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匯林
(陽泉市中醫醫院檢驗科,山西 陽泉 045000)
肝硬化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該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腹瀉、腹脹、消化道出血等。目前,肝硬化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數學者認為,該病通常是由多種因素長期或反復作用導致的彌漫性肝損傷引起的。吳良銀[1]的研究表明,肝硬化的發病與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膽汁淤積、營養及代謝功能障礙等有關。隨著生化檢驗技術不斷的發展,血生化檢驗在診斷肝硬化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表明,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生化檢驗可明確其肝功能受損的程度[2]。本文主要是分析血生化檢驗在診斷肝硬化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陽泉市中醫醫院收治的30 例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在該醫院進行體檢的30 例健康人。將30 例肝硬化患者設為Research組,將30 例健康人設為Reference 組。在Research 組患者 中,有 男 性18 例( 占60%),女 性12 例( 占40%) ;其年齡為43 ~78 歲,平均年齡為(58.65±1.42)歲。在Reference 組健康人中,有男性15 例( 占50%),女性15 例( 占50%);其年齡為40 ~80 歲,平均年齡為(57.96±.51)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Research 組患者的病情符合肝硬化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Reference 組健康人進行體檢的結果顯示,其未患有肝臟疾病。3)這兩組研究對象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4)本研究經陽泉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其排除標準是: 1)存在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2)罹患肝癌的患者。3)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對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血生化檢驗。具體的方法是:1)告知兩組研究對象在進行血生化檢驗前8 h 禁食禁飲。2)抽取兩組研究對象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10 ml。3)將血液標本置于無菌采血管中,并在無菌環境下保存20 min。4)采用離心機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將離心的轉速設置為3000 r/min,將離心的時間設置為3 min。5)離心結束后,提取上層血清。6)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清標本進行血生化檢驗。
進行血生化檢驗后,觀察兩組研究對象血清T-BIL 的水平、血清ChE 的水平、血清D-BIL 的水平、血清ALP 的水平、血清TP 的水平、血清ALB 的水平、血清ALT 的水平、血清γ-GT 的水平及血清AST 的水平。血清T-BIL的正常值為3.4 ~17.1 μmol/L。血清ChE 的正常值為3700 ~13200 U/L。血清D-BIL 的正常值為0 ~6.8 μmol/L。血清ALP 的正常值為25 ~130 U/L。血清TP 的正常值為65 ~85 μmol/L。血清ALB 的正常值為40 ~50 g/L。血清ALT 的正常值為7 ~40 U/L。血清γ-GT 的正常值為7 ~50 U/L。血清AST 的正常值為7 ~45 U/L。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Research 組患者血清T-BIL 的水平(80.14±12.02)μmol/L 高 于Reference 組 健 康 人 血 清T-BIL 的 水 平(13.02±6.85) μmol/L, Research 組患者血清D-BIL 的水平(32.15±9.56) μmol/L 高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D-BIL的水平(4.11±4.15)μmol/L,Research 組患者血清ALP的水平(184.26±52.26)U/L 高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ALP 的水平(76.52±36.59)U/L,Research 組患者血清ALT的水平(54.16±14.25)U/L 高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ALT 的水平(14.95±7.42)U/L,Research 組患者血清γ-GT 的水平(175.26±58.42)U/L 高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γ-GT 的水平(20.04±8.42)U/L,Research 組患者 血 清AST 的 水 平(93.48±23.25)U/L 高 于Reference組健康人血清AST 的水平(17.14±6.58)U/L,Research組 患 者 血 清ChE 的 水 平(2465.85±256.36)U/L 低 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ChE 的水平(7296.84±486.26)U/L,Research 組 患 者 血 清TP 的 水 平(55.42±8.49)μmol/L低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TP 的水平(80.01±13.25)μmol/L,Research 組患者血清ALB 的水平(21.53±4.15)g/L 低于Reference 組健康人血清ALB 的水平(44.16±6.84)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各項生化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各項生化指標的比較(±s)
Research 組 Reference 組 t 值 生化指標 P 值血清T-BIL 的水平(μmol/L) 80.14±12.02 13.02±6.85 35.261 0.000血清ChE 的水平(U/L) 2465.85±256.36 7296.84±486.26 25.263 0.000血清D-BIL 的水平(μmol/L) 32.15±9.56 4.11±4.15 20.005 0.000血清ALP 的水平(U/L) 184.26±52.26 76.52±36.59 21.023 0.000血清TP 的水平(μmol/L) 55.42±8.49 80.01±13.25 18.532 0.000血清ALB 的水平(g/L) 21.53±4.15 44.16±6.84 15.432 0.000血清ALT 的水平(U/L) 54.16±14.25 14.95±7.42 16.889 0.000血清γ-GT 的水平(U/L) 175.26±58.42 20.04±8.42 24.500 0.000血清AST 的水平(U/L) 93.48±23.25 17.14±6.58 22.072 0.000
肝硬化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臟疾病。該病具有致死率高的特點。近年來,肝硬化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肝硬化常發生在40 ~50 歲的男性人群中。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男性較易罹患肝硬化與其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壓力有關。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惡心、腹脹、肝區疼痛、食欲減退、乏力等。該病患者在發病的初期尚無典型的臨床癥狀,待其出現肝區疼痛、消化道出血等癥狀時其病情已經進入中晚期[3]。因此,盡早地對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4]。臨床實踐證實,肝硬化的發生多半是由于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所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臟長期受到炎性刺激,導致其部分肝細胞發生病理性改變,從而使其肝功能嚴重受損。
隨著生化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血生化檢驗在診斷肝硬化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韋麗梅[5]的研究結果表明,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生化檢驗可有效地反映其肝功能受損的程度。臨床實踐證實,肝硬化患者的肝細胞發生纖維性改變后可增加其血管的通透性,從而導致谷草轉氨酶進入其血液中。因此,在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生化檢驗時,其血清谷草轉氨酶的水平會顯著升高。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肝細胞發生纖維性改變后還可影響其肝細胞合成的能力。因此,在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生化檢驗時,其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會顯著降低。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Reference組健康人相比,Research 組患者血清T-BIL 的水平、血清D-BIL 的水平、血清ALP 的水平、血清ALT 的水平、血清γ-GT 的水平及血清AST 的水平均更高,其血清vChE的水平、血清TP 的水平、血清ALB 的水平均更低,P <0.05。這說明,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生化檢驗,可較為準確地診斷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