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澤
【摘 要】藝術語言表達技巧訓練原是戲劇表演專業或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學習臺詞或語言表達時一門重要的課程。近年來,藝考“熱”和廣大朗誦愛好者的追捧使它在更多領域被人們所熟知與喜愛。筆者長期從事藝術語言表達技巧的教學工作,也參與了一些朗誦比賽和“藝考”評審的工作,發現一些問題值得被大家關注。經過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內容,筆者對一些問題和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從業者和愛好者的共鳴。
【關鍵詞】朗誦誤區;情感表達;說話的藝術
中圖分類號:H019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220-01
藝術語言范圍頗廣,狹義的理解諸如朗誦、演員臺詞等皆可稱之為藝術語言。廣義的來看,在藝術領域里除了運用聲音等語言表達技巧之外的其他相關的藝術表達手段也可稱其為藝術語言。我們現在聽到最多的是狹義范疇內的藝術語言,其本身的屬性和特色有規律性的一面,更多的卻是個性的表達。比如朗誦或者臺詞處理,除了基本的邏輯重音、停連、節奏之外,關于語調、語速、語氣、語態等卻大都依托于駕馭者自身的理解和語言先天特色,這也是“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所在。筆者認為這無可厚非,這也是藝術門類存在的價值。
但是基于以上原因而導致的初學者對于藝術語言理解和把握的誤區卻不容小覷,特別是各類朗誦比賽、藝術語言比賽活動層出不窮,如果不正本清源,很有可能廣大愛好者會因為所謂的捷徑和自身的好惡而背離藝術語言表達過程中應該留給審美雙方的應有的美感。
一、藝術語言表達中的誤區
朗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愛好者青睞,作為一名從事藝術語言教學工作的人士,筆者甚感欣慰。朗誦,形式簡單、易于上手、情感表達自由,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但筆者認為相比較于其他藝術形式或藝術手段而言,朗誦自身局限性也比較大,片面地夸大其藝術魅力、號召力、影響力和傳播功用,正如管中窺豹未免言過其實了。我們應該回歸朗誦的本體,站到文學作品的角度認真審視,學會傾聽作者的心聲,這才是正本清源更好地發展朗誦的基礎。
有人認為朗誦是聲音的藝術,唯聲音論成敗。很多朗誦愛好者或者藝考學生在朗誦這個問題上捏住嗓子模仿別人,毫無感染力可言不說,有的甚至留下了咽喉疾病的隱患。筆者深感痛心和無奈。聲音,是藝術語言的基礎但絕非唯一途徑。在藝術語言表達技巧教學中,除了正確的呼吸和發聲方法的講授之外,筆者格外關注內在語言和外在語言的結合教學,強化人進行語言表達的目的是為了傳情達意,美妙的聲音當然會為你的口語交際錦上添花,可是為了強化聲音而忽視情感語意和作品本身承載的心理活動,那么再好的聲音也難以成為上乘的藝術語言表達典范。
在實踐中有人愿意將朗誦和音樂伴奏結合起來,甚至先要考慮音樂效果再考慮朗誦什么作品,這體現了藝術語言表達中的音樂性的特色,可是卻忽略了藝術語言表達并不是音樂表達這個本質問題。本末倒置的結果往往是誦者自我陶醉,受眾不厭其煩,最終不知所云。這種創作在朗誦愛好者群體中大有人在,仿佛不如此就缺少了朗誦活動的儀式感。在這個問題上筆者實不敢茍同。作為有聲語言表達手段,朗誦的本體是展現作品內涵而不是展現誦者的特色和風格。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生學習朗誦也是學會在兩個“自我”中逐漸明確分析和體現的方法,換言之這是演員進行角色塑造前必須要進行的一種訓練,是為塑造角色服務的。所以,當音樂等形式大于朗誦作品本身時,其實朗誦已經不存在了,而是“唱”的另外一種呈現而已。
二、理解藝術語言表達的目的是情感表達
與其說朗誦是聲音的藝術不如說是說話的藝術更為可信。在朗誦這種形式形成之初,更多的是扮演了語言文字載體這樣一種角色,更多的時候朗誦就是一種說話的高級呈現。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語言文字習慣的調整和改變,使朗誦這種形式由意的表達更多的向情的傳遞轉化,并最終形成了朗誦現有的風格和特色。藝術語言表達最終也是要追求情感表達的價值和意義的。
例如散文《春》的朗誦和教學,前提絕不是如何調整嗓音拿腔作調,而是沉浸其中分析和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圍繞“希望”兩個字展開想象,讓希望指引說話的欲望,情感表達順暢了朗誦的效果就明顯了。再比如散文詩《鄉愁》的朗誦和教學,一定圍繞“愁”字展開想象和分析。愁從哪里來?從思鄉中來、從對故土、對祖國的想念中來,抓住“想”字做文章,從而催生出更加真摯的情感使藝術語言表達有章可循。這樣的藝術創作才會讓審美雙方都得到相應的升華。
情感表達追求的是被受眾吸收和接納。歸根到底是要站在受眾的角度想問題,也就是要求說者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誰愿意聽到一種矯揉造作、四體不安的情感傳遞呢?情感的價值體現在真實,世間萬種風情最終也歸結于真實才能得永恒。戲劇表演教學中關于信念感和真實感的訓練里有“真聽、真看、真思考”這樣一句口訣,非常貼合藝術語言表達中情感傳遞的要求。唯有“真”才是不二法門,要學會與受眾一道真聽、真看、真思考,真情流露、真愛永恒,藝術語言表達的價值就真正實現了。
如果把朗誦視為自己的愛好或者是學習的重要內容,筆者期待大家更理性地看待它的價值和意義,從說話的藝術角度出發,朗誦也好、臺詞也罷,駕馭者一定要立足于說但不能陶醉于說,要懂得不止于說,要學會理解說的對象,如此一來,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