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創新社會管理模式 和諧社區建設 關系
作者簡介:李艷君,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
中圖分類號: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87
社會管理就是對人的管理與服務,社會管理的核心方向也是以人為本。尊重群眾思想、貼近群眾感情、依靠群眾工作,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工作目標是群眾對社會管理工作的滿意。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涵蓋復雜多樣,將居民所關注的難點、熱點、焦點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整合社會資源,提升服務理念,提高居民居住環境的質量,提煉社區文化并被居民認同并踐行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關鍵所在。要想對社會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加快和諧社區建設步伐,就要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牢記為居民服務,把社區建設成為一個服務功能健全、基礎設施完備、隊伍建設龐大以及組織體系完善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與推動和諧社區建設相互促進、密切相關
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就是指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管理經驗、社會管理條件,運用新的社會管理理念、技術、方法、知識等研究出一種新的社會管理機制和制度,對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就行升級改造、改進改革,以實現社會管理的新目標。
和諧社區建設是指,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群眾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其實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最終目標”為思想指導,盡可能將社區打造成一個集文明和諧、生活方便快捷、全面服務、環境干凈優美、治安良好、管理井然有序于一體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以上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依靠群眾工作,將群眾的滿意作為首要目標才能推動和諧社區的建設;只有和諧的社區環境,才能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同時,只有對社會管理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才能對社區予以更加全面的管理,更好的推動和諧社區的發展。
(二)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與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具有共同的目標
創新社會管理是通過社會管理方式的改進和改革來更好地管理社會,使社會生活更加的和諧與安定。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目的也是為了社會水平、經濟水平以及政治方向朝著和諧、有序的方向不斷發展,繼而有效推動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
構建和諧社區的關鍵目標就是強化基層民主建設,與此同時強化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和公德心,使居民提高自身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上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建設更加和諧美好的社區,形成一個文明禮貌、遵紀守法、誠信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使社會關系更和諧美好[1]。
(一)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完善組織體系,提升社區自治能力和水平
目前,有些地方的社區管理模式還處于居民自治的狀態,管理體系不夠成熟,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社會管理模式創新,提升進社區自治能力和水平。在和諧社區的建設過程中,為了社區更好地發揮功能,可以完善社區組織體系,適當增加社區的事業編制,招聘更多的高學歷、高素質、專業性強的人才,并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留住人才為社區服務貢獻力量。社區可以與轄區內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建立共建協商體系,利用轄區內的社會力量等豐富社區活動,如舉辦法律咨詢、政策講解、花卉園藝等講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增強社局區的凝聚力,并為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搭建良好的平臺。創新社區工作方法,根據社區特點來合理劃分管理模式,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完善組織體系,提升社區自治能力和水平。
(二)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會服務體系
抑制社區服務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社區辦公用房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及改造,或者通過擴建、置換、調劑、和改造。另外,社區還應該創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將不同部門轉移到社區基層的各項服務性工作當中,并集中起來到服務大廳進行統一辦理,讓居民辦理事務的環節減少,辦事效率提高,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在社區可以增加一些公益性的崗位,為社區內的下崗職工提供一些就業崗位,因此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健全社會服務體系。
(三)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促進居民就業,降低居民失業率
1.社區可以聯系社會公益機構,組織下崗人員、貧困家庭、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就業培訓,如家政、家電維修、美容美發、計算機應用、烹飪、裁剪等等。轉變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提高它們的就業能力。
2.社區可以鼓勵居民家庭就業,如十字繡、刺繡、工藝品代加工等等,社區聯系收購單位,幫助提升居民的家庭再就業能力。
(一)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建設,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一般社區組織體系中,是由社區居民通過選舉的形式選舉出社區的主任、副主任等,這種民主選舉的方式更加公平公正,提高社區居民對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信任程度,進而構成一種社區黨組織積極參與的新型社區管理模式,使社區的發展方向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社區組織體系的建立,可以幫助政府順利在社區舉行各種居民代表大會,協商解決相關事宜。同時社區還應該定去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會議,盡量多的聽取和采納居民對社區建設及社會管理意見和建議[2]。
