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清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云南 德宏 678400)
真菌性鼻竇炎可分為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和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1]。此病的發生與患者存在免疫力下降、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等因素有關。相關的文獻指出,用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2]。本文對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院收治的138 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用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
選取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月收治的138 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經CT 檢查、鼻內鏡檢查被確診患有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Endoscope 組和Control 組(69 例/組)。Endoscope 組患者中有男患者55 例,女患者14 例;其平均年齡為(36.67±4.88)歲,平均病程為(4.86±1.26)年;其中有蝶竇炎患者8 例,全組鼻竇炎患者12 例,上頜竇炎患者40 例,上頜竇炎合并篩竇炎患者9 例。Control 組患者中有男患者56 例,女患者13 例;其平均年齡為(37.22±4.63)歲,平均病程為(5.15±0.65)年;其中有蝶竇炎患者10 例,全組鼻竇炎患者11 例,上頜竇炎患者38 例,上頜竇炎合并篩竇炎患者10 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P >0.05。
為Control 組患者應用保守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1)讓患者口服伊曲康唑進行治療,0.1 ~0.2 g/ 次,2 次/d,連續用藥3 周。2)使用0.05% 的兩性霉素B 溶液對患者的鼻腔進行沖洗,2 次/d,連續用藥3 周。為Endoscope 組患者應用鼻內鏡手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在鼻內鏡的引導下,開放其病變的竇腔。徹底清除竇腔內病變的黏膜組織。完成清除后,使用1% 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沖洗術腔,并用膨脹海綿對術腔進行填塞。在術后,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
1)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鼻塞、流膿涕、鼻腔內有異味等癥狀基本消失)、好轉(治療后,患者的鼻塞、流膿涕、鼻腔內有異味等癥狀有所減輕)和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鼻塞、流膿涕、鼻腔內有異味等癥狀未減輕)[3]。2)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6 ~12 個月的隨訪,并統計其病情的復發率。
對本文中的數據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Endoscope 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 有55 例( 占79.71%), 為 好 轉 的 患 者 有11 例( 占15.94%),為無效的患者有3 例(占4.35%),其治療的有效率為95.65%(66/69);Control 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5 例(占21.74%),為好轉的患者有40 例(占57.97%),為無效的患者有14 例(占20.29%),其治療的有效率為79.71%(55/69)。Endoscope 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高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在隨訪期間,Endoscope 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為1.45%(1/69),Control 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為11.59%(8/69);Endoscope 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的比較[n(%)]
據統計,真菌性鼻竇炎患者的人數約占鼻竇炎患者總人數的9%[4]。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流膿涕、鼻腔內有異味等[5]。近年來,隨著鼻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鼻內鏡手術在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指出,用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具有創傷小、手術視野清晰、可徹底清除患者鼻竇內的病變組織、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6]。為了進一步探討用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筆者對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138 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Endoscope 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高于Control 組患者,隨訪期間其病情的復發率低于Control組患者,P <0.05。
綜上所述,用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