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小學生思考能力弱,生活經驗不足,絞盡腦汁也找不到可寫的內容。為了應付教師,東拼西湊,寫夠字數就算完成任務。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必須強化作文指導,不僅要培養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規范寫作,聯系實際,表達真情實感。本文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三方面闡述了強化小學作文指導效果的途徑。
一、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興趣可以驅使學生自愿、高效地做事。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寫作。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有所提高。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國家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所以高度重視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負起責任,發揮主導作用,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寫作轉變為主動寫作,記錄生活中的美好。
小學生年紀尚小,學習能力有限,掌握的知識也不多,平時遣詞造句都會出錯,無法靈活地運用文字,即便有寫作思路,也無法完美地將其表達出來。教師通常為了教學進度提出不符合學生能力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害怕寫作。想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然后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布置寫作任務。設計寫作要求和主題時,要盡可能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學完《小馬過河》后,教師可以根據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布置主題為“勇氣”的作文。《小馬過河》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學習時興致勃勃,從中汲取到了不少知識。教師以勇氣為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過,在學生寫作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想與勇氣有關的事物,并在寫作時將其融入其中,使作文更充實。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生活中的事物可以作為寫作素材,也可以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不過,小學生還沒有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也很淺,因此,開展寫作教學前,教師要督促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積累常識和經驗,掌握寫作素材,寫作時將其融入其中。
例如,教學完《大象的耳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將其作為寫作素材。不過,小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無法快速找到動物的特點,寫出來的文章分不清主次,廢話連篇。因此,教師應該將正確的觀察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觀察動物時,要從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入手,寫作時要抓住動物的特點。
三、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成兩個板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其實,“讀”與“寫”關系密切,互相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比如,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理解知識,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從最簡單的一段話開始,讓學生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積累素材和寫作手法,然后將其運用到寫作中。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與寫作主題有關的文章,讓學生仔細閱讀,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技巧,提升作文水平。
例如,教學《黃山奇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寫旅游時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寫作主題在網上搜索幾篇美文,讓學生閱讀。比如:與桂林山水、日月潭、長城、頤和園等有關的作文。學生閱讀后總結寫作經驗,摘抄好詞好句,學習寫作手法,然后運用學到的知識描寫自己去過的景點,寫出來的作文就會內容豐富,有可讀性。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作文在考試中的分值較大,寫作也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所以,教師要高度重視。首先,要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愿意寫作;其次,要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最后,教師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讓學生有事講,有話說。本文簡述了幾種強化小學作文指導的途徑,希望能夠改善寫作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