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密花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眼科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有調查資料顯示,在眼科住院患者中,約有90% 的患者為中老年人[1]。眼科住院患者若存在明顯的視力障礙或在接受手術后用敷料覆蓋術眼,可增加跌倒等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有報道顯示,眼科患者在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要高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跌倒的發生率[2]。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等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成為眼科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由Donabedian 提出的Donabedian 結構- 過程-結果模式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用該模式對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對患者進行延伸護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3]。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用Donabedian 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對眼科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間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96 例眼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時間的先后將其分為對照組(就診時間為2017 年1 月至12 月)和觀察組(就診時間為2018 年1 月至12 月)。其中,對照組有100 例患者,觀察組有96 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42 例白內障患者,有18 例青光眼患者,有31 例翼狀胬肉患者,有9 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其中,有男性42,女58例;其年齡在49 ~85 歲之間。在觀察組患者中,有40 例白內障患者,有15 例青光眼患者,有34 例翼狀胬肉患者,有7 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其中,有男性48 例,女性48 例;其年齡在51 ~87 歲之間。兩組患者均未合并有嚴重的心肺疾病、肢體癱瘓及精神疾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安全護理。例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使其了解住院期間預防跌倒發生的重要性,告知其術后相關的注意事項,對其采取簡單的跌倒預防措施等。在此基礎上,采用Donabedian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安全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制定眼科安全護理方案。根據“Donabedian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的相關要求,查閱國內外與眼科安全護理相關的文獻,梳理出其中用于防跌倒的護理措施,制定本次研究的護理方案。同時咨詢護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專家,對本次研究的護理方案進行補充和修改。2)建立眼科安全護理體系。建立由護士長- 組長- 床位護士組成的三級安全護理管理體系。由護士長及組長按照“住院患者安全護理措施落實情況督查表”對護理方案的總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由床位護士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3)對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護士規范地填寫每位患者的電子病歷,按照《住院患者跌倒因素評估表》對其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患者的評分為0 分,表示其無跌倒風險。患者的評分為1 ~5 分,表示其跌倒風險程度為低危,其有可能發生跌倒。患者的評分為6 ~15 分,表示其跌倒的風險程度為中危,其易發生跌倒,需每周對其進行1 次風險評估。患者的評分≥16 分,表示其跌倒的風險程度為高危,其經常發生跌倒。對于評估結果為高危的患者,護士要做到心中有數,將其床位安排在靠近護士站的地方,以便于對其進行觀察。每日對高危患者進行1 次風險評估,在其病情發生變化時或接受手術治療后,及時對其風險程度進行動態評估。4)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⑴進行環境管理。①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照明環境,保持其病房內光線的充足、柔和、無直射光線。將電源開關設置在患者易觸及的位置。保證患者走動范圍內及轉彎處的照明充足,并為其配備床頭燈。②保持地面的平整、干燥、防滑、無障礙物、無羈絆物。③確保室內物品布局、擺放的安全性。合理擺放患者病房內床、桌、椅的位置。對于跌倒的風險程度為高危的患者,將其病床降低,將其生活用品及呼叫器放在其隨手易取的位置。④保證患者使用洗手間的安全性。保持洗手間的清潔、干燥,在洗手間安裝坐式便器,防止患者在如廁時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囑患者在如廁時不要鎖門,以免在其發生緊急安全事故后無法對其進行救援。⑵對跌倒風險程度為高危的患者進行重點防護。對于跌倒風險程度為高危的患者,在其床尾掛警示牌,讓其家屬24 h 對其進行陪護,并做好每日的床邊交接班工作。⑶進行用藥安全護理。在為患者使用可增加其發生跌倒風險的藥物時,應告知患者及其陪護人員患者可能出現的反應及用藥后的安全注意事項[4]。眼科患者需每日到檢查室進行換藥和檢查。護理人員將檢查室內的儀器設備合理擺放在固定的位置。在對患者進行集中檢查的時間段,安排專人對患者進行管理,協助其完成檢查,并將其送回至病房內的床位上。⑷對患者進行防跌倒的專科宣教。①對于低視力患者,向其講解防跌倒的相關知識,并指導其使用眼鏡及助行器等工具。②對于視野缺損的患者,指導其在行走時通過轉身、轉頭等方法擴大視野范圍。③眼科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視力、暗適應能力、視覺分辨率、空間感、深度感、視敏感度等下降的情況,可增加其發生跌倒的風險。對此,應指導患者在其家屬的陪護下到光線充足的地方活動,以保證其安全。④向患者家屬發放圖文并茂的滴眼液使用手冊。在為患者使用散瞳劑、縮瞳劑等可導致其視力模糊的眼藥水時,需對其進行強化用藥宣教,并做好其安全護理工作。
治護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率和跌倒的發生率。采用護理安全措施落實情況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具體的調查內容包括:1)安全警示標識的使用情況。2)患者對環境安全、用藥安全、專科安全等安全宣教知識的掌握情況。3)是否對患者進行跌倒風險因素的評估。上述三項內容若全部落實到位、無遺漏,則視為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合格。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護,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跌倒的發生率較低,P <0.05。詳見表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率較高,P <0.05。詳見表2。

表1 治護后兩組患者跌倒發生情況的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的對比
護理人員規范填寫《住院患者跌倒因素評估表》,對與防跌倒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整合與學習,可為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防護措施的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護理人員對防跌倒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可確保對患者進行護理宣教的質量。護理人員規范使用《住院患者跌倒因素評估表》對患者發生跌倒的風險進行等級評估,并為其建立有針對性的安全護理結構體系,可顯著降低其跌倒的發生率。
Donabedian 的過程評估主要是對安全護理的內容進行質量控制和流程規范[5]。跌倒是住院患者經常發生的意外事件,其發生率居于我國住院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的前3位。在發生跌倒的住院患者中,約有50% 的患者發生跌倒的原因與環境因素有關[6]。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必須加強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及時發現其存在的護理安全問題,防止其發生護理安全事件。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制定的預防眼科住院患者發生跌倒的護理流程包括:1)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2)填報住院患者跌倒風險因素評估表,掌握其發生跌倒的風險等級。3)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切實落實護理安全措施。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確保護理安全措施可及時、準確、有效地落實。
在Donabedian 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中,分析結果的作用是對結構和過程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其目的是評價項目是否獲得成功[7]。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跌倒的發生率及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率是對Donabedian 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的指標。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跌倒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這說明,采用Donabedian 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對眼科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Donabedian 結構- 過程- 結果模式對眼科患者進行安全護理可顯著降低其跌倒的發生率,提高其護理安全措施的落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