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芝
摘要: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 它是融合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沿襲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優(yōu)點的同時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提供了豐富的線上資源,帶來了更加完整和深度地學習體驗,并在舞蹈教學中前所未有的提出了一種深度學習模式的構建: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將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求知,將機械、枯燥的反復練習轉化為觀摩—感受—欣賞—求知的過程,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舞蹈教學? ?理論? ?研究
中圖分類號:J7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133-02
一、SPOC應用于高校師范類舞蹈教學的理論研究
(一)SPOC的內涵
SPOC的全稱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是指課程規(guī)模小,只針對在校的學生開放,Private是指對特定人群開放,通常是學習進度一致的年級或班級,對學生的準入條件進行限制,它為學習進度的一致提供了保證,也為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礎,符合高校對于“差異化”和“特色化”教育理念的追求;Online是指線上課程,它可以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二)SPOC在高校師范類舞蹈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SPOC教學模式打破了舞蹈教學言傳身授的傳統(tǒng)模式(實體課堂),融合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沿襲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優(yōu)點的同時彌補了MOOC在高校教學中的不足,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同時,SPOC帶來了更加完整和深入的學習體驗,有助于探索高校舞蹈教學新模式,它將MOOC的純線上學習和傳統(tǒng)的線下實體教學相結合,增強了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增加了網絡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可能性,豐富當前高校師范舞蹈教學的模式,并在舞蹈教學中前所未有的提出了一種深度學習模式的構建: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將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求知,將機械、枯燥的反復練習轉化為觀摩-感受-欣賞-求知的過程,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SPOC是MOOC的發(fā)展和補充。
(三)SPOC應用于高校師范類舞蹈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國內外的學術研究中,對于SPOC的研究多集中在它的理念、SPOC與MOOC及其他在線課程的比較研究以及對于SPOC教學模式的構建三方面,這些研究大多是理論與實踐并行的,而SPOC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應用研究和融合創(chuàng)新則是實踐研究領先于理論,中國大學MOOC網、中舞網等網站上已相繼出現SPOC形式的舞蹈課程,但與之相應的文獻理論卻遲滯于后。SPOC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帶來更完整和更深入的學習體驗,它結合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增強了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因材施教的可能。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SPOC為高校舞蹈教學服務,實現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實現傳統(tǒng)教育與網絡資源的互補,這正是本文要討論的關鍵之處。
(四)SPOC應用于高校師范類舞蹈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2015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指出“高??筛鶕拘P枰x用適合的學習平臺以及小規(guī)模專有在線課程平臺,開展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推廣,以便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和全方位服務”。國家政策上的支持,為在線課程在高校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對于教師來說,探索的精神以及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是高校教師開展SPOC教學的內部驅動力。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對SPOC的翻轉課堂交互式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嘗試將舞蹈教學與SPOC的教學模式相結合,打破了傳統(tǒng)舞蹈教學教師口傳身授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和單一的模仿動作,通過SPOC平臺,提供大量線上資源,借助聯結學習理論中刺激(S)—反應(R)的理論,實現教與學的正向循環(huán)。
SPOC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舞蹈的學習不再受限于舞蹈教室,而是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舞蹈教學對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觀摩、欣賞和預習,學習時間的安排更加趨于合理化、個性化、人性化,這也滿足了學生對現有教學模式的實際需求。
二、基于SPOC平臺的舞蹈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前端分析
1.教學對象的分析
由于SPOC的小規(guī)模和限制性,教學對象對于在線課程的需求往往在于學分的獲取、知識面拓寬、興趣的提高三個方面,因此要求SPOC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舞蹈教學要更具寬度和多樣性,以及完整的評分機制。
2.教學目標的分析
SPOC教學模式是在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背景下產生,其核心目標是在于促進舞蹈教學的個性化和深度學習模式的構建。
3.教學內容的分析
基于SPOC平臺的舞蹈教學的特點和亮點,在于其依托豐富的校內資源和網絡資源,將線上和線下內容進行設計和融合。
(二)線上課前教學: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交互式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
1.教師設計、開發(fā)教學資源
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進行進行舞蹈教學設計,對校內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再利用和開發(fā),將線上教學資源和實體資源進行整合,設計并錄制與課堂教學進度契合的微課程,分析包括微課的制作、視頻的錄制、PPT的設計、線上線下課堂互交銜接、課堂測驗設計,對現有校內資源和網絡資源的再利用和開發(fā),然后通過SPOC平臺向學生發(fā)布學習任務。
2..學生線上觀看課程,進行淺層知識的學習
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微課,對線上內容進行初步的欣賞感受、動作感知、動作模仿,必要時進行小組討論,這一過程中除了對知識的預習、整合、歸納,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對舞蹈美感的感知,提高舞蹈學習的興趣,為深度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線下課堂教學: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學生的展示匯報作為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承上啟下式銜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單一模仿的局面,學生通過自查自評、相互觀摩、生生互評,拓展課內學習深度。
教師通過點評講解、重點動作示范摳練、難點動作研討摳練對課堂教學進行因材施教,將精力放在學生的需求上,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一味的灌輸。
學生訓練、測驗。學生根據線上學習的內容進行感知、模仿和自學,測驗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為線上客觀題測驗,實踐部分以錄制視頻上傳或生生評價的形式體現。
師生、生生交流與評價。學生對于自己未能理解或不能完成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SPOC站內論壇等交流平臺發(fā)布,與教師或其他學生探討。
(四)線上課后教學:基于SPOC平臺的探討與練學的深度學習
教師通過SPOC平臺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并延展理論知識,提出研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
學生利用SPOC平臺進一步的欣賞、感受和體會,加深對音樂和動作的理解,并利用所學進一步的進行探討和練習,展開深度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三、結語
SPOC在師范類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探索新的高校舞蹈教學模式。SPOC 打破了舞蹈教學原有的言傳身授的傳統(tǒng)模式,彌補了MOOC在高校教學中的不足,將MOOC的純線上學習和傳統(tǒng)的線下實體教學相結合,增強了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增加了網絡平臺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可能性,是MOOC的發(fā)展和補充。
參考文獻:
[1]Armando Fox .From MOOCs to SPOCs [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3, 12.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EB/OL].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3-13.
[3]中國音樂教育信息化工程在京啟動[J].當代音樂,2016,(10).
[4]曾明星.從MOOC到SPOC:一種深度學習模式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
[5]康曉丹.翻轉課堂下多維互動式音樂教學探索與應用[J].當代音樂,2016,(13).
[6]王曉欣.數字舞蹈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5,(07).
[7]何婞媛.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交互式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8]李卓.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高校舞蹈教學的實踐探討[J].當代音樂,2016,(15).
[9]武法提.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秦萍.幼師舞蹈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1]張琦敏.多媒體在幼師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17,(09).
[12]符沁瑜.提升高師舞蹈專業(yè)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當代音樂,2019,(11).
[13]邵帥.高師舞蹈教學中提升學生課堂積極性的探索[J].黃河之聲,2017,(02).
[14]馬秀麟,毛荷,王翠霞.從MOOC到SPOC:兩種在線學習模式成效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6,(04).
[15]薛云,鄭麗.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