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嬌 李陽 杜宇杰
摘要:蒙元帝國,中國歷史上極少的以少數民族統領的帝國,政治的差異,文化的碰撞,經濟的融合,使新的文學形式迅速成長,雜劇創作盛極一時。元雜劇的創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雜劇作家抱團創作,根據地域形成了北方雜劇圈和南方雜劇圈。本文從南北方雜劇圈內的各選取了一部具有代表性作品,通過分析主角身份性格及設置原因來分析此種設置所顯現的地域差異。
關鍵詞:王實甫《西廂記》;張生;崔鶯鶯;秦簡夫《東堂老》;李實;地域取向
引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元雜劇大分為北方雜劇圈和南方雜劇圈,文學的創作實際上是由作者在生活體驗上加以文學想象的過程,作者的生存環境、文學傾向、個人際遇等都會對其作品產生影響。王實甫長期生活在元大都,帝都的生活、政治、經濟都對其創作產生了可見的影響。而秦簡夫生活在遠離京都的南方,其創作又有明顯不同。《西廂記》中以張生和崔鶯鶯為主角,《東堂老》中以李實為主角,前者為文人和名門之女,后者則為游商,兩者身份的差異,展示了當時社會的地域差異。本文對二者主角身份顯著差異做了一個分析,以此來分析地域差異。
一、王實甫《西廂記》與北方雜劇
(一)王實甫其人與《西廂記》的創作
王實甫(約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人,據說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堂春》、《破窯記》(存疑),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并曲文一折。
《西廂記》的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耳L鶯傳》情節曲折,文辭華美,是唐傳奇的一部佳作,流傳甚廣?!耳L鶯傳》中張生寄居于山西蒲州普救寺,孀婦崔氏攜女鶯鶯回長安,亦寓于該寺,恰遇兵亂,張生得蒲州駐將杜確庇護,崔氏母女也幸免于難。崔氏設宴答謝,席間張生見到鶯鶯,為之動情,后得丫鬟紅娘相助,兩人成為眷侶。然而,故事的結局并不美好,張生去長安應試后拋棄了鶯鶯。這是唐代的《鶯鶯傳》,宋代依然有很多以崔張故事為題材的說唱文字。金代時,董解元創作了“董西廂”《西廂記諸宮調》,對《鶯鶯傳》的立意做了根本性的改造,張生從輕薄文人變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則更富有了反抗精神,結局為鶯鶯隨張生私奔。
王實甫的《西廂記》更多地借鑒了“董西廂”,故事框架基本一致,但結構更為緊湊戲劇性也更加突出,矛盾沖突也再次升級讓我,人物性格也更為鮮明?!段鲙洝返膭∏榕c“董西廂”相比,顯得更復雜、更現實也更浪漫,并且結局也大不相同:張生得中狀元,后回返迎娶鶯鶯?!段鲙洝放c從前相比,正面地提出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二)《西廂記》角色設置之張生、鶯鶯
《西廂記》的男主角張生,禮部尚書之子,但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獨自一人上京趕考。這是張生的身份背景。作為禮部尚書之子,可想而知,張生從小便受到良好禮儀教育,并且被家人予以厚望。然而,父母早亡,他的教育便缺失了一環,而家庭的破碎,可能也讓他對家庭有了更大的渴望。
(三)《西廂記》角色設置所顯現的北方地域取向
元大都,現位于北京市區內,北方雜劇圈的主要據點之一。《西廂記》的故事背景在山西,與都城相距不遠,正是在最向往大都的區域之內。長期生活于此,作者的所思所想難免受其地域取向的影響。對此,《西廂記》的設置也有了可循之跡。
首先是作者王實甫本人的期望。王實甫本身作為文人,對功名有著天然的追求和對文人節氣的認同,所以有了張生這一個清貧但有才氣有傲骨的儒生。而崔鶯鶯,崔氏作為七大望族之一,是真正的高門大戶之女,有才氣,有美貌,有身份,是文人最理想的妻子。在現實里,這樣的兩個人本應毫無交集,不僅是身份的差異,還有禮法的束縛。所以,他們是叛逆的,若無這一份叛逆,兩人只是陌路人罷了。
