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要:聲樂是一種使人心靈愉悅和放松的藝術。傳統的聲樂藝術,總能帶給人們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享受,聲樂藝術和其它藝術一樣都是一種美的體現,閑暇時光放慢腳步聽一首老歌,也能享受一場聽覺盛宴。藝術和美總是無法分割的,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它獨特的美感,當然聲樂藝術也包括在內,就此筆者依據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來展開簡要探究。
關鍵詞:聲樂藝術? ?美學特征? ?韻律之美? ?特征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072-02
聲樂短短兩字,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卻大有學問。聲即是指聲音,而一個有辨識度的聲音的形成要經過一系列的培養和練習,演唱者不僅要有好的嗓音還要掌握各種調子;樂則是指樂器,一首好聽的歌曲總是離不開樂器的伴奏,它能為表演者的聲音加分,更好地體現歌曲的美學價值。無論是歌詞還是作曲都需要進行美的判斷,只有聲和樂完美結合才能將聲樂藝術的美感表達的淋漓盡致。
一、聲樂藝術中的美學特征
(一)聲樂中的文學底蘊
聲樂藝術和其它藝術的最大相似處大約就是都擁有文學底蘊,所有的藝術創作都不是肆無忌憚的想象,都是根據創作原型而進行的大膽創作。聲樂的歌詞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要體現出藝術性、美感還要體現出文學價值。歌詞的文學魅力是一種內涵,它承載著歌曲的情感抒發,表現著作曲者的語言積累。每一首歌都有屬于它的故事,而作曲者就是把故事融入到歌詞中,通過歌詞表現出來,就像我們兒時學過的歌《蘭花草》,這首歌就是改編自胡適先生的《希望》,“一日看三回”的歌詞就清楚的表現出來對蘭花開花的期待和在意,正是表達的一種希冀,這首獨具中國特色的歌謠中,作者將蘭花比做希望,期盼它能花開早,早日看到花團錦簇,嗅到滿園芬芳。
(二)聲樂中的配樂技巧
樂器是聲樂藝術中的點睛之筆,樂器的融入能帶給聲樂前所未有的聽覺盛宴。樂器是有很多種類的,不同的樂器代表著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音色和外觀,樂器運用得當將會是歌曲的加分項。配樂過程中,是非常考驗創作者的技藝的,既要做到精準運用各種樂器,還要將它們的聲音完美融合,不能出現雜音亂調,一步步地精雕細琢,從而形成一首緊湊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歌曲。就比如《無羈》,今年夏天的限定款音樂,是由知名作曲家林海老師制作的,主打的就是中國風格,運用我國的傳統的樂器竹笛,將歌詞與配樂完美結合,節奏分明,此起彼伏,將演唱者的氣氛燃至最高點,給整個歌曲增添了更多的燃點[4]。
(三)聲樂中的意境表達
在舞臺表演中或是日常演唱過程中,意境表達是非常重要的。在表演過程中,一般表演者會借助舞臺效果或舞蹈來表達出想要的氛圍,這種意境更能夠將觀眾代入,提升他們的感官體驗。表演意境的最好境界大約就是讓觀眾身臨其境,感覺自己生活在意境之中了吧,這種意境表達也屬于美學觀念的一種。例如在不久前開播的《中國夢之聲》中,那英和肖戰的合唱《綠光》,舞臺效果就非常贊,滿眼的綠光,觀眾們親身體驗了身在綠光之中,加上兩位表演者的合唱帶動,《綠光》這首歌給了現場觀眾最高境界的視聽盛宴。
(四)聲樂之美
聲樂藝術的本身就是一種美學特征,聲樂的本質就是歌唱,只有歌曲唱的好,聲樂的美感才能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們日常有很多的聽歌體驗,時而喜歡清純音;時而喜歡搖滾;時而喜歡rap;時而喜歡雄厚音,不同的歌者有不同的風格,他們的嗓音也有限制,各有千秋。就拿騰格爾來講,他的歌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許多已經深入人心的歌曲經他翻唱之后都莫名的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歌手們擁有不同的風格,也滿足了廣大受眾的不同需求[2]。
二、聲樂的內容特征
(一)與自然和諧相處
聲樂創作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通過不斷的積累和靈感的迸發逐漸完成的。一些聲樂大師在創作過程中就會非常注重創作環境,只有在特定的創作環境下才能搞好創作。網絡上有不少傳言,某某知名大師奔赴深山老林中搞創作,這也許并不是空穴來風,特定的創作環境真的能讓靈感涌現。一些作曲家就會找一些環境清幽之地,游山玩水,在身心放松的同時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哺育了我們,我們更要回饋它。所以許多創作者的靈感會來自于山水田園,正是這種清幽雅淡的生活讓世人心動,所以珍惜自然,和諧共生真的非常重要[3]。