在社區內可以制作黨務、政務公開欄,將社區的新政策、社區的公開賬目、社區動態等進行及時的公開和公示,居民可以根據公開欄了解社區的最新消息,增加居民對社區的信任,也使居民與社區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二)改善社區基礎設施,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在以往,有些社區居委會根本沒有個固定的辦公地點和辦公配套設施,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場所不固定,辦公設施簡陋。現在社區通過多方面的社會資源整合和挖掘,由政府出面協調購買、租賃、租借等方式,大多數社區居委會解決了辦公用房困難的狀況,建立了“一站式”的服務大廳,并且配備了電腦、打印機、投影儀、電子屏等辦公配套設施。社區辦公基礎設施的改善,方便了政府部門對社區工作開展指導,更方便了社區居民咨詢、辦理業務及社區問題的反映和解決。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使社區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利用,有力推動了和諧社區的建設[3]。
(三)充分發揮社區功能和作用,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社區是為基層區民提供服務的,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還是我國黨中央及政府與群眾之間相互聯系的樞紐,社區的存在是我國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力量。近些年來,很多城市職能的發揮都離不開社區居委會的大力配合。社區居委會做了大量與居民利益相關的重要工作,如計劃生育、社會救助、青少年教育管理、公共衛生、社會服務保障等等,將社區與政府的職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可以確保政府相關部門及時獲得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基層群民也可以及時掌握政府頒布的各種惠民政策方針。
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活動的方式有效解決鄰里之間的糾紛,例如可以開展文明家庭、平安社區等,確保社區及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通過對社區低保戶、五保戶、貧困家庭、空巢老人等困難家庭及人員的幫扶,讓社區一些弱勢群體在生活上得到保障,在精神上得到溫暖,增加了居民居住幸福指數。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能夠推動和諧社區的建設。
(四)提高社區服務質量,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事事為民”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社區工作對居民提供了很多幫扶活動,如下崗失業人員的新技能培訓,下崗人員再就業、殘疾人定期幫扶、對孤寡老人生活照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區治安管理等等,在工作開展中,進一步強化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其業務能力,推動社區服務工程逐步成熟。
社區的服務提升可以幫助社區提升自身形象,切實幫助基層群眾的生活困難,例如社區可以開展“愛心絲帶”“扶貧幫困聯系卡”“愛心餐廳”等活動,將愛心、關心和貼心送到社區長期臥床的病人、孤寡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和特困家庭等需要幫助以及生活困難的家庭中。以片區為單位,根據社區實際情況設置1-2名聯絡員,其主要責任就是當居民出現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聯絡員可以及時趕到現象,為居民提供相應的幫助,協助其解決困難。
完善社區的服務功能,能夠推動和諧社區的建設。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娛樂活動受到更多居民的青睞,因此,社區可以將閑置空間設置成文化娛樂活動場所或者圖書館、活動室等等,對本社區居民免費開放。社區可以組織居民開展廣場舞、運動會、秧歌隊、詩歌朗誦、樂器表演、模特走秀、書法比賽、文藝表演等文化娛樂活動,使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帶動居民的娛樂健身熱情,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些活動的舉辦不僅拉近了居民與社區的和諧關系,也帶動了全民健康精神。
(六)建立和開辦好社區教育學校,形成“服務社會,弘揚愛心、傳播文明”的良好精神風貌
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以及社區發展需求,對社區中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將各方面力量集中起來,創建社區教育學校,以便更好的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社區教育旨在培養居民的社會意識及團結協作精神,提高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從而推動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
社區教育學校可以圍繞和諧社區建設,以貼近群眾實際生活為主的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如開展安全用電、防火防盜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新父母教育和育兒教育、就業技能教育等,課程要貼近社區居民的需求、能夠幫助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或工作技能,吸引居民的學習興趣。通過社區教育,增強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意識,使更多的居民參與到戶外活動當中,激勵社區開展全面健身活動,為居民營造濃郁的、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環境。
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載體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從而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形成文明禮貌、團結友愛、遵紀守法的社會風尚。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保障,在社區建設中只有以群眾為基礎、扎實服務基層群眾、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才能夠統籌安排,將社區建設成為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參考文獻:
[1]蘆永艷.淺談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與和諧社區建設的關系[J].山西農經,2019(23):123+125.
[2]王志鵬.淺談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與和諧社區建設的關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8):197-199.
[3]郭風英.建國以來我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演變與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