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之一,我國傳統手工藝一直處于種類繁多、品質優越的狀態。但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科技產品已經對傳統手工藝產生了沖擊。放眼世界,歷經千年傳承與發展的傳統手工藝品在信息時代正處于一個尷尬地位,急需各方的平衡與重視,尤其是加強對傳統手工藝的法律保護。本文介紹傳統手工藝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強調傳統手工藝從古至今對人類生活與精神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本文介紹對傳統手工藝的現有保護并分析發現對傳統手工藝法律保障環節的不足,且提出相應的建議與改進方法。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知識產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0-00-04
1 傳統手工藝的概念與特點
1.1 傳統手工藝的概念
剖析傳統手工藝的概念,主要將其分為兩部分進行理解。一是傳統,二為手工藝。
首先,“傳統”意味著此類手工藝出現的時間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人類進化之時,古往今來一直流傳并根據不同時代社會發展現狀以及社會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進。因而手工藝本身折射出一定的時代背景與地域特色。從遠古至現代社會,由于人類不斷進化,人的需求已經從在自然中得以生存演變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及豐富的精神世界。手工藝自然也根據人的需求而不斷發展。其中,部分手工藝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和手藝祖祖輩輩傳承下來,而另一部分手工藝則是在原有技術上進行加工,符合人們日益變化的需求。這類手工藝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且愈接近現代社會,手工藝品越先進。無論是在傳統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人類總是在不斷吸取經驗,學習新的知識,在傳承的基礎上改進與創新,由此誕生出每個時代的傳統手工藝品。
其次,著眼于傳統手工藝的“手工藝”。古代社會主要靠勞動者手工利用自然條件制造工具與用品,與現代機械化的生產是存在一定差異的。盡管在現代社會中,傳統手工藝也逐步顯現規模化生產的特征,但究其本質,傳統手工藝身上凝聚的是先人手工勞動制作的心血與精神。人類用雙手創造物質文明的智慧是特別的,也正是這份特別,為傳統手工藝品賦予了獨一無而的特點,記錄了人類創造文明的方式。
總的來看,傳統手工藝品是人類將手工業文明根據社會發展中人類日益增長與變化的需求而不斷進行傳承與發展的勞動活動產物。
1.2 傳統手工藝的特點
首先,傳統手工藝具有一定的群體性。大部分傳統手工藝品的群體性體現在創作和傳承方面。放眼當今世界,大多傳統手工藝品均是被某一特定群體掌握,一般也集中出現在某一特定區域,具有本地特色。這類群體世世代代傳承、改進自己掌握的傳統手工藝技術,并逐步將時代變遷的元素融入手工藝品中。具有群體性特征的傳統手藝一般創造工序相對復雜,需要合作完成。
當然,部分傳統手工藝品也具有傳承的個體性。傳統手工藝的出現與傳承離不開優秀的個體的努力。個體通過發現、創新、口傳身教,使得傳統手工藝世代相傳。我們不能將傳統手工藝的群體性與個體性分裂開來。一類傳統手工藝品的出現,也許是個體偶然的創新,也許是群體未適應生活或精神需求而不斷進行探索所得。在傳承的過程中,群體包含著個體,個體融入群體,兩者對傳統手工藝進行模仿再生,才使得現代社會有機會體會到傳統手工藝的文化魅力。
其次,傳統手工藝具有活態性。活態性意味著傳統手工藝并非一成不變的。在歷史的傳承中,往往傳統手工藝品會根據社會生活變化而進行相應的改動。但之所以依舊將其稱為傳統手工藝,是因為人們保留了此類手工藝的核心靈魂。
2 現階段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達到新的高度,其中就包括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雖然當前國際立法并未針對其有專門立法,但對傳統手工藝趨于重視的大潮流終將會給其帶來更多的保護與發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傳統手工藝也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保護。針對這些傳統文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研究它們的知識產權問題,將討論結果進行公示,進一步推進了知識產權保護傳統手工藝的進程。這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僅以行政保護方式對傳統手工藝進行保護的缺陷[1]。
提及對傳統手工藝的行政保護,以日本為典型代表。日本以國家財政和政府工作措施為基礎,履行了在保護傳統手工藝中的職責。日本曾在1950年頒布《文化財保護法》,這一法案的頒布,大大加強了對工藝技術的保護。政府主要對那些手工技術人員進行財政上的贊助,以便于這類手工藝者能有更好的創作環境。同時,政府調動大量專項資金用于保存手工作品、培育專業人才。因此,該法對日本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談及對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在知識產權制度下,傳統手工藝權益主要包括兩大類——人身權和財產權。細節展開包括注冊權、文化精神權、使用許可權等。目前,我國關于傳統手工藝的立法保護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遺產法》。將傳統手工藝放置法律體系中,總體格局來看是進步的,有利于傳統手工藝的發展。但傳統手工藝在著作權、專利法、商業秘密和地理標志中的保護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商業秘密保護在現代社會并非有利于傳統手工藝的發展[2]。互聯網時代下,大部分傳統手工藝的創作技術也能被現代技術所熟知。如若以偏概全,為保護部分老字號或技術,依舊只特定在部分人群中相傳的傳統手工藝而通用商業秘密進行保護的話,必定對其他傳統手工藝造成不公的后果。然而,對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是現代世界的潮流與發展方向。
3 傳統手工藝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全球化社會背景下,傳統手工藝是否需要進一步利用知識產權的立法保護、怎樣保護以及保護的程度都存在一定的爭議和問題。
一些發達國家并不同意將傳統手工藝列入知識產權的保護領域。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大多數傳統手工藝的創作具有群體性,因此缺乏明確的權益主體。而在權利主體并不確定的情況下,很難將這類傳統手工藝作為知識成果納入知識產權法體系進行保護。二是考慮到傳統手工藝的精神傳播層面。一些學者認為,包括傳統手工藝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身上蘊含著數代人數個時代的文化文明傳承和底蘊[3]。如若將其放進私法領域進行保護,有違其創作之初的精神。人人都有欣賞享用這類藝術的權利。當然,將傳統手工藝歸于公共領域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尤其在全球化社會的背景下,外來文化是不斷交融沖擊的,如若死守各國的傳統手工藝,也會降低人們創新傳統手工藝的熱情。三是基于傳統手工藝的活態性。在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過程中,它會結合現實發生變化,因此將其放入知識產權體系進行保護可能為其無形中設置了共享障礙。
在我國,行政保護是對傳統手工藝的主要保護方式。有關傳統手工藝的私法保護立法并不完善,尤其在有關權利主體與權力內容上的界定并不明確。國內一些反對將傳統手工藝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學者所持理由與發達國家持此類觀點的學者理由大致相同。
