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融媒體 大學生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作者簡介:周麗,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304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談到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 。由于信息的網絡化,諸多社會思潮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現實和網絡的雙重化社會里不斷碰撞與交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在無形中受到網絡各種價值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為研究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本文旨在從鄭州市部分高校中挑選5000名不同的學歷背景、學科領域、政治身份的大學生進行調查訪問,以深入分析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
近年來網絡覆蓋各高校,但由于網絡意識形態的復雜性、隱蔽性、交互性特點,在大學生群體中衍生出與時代相伴而現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并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欲解其難必究其題。經調查發現,在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確存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相關問題,主要表現為:理論上的認知不足和理解扭曲、情感上的淡漠和認同度低、踐行上的教育缺位和能力欠缺。
(一)網絡意識形態的復雜性使大學生存在理論上的認知不足和理解扭曲現象
網絡意識形態涵蓋面極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諸領域,要對之正確地把握有一定難度。大學生的認知觀念尚未成熟,對新鮮事物免疫較低,易受“網絡推手”的誤導和驅使。調查發現,相對于文科生,理科生和藝術生很少關注網絡安全相關事件,對網絡意識形態滲透的表現和危害觀念淡薄。關于“網絡中遇到有人需要幫忙拍攝我國某處地形地貌照片并支付高額利潤”問題,我們發現不法分子常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虛榮心,通過網絡平臺以高額利潤來誘導大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形式化和功利化現象,他們僅是為得高績點以獲取獎學金或出于其他利益而有一定目的性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這種形式主義、功利主義等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俯拾皆是。
(二)網絡意識形態的隱蔽性使大學生存在情感淡漠和認同度低的現象
現階段,大學生對網絡意識形態普遍存在情感不平衡的現象,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有待提高。關于“高校是否有必要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多數學生持肯定態度,但仍有少部分學生選擇否定選項。關于“馬克思主義在當代是否過時”問題,有學生曲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認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已經過時,還有學生只是表面上認可馬克思主義,但值得欣慰的是多數學生高度認同馬克思主義。當前,“學習強國”是令人叫好的網絡意識形態宣傳平臺,但在訪問中,有少數學生不愿在強國平臺上學習或者僅為了刷積分,尚未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網絡意識形態的交互性使大學生存在踐行中的教育缺位和能力不足現象
隨著信息網絡化沿著高速路向前推進,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多數來源于網絡,很少從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中獲取,殊不知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中可能存在“異化”現象。在交互性極強的網絡中,意識形態滲透的現象環繞在大學生身邊。關于“如何看待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有不少學生反映部分院校網絡化教育水平有限、教師受到自身研究方向的局限,導致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短缺、教育效果欠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尚未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對信息的辨別意識和篩選能力較弱,易被不良信息所蠱惑,這給不法分子以大學生為主要群體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制造“契機”。
欲解其題必溯其源。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與國家安全之間的聯系日趨緊密,但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問題作為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需用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法來分析,蠡測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本根。
(一)國家對網絡信息監管力度較弱,相關法制建設存在相對滯后性
近年來諸多社會思潮競相登臺、相互博弈,影響著大學生的政治選擇。習近平同志強調“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由于我國對網絡監管力度較弱且網絡法制建設存在相對滯后性,導致對網絡中散播的信息管控不足。一方面,網絡環境治理相對寬松,無法及時過濾不良信息,在問題萌生伊始將其束之高閣,使得辨別信息能力有限且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受到“網絡水軍”的干擾。當誤導性聲音過于強大時,大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會隨之減弱,其價值選擇和行為取向就會受到不良輿論的影響。另一方面,融媒體時代信息的獲取與發布呈現人人可為的狀態,但我國關于網絡管理的法制建設相對滯后,相關部門常扮演“事后諸葛亮”的角色,往往在問題發生后才意識到嚴重性。
(二)高校長期忽視對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引導和教育
互聯網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信息傳播載體的新興信息傳播載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但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引導和教育不夠重視,有些理工類和藝術類院校很少開展意識形態相關講座或活動,加之部分院校的教師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未能對學生的思想層面進行實時監控和引導。長此以往,其結果可能會是大學生迷失自身的主流價值判斷和行為尺度,甚至其思想觀念也可能會偏離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
(三)大學生個人學習相關理論的自覺性不夠,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識和能力
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相對優化,有些學生從未真正走出校園甚至與社會脫軌,還有些學生不愿主動學習網絡意識形態相關理論,呈現漠視的態度。結合實際,由于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向成熟期過渡以及個人價值觀樹立和形成的特殊階段,其自身的認知能力不足、思想觀念不夠成熟,常會出現情緒化言行等非理性表現,可能會對意識形態教育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加之由于大學生對未知領域會產生好奇,易在意識形態安全方面放松戒備,對于故意以有吸引力的話題激發人們好奇心,實則發布具有煽動性內容的網站毫無防備之心,很可能會受人蒙蔽或利用。比如大學生在高壓學習中易被西方的“普度眾生”等錯誤觀念誘導,從而導致自我意識失常、價值觀搖擺不定、喪失判斷力和本真。
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不是偶發的而是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欲解決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需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的舉措。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化解應從國家、高校、個人等不同主體范圍中形成多方聯動合力,使網絡意識形態的正確理論在大學生心中“立”起來,并“破”除錯誤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以增強大學生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免疫力。
(一)加強國家對網絡意識形態的管控,健全網絡法制體系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 為此,國家應建立政府單向管理模式和政府與高校雙向互動治理機制,并加強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以主旋律和正能量滋養大學生。此外,還需健全網絡法制體系,增強對網絡不法分子的處罰力度,做到及時發現、迅速回應、有效處理,為大學生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在全球互聯網化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不單單是在一個國家出現的意識形態問題新樣態,各個國家都會面臨此類問題。因而有必要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打造一個“高校網絡命運共同體”,全球協同治理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構建“互聯網+高校意識形態”平臺,共同助力大學生在各領域中“練好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功” 。
(二)加強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及時控制網絡安全隱患
網絡作為當前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生活領域之一,并非法外之地。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重鎮”即高校應建立起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意識形態新陣地,建構“雙向治理、防控到位、監管有力”的安全機制,形成相對健全的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控體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直接影響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成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力軍。教師應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以結合時政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導大學生學會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另一方面,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引導者。輔導員應密切關注大學生在生活中的困難和實際需要,及時化解大學生的思想困境。此外,高校應引進網絡技術人才,從校園網入手來完善網絡監管體系,及時控制高校網絡安全隱患。總之,高校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隊伍建設,統籌安排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課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統領學生的意識形態,創建充盈著主流文化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網絡道德修養
大學生應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網絡道德修養,在知情意行方面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保持認同的平衡性,積極維護網絡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一方面,世界觀指導我們應做什么,方法論教會我們應怎么做。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學習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自己應對相關問題的能力,以在自由寬松的網絡環境中能自覺抵制不良觀念的誘惑,不盲目跟風和肆意發表違背社會主流的言論。另一方面,大學生應提高自我約束力,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仍要對主流意識形態保持清醒認知,避免受到錯誤思想的侵蝕,努力提升自己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的能力,真正將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釋: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4-205.
韓慶祥.“意識形態建設內功論”: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話語[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