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理念與方式不斷改進與創新。當前,“微寫作”這一脫胎于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的寫作形式走進了課堂,展現了獨特的教學價值。基于此,本文對“微寫作”的教學效果及其創新與發展進行了探究。
作文是初中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反映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詞匯、語法、句式、思路等的綜合運用中,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占用大量課堂時間,效果卻不明顯,寫作練習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學生容易遺忘。整體來說,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效果不突出,不能與學生的學習發展相適應。下面簡單說一下微寫作教學的優勢,并談談其創新與發展。
下面列舉幾項微寫作教學的優勢,并從創新的角度調整教學策略。
一、創造輕松氛圍,緩解學生壓力
面臨中考,初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大,若教師開展專項作文訓練,動輒幾百、上千字的寫作練習,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更大的負擔,使其失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微寫作短小精悍,學生容易上手,不會有心理壓力和負擔,教學氛圍自然輕松、融洽。學生完成寫作后,進入評價環節,因為微寫作篇幅短小,同樣的課堂時間,能評閱更多作品,學生能更直觀地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異,而且修改與調整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少,寫作氣氛活躍,舒緩了教學節奏。此外,微寫作不拘泥于課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寫作訓練,有寫作靈感時就可用寥寥數語記錄下來,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如,教師可以利用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展開教學,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開展微寫作:“如果你是蘇軾,在如此皎潔的月色下,你有什么想對朋友說的嗎?”調動學生的寫作欲望,運用簡練的文字表達出來。還可讓學生描述作者“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過程,與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發現語言的魅力,通過這樣的訓練喜歡上寫作。
二、引導學生閱讀,實現以讀促寫
沒有足夠的閱讀基礎寫不出好文章,微寫作同樣如此。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所讀書目從古代詩詞到近現代詩歌、散文,不一而足,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情感共鳴,通過對經典美文的賞析與仿寫,提高寫作水平。通過微寫作訓練,體會詩詞意境與散文精髓,提高文學素養。
如,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經典句子,如“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讓學生品味這些名句并仿寫。閱讀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使其文字更有張力,表達更有力度。學生在理解詩詞與語言的內涵時,還能根據其內容創設情境,理解其中心思想,升華自身的精神境界,提高寫作能力。
三、搭建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發現,大部分學生喜歡表現自己,這符合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搭建教學平臺,將優秀作文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在平臺的討論與反饋中,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使他們對寫作更上心。這一模式也能在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他人對比,通過點贊數量與讀者評論的比拼,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易班、藍墨云、QQ看點、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搭建教學平臺,上傳學生的微作文。讓學生在下方的討論區留言評論,表揚優點,指出不足。此外,在教學平臺上,教師還可以加入一些課外閱讀的資源鏈接,讓學生閱讀,豐富其閱讀量。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的微作文下面給出點評,讓學生對自身寫作中的問題做出調整。教師還能通過觀看其他同學的點評、分析,了解學生對寫作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學平臺豐富了微寫作的教學形式,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微寫作可以有效解決傳統作文教學大量占用課堂時間卻收效甚微的問題,在精簡、高頻的寫作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運用微寫作,還可將相關的知識專題拆解,利于學生吸收與內化。在微寫作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有效激發,課堂教學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