(二)聲樂藝術與生活
真正的藝術都是生活的代名詞,好的藝術與生活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聲樂藝術理應如此。從日出時分的公雞鳴叫,到日落時分的浪潮涌動,這些美妙的聲音都取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愜意,哪來藝術的成功。美好的聲樂藝術取材于生活,才能被世人所熟知,才能將觀眾感化[4]。就拿之前風靡一時的《小蘋果》來說,筷子兄弟的演唱確實水準頗高,但如果沒有大眾的喜愛,技藝再高也無濟于事,一首風靡全球的《小蘋果》走進了男女老少們的生活。廣場舞阿姨們追趕潮流;學校老師們后來繼上將《小蘋果》帶進課堂;超市商店里循環播放的《小蘋果》嗨爆全場,正是因為這首歌源于生活,與叔叔阿姨們零距離才能帶來如此震撼的效果。
(三)聲樂與中國風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為我們后世打下了良好的基奠,中國風一直發揚至今,始終保持著優良傳統。在聲樂創作中,我們這一代有獨特的創作理念,年輕人喜歡搖滾和說唱,新潮而又刺激,不過新潮的同時,聲樂藝術又引進了傳統中國風元素,將傳統樂器和傳統服飾和現代元素相結合又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曾經紅遍網絡的《芒種》,傳統的中國風與現代的作曲風格相結合,兩種風格相互沖突,而又不突兀,給人一種很新奇的體驗,戴上耳機聽更有驚喜。聽完《芒種》真的感覺它的填詞人和作曲真的很大膽,將古風歌曲進行別具風味的演繹,令人上腦,忍不住多聽幾遍。
三、聲樂藝術要求傳神抒情之美
(一)聲樂藝術講究情感
一個“情”字,是多少人心中的一束光,在聲樂藝術創作中“情”字特別重要,一首作品,只有將他注入情感,他才能成活才能被世人認同。就拿當代大學生來講,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戰爭的紛擾,沒有經歷饑寒交迫的困境,所以我們的創作中往往會少一份炙熱的感情,很難得到認可,也就造成了許多大學生得不到社會認可。如果一首歌曲沒有注入感情,那么它終將不能稱之為聲樂藝術,聲樂藝術的創作是有溫度的,是情感的宣泄和表達。將歌曲中注入感情,就算是一首失戀歌曲也能被世人所熟知。“情”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將它寫進歌詞里,唱出來,也可以將它融入到樂器里,通過吹、拉、彈、唱來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一首好歌。就拿劉德華的《忘情水》來講,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老歌,雖然它稱之為老歌,但它一點都不老,因為像這種有情懷的歌,經久不衰的傳唱,一代代都受到過這首歌的熏陶。
(二)聲樂藝術講究傳神
在傳統的聲樂藝術中,都比較講求傳神,“神似”一詞在聲樂作品中極為重要。所謂傳神,就是在聲樂表演中演繹者要將歌曲中的意境通過神態表現出來,一首歌只有將傳神表達的淋漓盡致才能稱之為好歌。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要自我體會歌曲的內涵,通過表演抒情的方式將歌曲代入情感,使觀眾得到更好的欣賞效果。只有贏得了觀眾的滿意,一首歌的演繹才算成功。傳神的表現的方式不僅僅是通過神態表現,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只要心意相通,傳神的效果自然就達到了。
四、結語
美學觀念和聲樂藝術之間的淵源頗深,相關研究人員也曾提出,應該在美學角度上更好地把握聲樂藝術,將聲樂藝術的美展現給觀眾。在經過這一篇的文章的寫作后,筆者也搜集了很多關于聲樂方面的素材,感受到了聲樂之美,聲樂的創作成功是離不開美學視角的,只有聲樂藝術擁有美的特性,才能被更多人發掘,被更多人了解,激勵更多人進行聲樂的美學創作。
參考文獻:
[1]秦知逸.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空間”——兼論文學的界定[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10).
[2]邵宏軒.辨析“關系美學”視角下的哲學藝術史觀——結合克拉克《再見了,現代主義》分析[J].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9,(02).
[3]梅蕾,林靜.翻譯美學視角下《紅高粱家族》的葛氏譯本研究[J].校園英語,2019,(06).
[4]朱楠楠,顧毅.美學視角下中國書法審美四字格的英譯[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