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美玲
(射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慢性腎衰竭是一種以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和代謝紊亂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腎病綜合征。該病是腎內科的常見病[1]。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腎移植手術或透析療法等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以便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本文以2017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射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2 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該病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對其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射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2 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2]。2)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其他器官的嚴重疾病。2)對治護的配合度較低。將這52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6 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4 例、12 例;其年齡范圍為20 ~74 歲,平均年齡為(47.2±12.4)歲;其病程范圍為0.5 ~4 年,平均病程為(2.2±0.6)年。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5 例、11 例;其年齡范圍為21 ~73 歲,平均年齡為(47.5±12.5)歲;其病程范圍為1 ~3 年,平均病程為(2.0±0.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同時對其進行透析管路管理及口頭健康宣教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結合每位患者的病情及具體情況,采用口頭宣教、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向其講解與其病情相關的知識,使其進一步了解自身的疾病及相關的注意事項,明確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和目的。2)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面對疾病時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緊張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充分理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主動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耐心詢問其存在的顧慮,解答其提出的疑問,鼓勵其調整好心態,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進行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食低磷、低脂、低鹽的食物,根據其肌酐的清除情況調整其蛋白質的攝入量。指導患者嚴格控制磷的攝入量,以免影響機體對鈣的吸收。嚴格控制患者飲食中的水分和鈉含量,囑其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膩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根據每位患者24 h 的排尿量對其飲食方案進行調整。4)進行用藥護理及行為護理。護理人員指導、督促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并告知其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每日為患者清潔動靜脈內瘺側的肢體,降低其內瘺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患者治療結束后,囑其略作休息再慢慢起身,以免其出現頭暈等癥狀。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身體條件指導其適當進行慢走、散步及打太極拳等運動,但不可過度勞累。
治護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通過檢測兩組患者血尿素氮(BUN)與血清肌酐(SCr)的水平評估其腎功能。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3]。具體的評估項目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及社會功能4 個維度,共包括74 個條目。患者GQOL-74 的評分與其生活質量呈正比。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血BUN 與血清SCr 的水平相比,P >0.05。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血BUN 與血清SCr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中觀察組患者血BUN 與血清SCr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血BUN 與血清SCr 水平的對比(±s)

表1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血BUN 與血清SCr 水平的對比(±s)
組別 例數 BUN(mmol/L) SCr(μmol/L)接受治護前 接受治護后 接受治護前 接受治護后對照組 26 19.37±3.85 11.15±2.14 342.06±107.15 269.17±30.24觀察組 26 19.58±3.92 7.69±1.52 339.14±106.19 233.86±25.64 t 值 0.195 6.721 0.099 4.541 P 值 0.846 0.004 0.922 0.000
接受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GQOL-74 各項目的評分均較高,P <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GQOL-74 各項目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GQOL-74 各項目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心理功能評分 軀體功能評分 物質生活評分 社會功能評分對照組 26 65.23±14.25 66.44±15.02 66.23±14.85 67.28±15.29觀察組 26 86.17±16.78 87.13±17.54 86.89±16.91 87.74±17.61 t 值 4.850 4.569 4.681 4.473 P 值 <0.05 <0.05 <0.05 <0.05
近年來,慢性腎衰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患者多需要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以延緩其病情的進展。在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可降低其對治護的配合度和依從性,影響其治療的效果[4]。
臨床研究發現,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可顯著提高其療效,提升其生活質量。個性化護理是一種從基礎護理發展而來的護理模式,可為不同的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實施個性化護理旨在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進而提高其臨床療效[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可顯著改善其腎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