其中,有關知識產權制度刺激創新的問題最值得關注。盡管在沒有知識產權的歷史社會,傳統手工藝的發展也并未停止過。因此可知,傳統手工藝的出現與創新并非知識產權制度帶來的激勵結果。人類對世界的探索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傳統手工藝也并非僅僅只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其身上的“傳統”二字也為其奠定了歷史與時代的烙印。如若知識產權制度并不能更好地激勵創新,那不如側重于保護現代社會新興出現的創新性智力成果,反而能更好地推進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此外,一些學者認為傳統手工藝缺乏知識產權中對于受保護的智力成果的法定性的要求。現行各國的知識產權法均要求受保護的智力成果需要符合法定要求,包括作品的獨創性,發明的新穎性、實用性和創造性,商標的顯著性[4]。但由于傳統手工藝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現的,它作為民間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形式多樣,甚至是有形性與無形性的結合體。同意將其并入知識產權體系進行保護反而會引發更大問題。
考慮到以上原因,很多學者都認為對傳統手工藝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并非良策,反倒會加劇傳統手工藝的產業化、市場化,使得傳統手工藝丟失掉“傳統”的意味。知識產權制度即便能帶來一定的私法保護,鞏固傳統手工藝在法律層面的地位,但以上因素也必將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4 傳統手工藝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性與建議
除了上述提到的傳統手工藝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存在問題,實際上傳統手工藝也面臨外來文化、傳承斷層以及資源短缺等沖擊。其中,有關傳統手工藝的侵權案件也屢次發生。例如,蘇州刺繡的底稿侵權問題、老字號被侵權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發生。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傳統手工藝牽扯的利益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需要利用科學完整的法律機制調整和規范。因此,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加強傳統手工藝知識產權的保護,首先最重要的是確立指導思想。放眼世界,文化發展已經是證明一個國家實力的關鍵部分之一。一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無形之中會影響資本的運轉。文明社會對傳統手工藝的法律保護必定會涉及知識產權層面,而如何在本國立法中保護好傳統手工藝以及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是一個長遠的建設問題。盡管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存在一些問題,但無疑它又是與傳統文化、與智力成果息息相關的[5]。我們對于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立意并非僅僅維護好這一類文化的傳承,而是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文化軟實力。唯有在確立好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解決傳統手工藝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提升整體戰略高度,鞏固傳統手工藝的發展。
其次,我們必須確立好傳統手工藝的權利主體。權利主體的明確關系到權利義務的分配。人人都想享受權利而非只承擔義務。確立好真正的權利主體,有利于調動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民間救濟。鑒于傳統手工藝的群體性和個體性,傳統手工藝的權利主體不能一概而論。如若可以分為個體、集體甚至國家,之后的傳統手工藝保護制度發展將更有條理性。當然,確立好權利客體也是重要環節。傳統手工藝可根據時間、發展狀態等不同因素分為不同類別,但無論是怎樣的分類,保護對象都會形成特定類型。按照特定分類來確定權利客體也是可行方式。
最后,有關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權利內容我們也要進行確定。在對傳統手工藝特別權利包括申請注冊權、許可使用權、監督權進行完善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傳統手工藝中傳承人的權利。傳承人的存在是傳統手工藝能經久不衰、世代相傳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對于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完善的部分不僅限于以上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手工藝的變化也不會停止,在知識產權制度中需要的保護必定會越來越多。所以,如何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將其發展到怎樣的程度,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努力。
5 結語
傳統手工藝無論是作為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文化情懷,都帶有著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經過歷史的洗禮和傳承,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是刻不容緩的。這種保護不能只單純停留在技術與精神層面,在法治社會,更應落實到法律制度中。這是建設法治國家過程中對傳統手工藝最牢靠的保障。現今,我國對傳統手工藝的關注力度有所加大,在民間的普查工作也逐步開展。盡管《著作權法》《專利權法》等保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從政府入手,堅持行政保護,階段性完善對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必定對傳統手工藝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著眼世界,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與優秀制度,通過文化交流、制度完善等方式,進一步從思想層面增強人們對傳統手工藝的法律保護意識。在法律的保護范疇鼓勵傳統手工藝的創新,在確保傳統手工藝文化“傳統”不丟失的情況下,兩手抓“傳統”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李墨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家法制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36-38.
[2] 李祖明.傳統手工藝表達形式法律保護之我見[J].思想戰線,1996(2):35-36.
[3] 趙龍飛.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4.
[4] 周游.對完善知識產權法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3):187-188.
[5] 汪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年[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100-102.
作者簡介:田婷(1996—),女,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