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增榮


【摘要】目的 研究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以全面提高治療有效性。方法 隨機將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40例踝關節骨折患者分為實驗組(20例,應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對照組(20例,應用石膏外固定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骨折愈合時間為(70.08±12.35)d,比對照組短,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實驗組發生切口感染、螺絲松動幾率分別為0%(0/20)、5%(1/20),均比對照組低,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 臨床治療踝關節骨折的過程中,引入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方式,療效確切,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且并發癥少。
【關鍵詞】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踝關節骨折;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1..01
踝關節骨折為骨折的常見類型,引發原因諸多,以踝關節功能障礙、踝部腫脹、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為此,踝關節患者需及時接受治療,以免影響關節功能的恢復。由此可見,有必要重點研究并分析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以不斷增強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40例踝關節骨折患者分為實驗組(20例)、對照組(20例)。
實驗組年齡為21~55(43.75±0.73)歲,男女分別為15(75%)例、5(25%)例。
對照組年齡為23~58(43.80±0.69)歲,男女分別為14(70%)例、6(30%)例。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在統計分析后,呈現為P>0.05的無差異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石膏外固定術治療,根據骨折部位采用傳統方式牽引并復位,并借助石膏固定骨折的部位。
實驗組應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需系統分析患者骨折狀況并加以麻醉處理。術前要求患者呈平臥體位,并根據具體操作流程實施手術治療[2]。如果是內踝骨折,應在內踝部位做切口,確保大隱靜脈安全,隨后將關節囊切開,使復位準確程度不斷提高,對可吸收螺釘或者是松質骨螺釘固定處理。如果是外踝骨折,應選擇腓骨后緣做切口,以免損傷腓淺神經。固定期間,應選用腓骨遠端解剖型鋼板亦或是螺釘[3]。如果是雙踝骨折,則要優先復位外踝,并使用螺釘加以固定。針對后踝骨折的情況,應使用松質骨螺釘在前后方向固定。完成全部復位后,即可逐層縫合切口。
1.3 評價指標
對實驗組、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踝關節骨折患者數據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采用SPSS 21.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如果P<0.05,則差異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實驗組、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前者骨折愈合時間比后者短,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切口感染、螺絲松動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表2)。
3 討 論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應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應用能夠確保解剖復位的精準性并加以固定,使患者骨折部位周邊組織韌帶以及軟組織得以修復,療效確切,預后良好,推廣可行性顯著。
綜上所述,踝關節骨折患者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可加快其骨折愈合速度,療效可觀,且術后并發癥少,治療安全性較高,可在臨床全面推廣,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令狐克成.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效果體會[J].家庭醫藥,2018(12):144-145.
[2] 縣亞平.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8,27(21):105-106.
[3] 蔡 浩,張 哲.探討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脫位的臨床效果[J].世界復合醫學,2019,5(1):55-57.
[4] 馮 康.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