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健,胡安群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慶醫院,安徽 安慶 246000)
肺癌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1]。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對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后,其5 年的生存率約為16%[2]。大部分肺癌患者接受診治時,其病情已經發展至肺癌晚期,導致其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盡早對肺癌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治,可有效地改善其預后。血RDW 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血RDW 被廣泛應用于貧血的診斷中。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血RDW 的水平與機體炎癥的狀態呈正相關,而癌癥與慢性炎癥互為因果關系[3-4]。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血RDW 在判斷肺癌分期及轉移中的應用價值。
將2016 年1 月至2018 年4 月期間在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慶醫院被初診為肺癌的33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這336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6 例,女性患者90 例;其年齡為38 ~84 歲,平均年齡為(67±0.1)歲。根據國際肺癌研究協會修訂的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的判定標準對這336 例患者的腫瘤進行分期,其中腫瘤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113 例,為Ⅱ期的患者有27 例, 為Ⅲ期的患者有62 例,為Ⅳ期的患者有134 例。在這336 例患者中,腫瘤未發生轉移的患者有123 例,腫瘤發生轉移的患者有213 例。在213 例腫瘤發生轉移的患者中,腫瘤發生近端轉移(腫瘤僅在近端淋巴或同側肺內進行轉移)的患者有79 例,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有134 例。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程度的評定標準為:1)M1a:腫瘤僅在患者的胸腔內發生轉移;胸膜播散(胸膜結節、惡性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對側肺葉出現癌結節。2)M1b:腫瘤轉移至患者遠處的單個器官。3)M1c:腫瘤轉移至多個器官或在單個器官內發生多處轉移。在這134 例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中,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程度為M1a的患者有41 例,為M1b的患者有28 例,為M1c患者有65 例。在這些患者中選取符合條件的28 例患者,比較這28 例患者腫瘤發生遠處轉移前后血RDW 的水平
對這336 例肺癌患者進行血RDW 檢測,方法是:1)清晨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作為血液標本,將采集的血液標本放置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試劑的紫色真空采血管中。2)檢測高、中、低3 種水平的質控品。3)確保結果在控后,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產的型號為XE-5000 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其原裝配套試劑和高、中、低3 種水平的質控品進行血RDW 檢測。4)血RDW 水平的正常范圍為11.6% ~13.7%。
對這336 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這些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分期、腫瘤是否發生轉移及腫瘤發生轉移程度的相關性。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呈非正態分布的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Kruskal-Walli H 檢驗,兩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配對樣本間的比較用Wilcoxon 符號秩檢驗,RDW 與臨床參數間的相關性使用Spearman 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腫瘤分期為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血RDW 的水平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H=102.33,P <0.05。腫瘤分期為Ⅲ期和Ⅳ期患者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分期為Ⅰ期和Ⅱ期患者,U=5385.500,P <0.05。腫瘤已發生轉移患者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未發生轉移患者,U=4940.000,P <0.05。腫瘤發生遠處轉移患者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發生近端轉移患者,U=4266.000,P <0.05。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程度為M1c患者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程度為M1a和M1b患者,U=3036.000,P <0.05。同一患者腫瘤發生遠處轉移后血RDW 的水平高于其腫瘤發生遠處轉移前血RDW 的水平,Z=-18.358,P <0.05。詳見表1。

表1 這336 例肺癌患者血RDW 水平的比較(n)
對這336 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的結果顯示:肺癌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分期呈正相關(r=0.540,P <0.05)。肺癌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是否發生轉移呈正相關(r=0.520,P <0.05)。肺癌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是否發生遠處轉移呈正相關(r=0.163,P <0.05)。肺癌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程度呈正相關(r=0.286,P <0.05)。
RDW 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血RDW 聯合平均紅細胞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檢測被廣泛應用于貧血診斷中。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受檢者血RDW 水平的升高與其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炎性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炎癥疾病緊密相關[5-9]。目前,臨床上認為慢性炎癥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及發展[10]。血RDW 能否作為腫瘤分期及發生轉移的標志物值得探討。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腫瘤分期為Ⅲ期和Ⅳ期患者其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分期為Ⅰ期和Ⅱ期患者,腫瘤已發生轉移的患者其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未發生轉移患者,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其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發生近端轉移患者,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程度為M1c患者其血RDW 的水平高于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程度為M1a和M1b患者,P <0.05。同一患者的腫瘤發生遠處轉移后其血RDW 的水平高于其腫瘤發生遠處轉移前血RDW 的水平,Z=-18.358,P <0.05。對這336 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肺癌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分期、腫瘤是否發生轉移、腫瘤是否發生遠處轉移及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程度呈正相關,P <0.05。Koma 等[11]的研究結果表明,肺癌患者血RDW水平的升高與其肺癌的分期及預后具有相關性。田鵬鵬等[12]的研究表明,肺癌患者血RDW 的水平與其腫瘤的分期、腫瘤發生轉移、腫瘤發生遠處器官轉移的數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本次研究中,肺癌患者RDW 水平在判斷其肺癌分期及轉移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導致肺癌患者血RDW 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是:1)慢性炎癥與肺癌患者腫瘤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炎癥會影響其機體鐵代謝的功能,抑制其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導致大量未成熟的紅細胞進入其外周血液循環,進而導致其血RDW 水平的升高[13]。2)惡性腫瘤會影響患者的胃酸、膽汁、消化酶等的分泌,導致其無法有效地吸收營養物質(造血原料鐵、維生素B12或葉酸), 導致其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進而導致其血RDW的水平升高[14]。3)肺癌細胞會侵犯患者的骨髓組織,影響其紅系干細胞的增殖。腫瘤發生轉移的肺癌患者發生貧血的幾率更高[15]。肺癌患者造血系統中紅系細胞的生成、成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外周血中的紅細胞體積異質化明顯,表現為血RDW 水平的升高。雖然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RDW 可為判斷肺癌分期、轉移及轉移的程度提供參考,但得到的結果可能存在數據偏倚,故在下次研究中仍需要更多的數據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血RDW 在判斷肺癌分期及轉移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該指標可作為潛在的腫瘤標志物應用于診斷肺癌的分期及轉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