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添愛
摘 要:禮儀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美名遠揚的禮儀之邦,歷來重視禮儀理論研究,關于禮儀方面的著作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中國禮儀文化之博大精深,民風之敦厚、樸實,更是享譽海內外。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員,學習和遵守國際禮儀不僅是我國對外交往工作的需要,也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一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正在崛起的、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需要,同時更是為了率先踐行中國領導人所倡導的創建和諧世界的需要。本文將對國際禮儀的形成發展及其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作簡要的說明和理解。
關鍵詞:國際禮儀; 作用意義; 文化; 外交
中圖分類號:G271.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5-143-001
一、緒論
人與人之間交往要遵守基本的禮儀規范,國家之間的交往也應遵守普遍的國際禮儀。隨著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在逐步邁向世界舞臺的過程中,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國際禮儀問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各國間交流日漸密切,禮儀也在其中得以不斷地豐富與發展。作為一種國家間交往的行為規范,禮儀是各國在長期的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現正逐步地被大多數國家所承認和接納。涉外場合中的行為舉止,除了是一種私人行為,更代表著國家的對外形象,如果運用得體將會是提升國家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處理好國際禮儀和外交的關系對實現國家“理論他信向理論自信轉變”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學習國際通用禮儀知識的必要性
在人類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浪潮正向我們席卷而來,中國的各行各業無不卷入這一浪潮之中。當前我們已經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同世界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交往。特別是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我國在整個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越來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成為全球化進程中一股最重要的力量。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同樣需要世界,一個強大、開放的中國需要同世界各國的人民交朋友,建立良好穩定的關系和友誼。而國際禮儀正是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民之間相互聯系和交流溝通的橋梁。
古語有言,“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國際禮儀是創建和諧世界的基礎。不可否認,當今世界通行的國際禮儀大多是在西方禮儀形式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但西方禮儀并不等同于國際禮儀,只有世界大部分國家普遍認同和遵守的禮儀才能稱得上是國際禮儀。如果盲目熱衷于模仿西方禮儀的形式,而不了解交往對象的風俗習慣,不分對象和場合加以運用,不僅達不到“敬人”的目的,還很可能適得其反。其次,學習和遵守國際禮儀,也并不意味著要拋棄中國五千多年來形成的傳統禮儀。我們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認為西方禮儀優于中華禮儀,甚至試圖以西方禮儀取代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如果這樣,我們就會失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也會被逐漸取代。一個沒有自尊和自信的民族,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此外,學習國際禮儀不只是為了學習其禮儀形式,更多的是為了學習其所包含的平等互信、相互尊重、敬人律己的精髓和內涵。如果只將學習的重點集中在形式和操作層面上,而忽視了其精髓和內涵,國際禮儀就成了毫無意義的形式主義,也就很難真正地發揮國際禮儀在對外交往活動中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國際禮儀的同時,必須注意借鑒和吸收其內容和形式的精髓部分,從而發揚和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使中華禮儀早日通行于世界。
在中國正走向世界、與世界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學習和遵守國際禮儀,對于樹立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良好形象,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與溝通,增進同世界各國建立和諧穩定的國家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當前我國正處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相對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與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中國不僅需要高素質的從事涉外事務工作的專業人才,更需要提高全體中國國民對外交往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學習和遵守現代國際禮儀,便是提高我國國民對外交往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國際禮儀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文化自信是一種“基本的”“基礎的”“深厚的”“深層的”“廣泛的”“持久的”精神力量。努力構筑中國價值,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進程中,僅僅有政治上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不夠的,應當嘗試以國際禮儀文化貫通中國外交戰略,充分發揮中國的世界影響力。
從國家角度看,國際禮儀象征著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尊嚴。無論是國際上個人與個人的交往抑或是與官方的涉外交往中,我們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個人行為直接影響或決定著彼此的印象與評價。目前,我國外交活動日益頻繁,正確使用國際禮儀,有利于體現中國的形象、地位和影響力,給交往國家留下良好印象。從個體角度上看,良好得體的國際禮儀代表了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是個人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能深入地反映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及道德品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良好的禮儀除了應該包括得體的言行舉止,更需要對所接觸的跨文化和習俗從心底認可。很多國家都注重將國際禮儀與國內禮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建立國際交融的禮儀文化體系。因此,國際禮儀是在各國間不斷交往中完善發展起來的,具有兼容性,對合作雙方行為起到制約作用,其核心就是在尊重并且遵循雙方文化習俗的背景下進行外交合作。總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個國家間對外交易合作也日益變得頻繁,由于貿易雙方各自的行為、文化、思維等差異性繼而凸顯的更強烈,用“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態度來對待中西文化禮儀,探尋其文化結構的互通性,有助于涉外交往活動的順利開展。將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努力尋求共性,有利于展現國際禮儀文化體系,尋求人類經濟、文化交往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正昆.《現代外交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曾毅,黃金祺等.《外交學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版
[3]李晶.《現代國際禮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