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趙綽是隋朝的大理少卿,執掌刑獄案件的審理工作。他秉性正直剛毅,以執法不阿聞名于世,是中國歷史上敢于公正執法的人物之一。
趙綽不但執法嚴明,還是一個堅持原則、心胸大度的仁者。當時在大理寺的官署里,有一個名叫來曠的官員,是趙綽的下屬,此人是個勢利小人,聽說隋文帝對趙綽有些不滿(因為趙綽總是直言犯諫),就背地里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說大理寺衙門執法太寬,應該實行嚴刑峻法。
隋文帝看了奏章,認為來曠說得很中肯,就提升了他的官職。來曠心花怒放,以為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就進一步誣告趙綽徇私舞弊——把不該赦免的犯人給釋放了。這次,隋文帝對來曠的上告有點懷疑,因為他對趙綽為人處事的方式還是了解的,認為趙綽不可能干出這種事,就派親信去調查,結果根本沒有這回事。
隋文帝弄清了真相,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來曠處死。文帝把這個案子交給趙綽,要他執行命令。照常理說,來曠誣告自己,而且皇帝已經下了將他處死的命令,自己只要執行,就可以報仇雪恨,出一口惡氣了。誰知,趙綽竟然不同意處死來日廣,甚至為來曠辯解說:“來曠雖然有罪,但不是死罪,所以不該判他斬刑。”隋文帝見趙綽如此不識抬舉,生了氣,袖子一甩,就往內宮去了。趙綽跟在皇帝后面大聲叫嚷說:“來曠的事臣就不說了。不過臣還有別的要緊事,請求面奏。”隋文帝信以為真,便讓趙綽進內宮面奏。隋文帝問趙綽還有什么事,趙綽說:“我有三條大罪,等待您發落。第一,臣身為大理少卿,沒有把屬下管理好,使來曠觸犯了刑律;第二,來曠不該被處死,臣不能據理力爭;第三,臣請求進宮,本來沒有什么事,只是因為心里著急,才欺騙了陛下。”隋文帝聽到第三個理由,不禁啞然失笑,隨即同意赦免來曠死刑,改判革職流放。
身遭誣陷的趙綽并沒有對來曠落井下石,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和皇帝的命令以泄私憤,反而替誣告自己的來曠求情,其中體現的是一種寬大胸懷以及堅持正義的作風——雖然你誣告了我,但罪不至死,所以我仍然為你主持公道。正是因為這種氣度,趙綽才能青史留名,成為眾人敬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