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霖
(江蘇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麻醉科,江蘇 溧陽 213300)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進行直腸癌根治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在進行該手術時,臨床上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麻醉[1]。本文以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月期間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6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對這類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66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33)和試驗組(n=33)。對照組患者中有15 例女性、18 例男性;其年齡為49 ~69 歲,中位年齡為58 歲。試驗組患者中有17 例女性、16 例男性;其年齡為47 ~68 歲,中位年齡為57 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 >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在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前的30 min,為其肌內注射0.5 mg 的阿托品。對試驗組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具體的方法為:在患者的T11 ~T12 椎間隙進行穿刺后,向頭側置管,注入4 ml 濃度為2% 的利多卡因。待麻醉平面維持在T8 ~L2 后,為患者靜脈注射0.06 mg/kg 的咪唑達倫、0.08 mg/kg 的羅庫溴銨、0.1 mg 的芬太尼和1 ~2 mg/kg 的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然后對其進行氣管插管。為患者持續微量靜脈泵注2 ~5 mg·kg-1·h-1的異丙酚,間斷靜脈注射0.08 mg/kg 的羅庫溴銨和0.1 mg 的芬太尼,以維持肌松及鎮痛的效果[1]。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讓其吸入濃度為1% ~3% 的七氟醚,以保持麻醉的效果。為患者經導管間斷性注入濃度為2% 的利多卡因,并用呼吸機對其進行輔助呼吸。將呼吸機的潮氣量(VT)設置為10 ~12 ml/kg,將呼吸頻率設置為12 ~14 次/min,將呼吸比(I :E)控制在1:2[2]。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的方法與觀察組患者相同。對患者進行麻醉維持的方法為:持續靜脈泵注1 ~2 mg/kg 的丙泊酚、間斷靜脈注射0.08 mg/kg 的羅庫溴銨和0.1 mg 的芬太尼、吸入濃度為1%~3%的七氟醚。
手術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術畢至睜眼的時間、術畢至拔管的時間、術畢至能正確回答問題的時間和蘇醒期躁動的發生率,觀察其在進入手術室后(T0)、進行氣管插管2 min 后(T1)、建立氣腹前(T2)、建立氣腹10 min 后(T3)及手術結束時(T4)心率(HR)及平均動脈壓(MAP)的變化情況。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術畢至睜眼的時間、術畢至能正確回答問題的時間、術畢至拔管的時間均較短,其蘇醒期躁動的發生率較低,P <0.05。詳見表1。
在T0,兩 組 患 者 的HR 及MAP 相 比,P >0.05。在T1、T2、T3、T4,試驗組患者的HR 及MAP 與T0相比,P >0.05。在T1、T2、T3、T4,對照組患者的HR 及MAP 均高于T0,P <0.05。在T1、T2、T3、T4,試驗組患者的HR 及MAP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蘇醒質量的對比
表2 開始治療后不同時間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對比(±s )

表2 開始治療后不同時間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對比(±s )
注:a 與對照組相比,P <0.05 ;b 與T0 相比,P <0.05。
指標 組別 例數 T0 T1 T2 T3 T4 HR(次/min) 試驗組 33 75.3±7.7 78.7±9.9 79.3±11.4 79.9±13.1 81.7±12.5對照組 33 76.2±7.7 95.3±9.1ab 102.4±7.1 ab 104.1±8.5 ab 105.9±11.4ab MAP(mmHg) 試驗組 33 75.3±6.2 75.5±6.4 78.3±4.2 80.5±7.3 82.7±9.1對照組 33 75.5±7.1 93.4±12.9 ab 100.2±5.7 ab 96.7±8.6 ab 103.4±8.2 ab
接受全麻手術的直腸癌患者在術后蘇醒的時間較長,故其術后恢復的效果不夠理想。與進行全麻手術相比,對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地阻滯其交感神經,促進其血管的擴張,降低其外周血管的阻力,從而可減輕其應激反應,維持其循環功能的穩定,進而有利于改善其心肺的血流量[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可維持其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并可顯著降低其術后蘇醒期躁動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