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荔
摘要:舞蹈是一種文學藝術,其表現手法包含了多種形式。舞蹈編導是進行作品創作,提高舞蹈藝術美感的重要工作。當編導在進行作品創作時,借助已有的生活素材積累,按照是否具備可舞性這一特質進行加工和提煉,進而確立作品的意義。而如何將作品意旨通過多種手法表現出來,則需要對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分析。本文就文學藝術表現手法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舞蹈編導? ?文學藝術? ?表現手法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172-02
舞蹈分為很多種類,如民族舞、現代舞、古典舞等,不同的舞蹈類型有著不同的特點,而這種獨特性就體現在編舞上。舞蹈編導是作品創作的主體,對舞蹈編排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項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工作,需要創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創作能力,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合理運用舞蹈藝術的文學表現手法,更好的呈現舞蹈的文化內涵和意蘊,將舞蹈的魅力更完美地表現出來。
一、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
(一)舞蹈劇中的體現
將舞蹈和音樂融入到舞臺劇當中,不僅能增加它的藝術性,同時還能提高它的觀賞性,使其更具生動形象從而得到更多人們的喜愛。舞臺劇表演的過程中,它的歷史背景和故事背景都會隨著劇情的發展逐漸的顯現,在給觀眾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帶給觀眾以思考。這就意味著在舞臺劇觀賞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舞蹈帶來的美感,同時還能走進舞蹈者渲染的氛圍當中。將舞蹈融入到舞臺劇當中,可以更好的將人物的情感思想表現出來,而這種思想上的豐富性是舞臺劇的特征。在舞蹈編導時,需要根據人物特點、特征、表情以及場景等進行編排創作,使得舞臺劇更具深厚的思想內涵。[1]
(二)歌曲、詩歌中體現
在進行舞蹈編導的過程中,可以將詩歌或歌曲的情感融入其中,通過表演者將其完美的演繹出來,讓受眾群體去感受到詩歌或歌曲的美。[2]北京舞蹈學院孫穎教授創作的舞蹈《踏歌》將漢代女樂舞蹈的特征展現的淋漓盡致。“君若天上云,儂似云中鳥,相隨相依,浴目御風……”舞者曼妙而行,踏歌起舞。單是那具有古典韻味的歌詞,讀來都讓人覺得纏綿悱惻,讓人不覺間即陶醉其中。無論是歌曲譜寫還是詩歌的創造,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將其與舞蹈充分融合,不僅能將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同時還能讓觀眾通過觀看體會到舞蹈中的內涵,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促進舞蹈、詩歌以及歌曲的共同發展,增加觀眾的情感體驗。又如福建省寧德市畬族歌舞團創作、筆者參與編導的舞蹈詩《藍色家園》,全劇由“海的召喚”“海草”“珍珠蚌”“燒船底”“船眼睛”“七條漁漢”“船艙洞房”“永遠的波浪”八個段落組成。編導有意做到歷史感與現實感的結合,詩與舞的結合,給人以藝術審美的享受。該劇目的文學腳本來源于海洋詩人湯養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的詩集《水上吉普賽》,其中《甲板上裸著五條漁漢》《船眼睛》《珍珠蚌》《海草》《燒船底》幾首詩成為相關篇章舞段的文學表現主體,將詩歌中的情感融入了其中,實現了詩歌與舞蹈的結合。[3]
(三)從多媒體影像中體現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舞蹈編導的創作觀念和手法也與時俱進,很多舞蹈作品應用聲、光、電及多媒體的手段,即將舞蹈效果用影像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其能夠與實際內容形成統一。全息影像技術的運用能夠借助虛擬成像,讓舞蹈在表現時在立體的空中幻想,讓舞者與幻想融合到一起,從而給觀賞者以震撼的感覺。通過全息影像展現出來的三維圖像,可以借助虛擬人物展現出不同的舞蹈特色。如福建武夷山的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導演引入“矩陣式”實景電影,將若干塊電影銀幕融在舞臺背景之中,組成“矩陣式”超寬實景電影場面,舞蹈演員融入其中,現場效果如夢似幻,使觀者真切地感受“人在畫中游”的奇妙體驗。
二、舞蹈編導中文學藝術表現技巧的應用
(一)語言藝術的應用
