托毒排膿,丹參、當歸可活血化瘀、清心除煩、通經止痛,淫羊藿可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醋延胡索可活血行氣。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化瘀止痛、扶正固本、益氣活血之功。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抗應激反應、降壓、抗菌,丹參可擴張冠狀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肌的收縮力、改善心功能,淫羊藿可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當歸可緩解血管痙攣、改善血液循環,醋延胡索可止痛、安神、調節內分泌。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養心氏片對其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療效,緩解其病情,改善其血清Hcy、hs-CRP 和IL-6 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