其次是蒙元時期對傳統封建禮教的沖擊。元人入主中原,雖然沒有大肆破壞中原文化,但元朝對中原文人的輕視,對漢人的輕視都極大沖擊了中原禮法,尤其是當時“九儒十丐”的社會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使文人對當時是制度產生了不滿,一些“叛逆”渴望改變制度。
二、秦簡夫《東堂老》與南方雜劇
(一)秦簡夫其人與《東堂老》創作
秦簡夫,大都人,元代戲曲家,生卒年與生平事跡均不詳。《錄鬼簿》言:“見在都下擅名,近歲來杭?!笨芍仍诒狈匠擅?,后移居杭州。著有雜劇5種,現存3種。
《東堂老》是其代表作,全名為《東堂老勸破家子弟》或《西鄰友立托孤文書》,全文共五折,情節非常簡單,結構嚴謹工整,是元代后期雜劇作品中較出色的一部。寫揚州商人李實,人稱東堂老子,受好友趙國器臨終囑托,照管其子揚州奴。而揚州奴從小錦衣玉食養成了風流浪蕩的性子,其父死后,受惡友(柳隆卿、胡子傳)引誘,嫖妓敗家。李實在其揮霍家財時暗中買下,待其醒悟后,盡數歸還,使之恢復家業。此文刻畫了東堂老這樣一位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勤勉善良的商人形象,這也是雜劇作品中第一位正面的可靠的商人形象。
(二)《東堂老》角色設置之李實
正文甫一開頭,便有趙國器言:“此人平昔與人寡合,有古君子之風,人皆呼東堂老子?!雹倬鸵呀浗o李實定下了一個基調:與人寡合,君子之風。趙國器言“結交三十載,無離間之語”,“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信”,“素德雅望,必能不負所請”。② 李實能及時開導并引導孩子,說出“有一等人肯向前,敢當賭,湯風冒雪,忍受寒冷;有一等人怕風怯雨,門也不出,所以孔子門下弟子三千,只子貢善能殖貨,遂成大富”。③
與其他戲劇中的“守財奴”不同,東堂老在追求富裕的同時也在追求一種美好的生活狀,在他的商人意識里,他除了肯定金錢,更重要的是肯定人性道德。
(三)《東堂老》角色設置所顯現的南方地域取向
首先依然是作者本人的期望。秦簡夫所處的時代已經是元末,幾十年的元人統治下,文人入仕機會受限。并且,秦簡夫移居杭州,而杭州自古便是富賈之地,見之聽之,耳濡目染,對商人有了新的認識。
其次是社會經濟的變化。由于統治者的不重視,元代農業經濟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一直顯現出低迷衰落的趨勢,而在這種情況下,商業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人們對商業的認同普遍增強,商人的社會地位也有了一些提升。
南方雜劇的創作大多在遠離朝堂的南方,人們對功名的追求并沒有那么強烈,更多的是為了養家糊口的游商,并且,遠離都城,“士農工商”的影響力并沒有那么根深蒂固。在這樣的情況下,秦簡夫寫下了《東堂老》,其中顯現著南方的一些顯著特征。
結束語
文學的創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地域的差異能夠影響文學創作,文學創作也能反映地域的差異?!段鲙洝放c《東堂老》作為北方戲劇圈和南方戲劇圈的代表作,代表的不僅僅是兩個圈子不同的寫作對象、寫作方法,更是南北兩個地域不同的價值取向、文化取向。在傳統的封建制度下,統治者的取向會極大地影響社會傾向和地域取向。要了解一個社會,不僅要了解它的發展脈絡,更要了解它的發展節點,從每一個節點不論是時間節點還是地域節點,由大及小地觀察、理解這個時代。
參考文獻:
[1] ?西廂記[M].吉林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2] ?東堂老勸破家子弟[M].國學古籍影印社.2017年9月第一版
[3] ?謝美婷.明代《西廂記》的改編及其演出與地域之關系[J].黑河學刊.2010年第7期
(作者單位: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