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得
【摘 要】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作為語文教師,一直在探尋小學生語文閱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因為這一工作不僅能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語言知識,同時還能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不斷加深自身的文化知識儲備,使小學生受益匪淺。通過不斷創新改革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小學生
前言: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步,當代的教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實現全面的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利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出每個學生的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的素質,從而達成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當前的素質教育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他們都具備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工作中指導的部分提出個人的建議和看法。
一、當代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
(一)對閱讀教學的工作意識十分淡薄
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是應試教育,不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教學的語文老師,對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意識不到位,對這一工作并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豐富的閱讀資料,學生們的閱讀只是局限于課本教材。學生和老師對課本理解下了很大功夫,結束課堂教學后,就是通過海量的習題練習鞏固,希望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但是這一做法完全遏制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機會。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在考試中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大多數教師會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部分優秀的例文,這樣一來使得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急下降,使本來活潑生動的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讓學生缺乏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二)對學生閱讀工作引導不到位
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古板,在進行語文閱讀指導工作時,沒有注重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沒有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和對學生閱讀進行有效的評價,使得學生在閱讀方面自由發展,大多數學生因此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如果放任學生自由發展語文閱讀學習,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部分學生在進行閱讀時,不追求自我理解,不能增強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課外閱讀工作和課內閱讀工作不能緊密結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工作中,存在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不能相結合的問題,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課本教材的講解,并不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延伸,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學生的知識面窄、閱讀量少,不能很好地理解閱讀的材料,這就是課內外閱讀脫離的結果。
(四)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對語文課程的評價并不僅僅是為了檢驗學生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同時是為了檢測并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學工作。不斷改善課堂內容教學的設計,不斷完善教學的內容,才能有效推動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不能過分地強調評價的選拔功能。當前閱讀教學評價并沒有對課外閱讀方面進行考查,只是對學生最后的卷面成績進行評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些負面的影響。進行科學合理的閱讀評價能夠極大地的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加以適當的鼓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科學有效的閱讀技巧和策略
(一)要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掘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去。在進行文章教學之前,就要充分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只有做到這一點,再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適當的鼓勵,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熱情,并借助現代的教育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要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方面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將閱讀和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從爾更能了解閱讀資料中的深遠內涵。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每位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禁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積極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展示出來。
(三)要設定閱讀目標
只有有目的性地去閱讀,才能讓學生抓住材料中重要的信息,但是設定的目標不能脫離學生的現實,這樣才能避免閱讀的盲目性。
總而言之,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就要師生間相互配合,從一點一滴做起。
參考文獻
[1] 許海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6):210.
[2] 宋玲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3):292-293.
★本文系:基于“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FJJKKXB19-779(2019XB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