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玲玲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重慶 401220)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主要是由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1]。此病患兒的主要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等。此病患兒若未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生膽紅素腦病等并發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本文對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8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藍光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8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其臨床表現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2)存在顏面、軀干、手足心及鞏膜黃染的癥狀;3)存在進行藍光治療的適應證;4)其家長知情并同意讓其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先天性疾病;2)合并有膽道梗阻;3)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4)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藍光組與聯合組(34 例/ 組)。藍光組患兒中有男患兒19 例,女患兒15 例;其日齡為3 ~27 d,平均日齡(20.69±6.34)d。聯合組患兒中有男患兒20 例,女患兒14 例;其日齡為4 ~28 d,平均日齡(20.78±6.50)d。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相比,P >0.05。本研究經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為藍光組患兒采用藍光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嚴格消毒藍光箱,然后將患兒置入藍光箱,將藍光照射距離調整至40 cm 左右。遮蓋患兒的眼睛、肛門及會陰部,然后開始對其進行藍光照射治療,16 h/次,1 次/d,連續治療3 d。在進行照射治療的過程中,定時為患兒調整體位,以防止其發生壓瘡,確保其全身都能得到均勻的照射。在進行藍光治療的基礎上,為聯合組患兒應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進行治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生產企業: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60010,規格:0.5 g/ 片)的用法是:溶于牛奶中服用,1 片/ 次,2 次/d,連用4 d。
顯效:治療后,患兒皮膚、鞏膜黃染的癥狀基本消失,其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90 μmol/L;有效:治療后,患兒皮膚、鞏膜黃染的癥狀明顯改善,其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為90 ~120 μmol/L;無效:治療后,患兒皮膚、鞏膜黃染的癥狀未改善,其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120 μmol/L。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3]。
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藍光組患兒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兒有15例(占44.12%),為有效的患兒有11 例(占32.35%),為無效的患兒有8 例(占23.53%),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47%(26/34);聯合組患兒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兒有19 例(占55.88%),為有效的患兒有14 例(占41.18%),為無效的患兒有1 例(占2.94%),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06%(33/34)。聯合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藍光組患兒,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n(%)]
新生兒黃疸患兒因膽紅素代謝異常會出現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皮膚及鞏膜黃染的情況。有研究表明,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采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藍光療法進行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的主要成分為雙歧桿菌、糞腸球菌、嗜酸乳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此藥可調節腸道內菌群的平衡,加快腸蠕動,促進結合型膽紅素的分解。進行藍光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方法。此療法具有操作簡單、見效快的特點[4-5]。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藍光治療時,需要對其眼睛、肛門、會陰部等敏感部位進行遮蓋。為了進一步分析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藍光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8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7.06%)高于藍光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76.47%),P <0.05。
綜上所述,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藍光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能夠有效地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