人體動作、舞蹈動作及語匯經過提煉和美化之后共同組成了舞蹈語言,它最大的特征是通過視覺形象與舞蹈內在象征的結合去構建舞蹈形象。而如何將編導的心意通過肢體表現出來,則需要仔細分析其動作語言。在進行編舞時,需要找到合適的舞蹈語言,其次要鉆研舞蹈的風格,最后要研究舞者的身體能力。舞蹈語言應具備意和象,意是指肢體動作所呈現的內涵,象是指肢體動作的外表形態,兩者在舞蹈中都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說,舞蹈就是舞者將編導的意旨和創作成果,通過肢體語言表達的一種藝術,在對其動作編排中,需要充分利用肢體語言。由此可以看出,動作的編排非常重要,這是充分體現舞蹈內涵的重要途徑。
(二)寓意手法的應用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形式,不僅有豐富的內涵,同時也有著吸引人的哲理和寓意。而舞蹈編導能讓人從舞蹈中感受到其中的寓意,體會到其中的意境。比如原西藏軍區歌舞團創作的舞蹈《酥油飄香》,這部舞蹈作品是以藏族婦女為親人解放軍打酥油茶和送酥油茶的過程為題材,表達了新時期軍民魚水情、軍民團結的主題,舞蹈從頭至尾沒有體現解放軍,最后以一個“軍用水壺”的出現,很好地交代了軍民魚水情深的關系,實為點睛之筆。體現一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的中國文學意蘊。應用文學的寓意手法,更有效的增強了舞蹈藝術的魅力。舞蹈編導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意境的構造和渲染,賦予舞蹈更多的寓意,這樣能夠有效的表達出價值追求,發揮啟迪思想的作用,進而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交流。
(三)虛擬象征表達技巧的具體應用
在舞蹈藝術表演中,虛擬象征是其中重要的表現形式,將不同的變現手法、形式以及編導的專業方式進行充分的融合,能夠使得舞蹈編導的形式更加豐富。舞蹈表演的過程配以相應的音樂,以虛擬象征手法的表現,在舞蹈編導發展的過程中,應重視編導創新,而虛擬象征則是實踐創新中能用到的手法,因為虛擬的性質本身就為創新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虛擬象征藝術的應用主要是因為編導在進行動作編排時,并不是直接從生活中拿用素材,而是人們為了表達自己對某些人或事的感情,而對生活進行的回顧。在這一過程中注重的是情緒、幻想、創造等通過結合形成的虛擬表象。這種表現是來自于生活的,但是又脫離生活,因此這種表象下的舞蹈更具吸引力。
(四)抒情、敘事手法的具體應用
1.抒情藝術的應用
舞蹈編導的職能,就是充分展現出舞蹈的美,將自我的情感通過舞蹈表現出來,利用舞蹈動作去抒發情感,同時還需要展現出舞蹈的內涵意蘊。而抒情恰是舞蹈藝術所具備的優勢的長處。舞蹈編導中的抒情,是將人的情感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讓觀眾在這樣優美的肢體動作中,體驗到舞者要表達的情感,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就相當于歌曲可以通過演唱去打動觀眾。而抒情表現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不僅能增加舞蹈的真實性和生動性,同時還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2.敘事手法的應用
一般認為舞蹈善于抒情,拙于敘事。但舞蹈編舞也能敘述不一樣的故事,通過一定的情節去塑造人物、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讓觀眾能體會出舞蹈要表達的情感。比如,在一些沒有臺詞的舞臺劇中,充分借助舞蹈和音樂去創造形象,將那些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抒發出來。上海歌舞團傾心打造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曾風靡全國,作為中國首部“諜戰”題材的舞劇,該劇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劇中借鑒了不少人們熟悉的諜戰劇的情節,比如在街頭交接情報,革命戰友互相掩護,逃脫追捕時巧妙的接力等等。隨著劇情的推進,達到敘述情節、表達情感的目的,留給觀眾深深的思考。
三、結語
編導是舞蹈作品的創作主體,根據作品主題立意,運用合理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將素材變成自己的語言通過肢體完美表現出來,是舞蹈編導應不斷探索的實踐活動。在進行舞蹈編排時,編導需要靈活運用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在充分掌握作品內涵、情感的基礎上去運用其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通過與舞蹈動作、音樂等的完美結合,提高舞蹈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金云琴,樊雙.文學與歷史作品對舞蹈編創者的意義[J].大眾文藝,2017,(04).
[2]康小崗.從舞蹈編導角度看擁有文學素養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7,(11).
[3]雷勝輝.藍色,我們無悔的選擇——談舞蹈詩《藍色家園》及其感想[J].福建舞蹈,1994,(01).
[4]郭秦嶺.試析《酥油飄香》的創作特征[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