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時代的飛速進步,人工智能作為影響社會底層技術革命逐漸向傳統行業滲透,“AI+”已經替代“互聯網+”成為創業創新的新引擎。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是“AI+”的幾大特征。高職教育更是如此。智慧改變人類的生活,AI在教育中能高效的運轉更是人類智慧進步的重要途徑。在AI時代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被逐漸改變。習慣享受人工智能時代下各行各業帶來的便捷。處于信息技術前沿的軟件技術更是要積極改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已成為從業者心目中的“教育3.0”。
【關鍵詞】AI+ ?軟件技術 ?專業建設
一、背景和發展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時代的飛速進步,人工智能作為影響社會底層技術革命逐漸向傳統行業滲透,“AI+”已經替代“互聯網+”成為創業創新的新引擎。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是“AI+”的幾大特征。基于這樣的特性,目前的“AI+”在工業、金融、商貿、智慧城市、通信、交通、民生、旅游、醫療、教育、政務、農業、語言、詩詞、地震等領域都有涉及。AI在教育業的率先落地已經使得“AI+”成為了“互聯網+”的升級版,它的影響勢必逐漸擴散到已充斥著“互聯網+”的教育行業中,最終實現與教育行業的融合。在我國的教育行業中,就目前看來,傳統教育模式仍占據主要的部分,在教學上應用AI以及互聯網技術雖然也對教育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相較于工業、電商等正在被AI技術改造的行業而言,我們的教育事業僅僅是前進了一小步而已。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在AI與教育事業在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難點。當然,軟件技術本身也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產生的專業,現在更是在發展AI技術,很多軟件技術專業開設了人工智能方向。所以在融合之初,該專業應首當其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未來的人才,就應該用先進的方式來進行培養,使我們的人才面向未來從容不迫。高職教育更是如此。智慧改變人類的生活,AI在教育中能高效的運轉更是人類智慧進步的重要途徑。在AI時代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被逐漸改變。習慣享受人工智能時代下各行各業帶來的便捷。處于信息技術前沿的軟件技術更是要積極改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已成為從業者心目中的“教育3.0”。近年來幾乎所有與教育相關的論壇和峰會“言必稱AI”;投資人對于人工智能教育的關注度明顯蓋過了其他教育項目。本課題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研究“AI+”教育在高職專業建設中的推進,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軟件技術類人才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二、專業滲透
軟件技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生產人工智能產品和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的專業。怎樣與人工智能技術再次相加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其研究的關鍵問題有如下幾點:
(一)如何選取學習的內容
無論是什么高職院校什么專業,培養學生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成才,更好的為社會作出貢獻。記者在如何選取學習內容這個版塊研究的時候。現場走訪和調研行業企業和同類院校,分析出同類同等高職院校對軟件技術人才的培養現狀和行業企業對軟件技術人員的需求現狀,從而分析適合高職院校的軟件技術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通過加強行業頂尖企業的緊密聯系,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教師進入企業學習,企業工程師進入學校授課,保持課程的先進性、時代性。從而完成新一代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教學和專業建設思路。
(二)如何組織學生的學習
“AI+”的時代,學習內容豐富了,學習方式多樣化了,學生的學習與不學層級分化也出來了。學生能自律、自發的主動學習是我們愿意看見的。但高職學校的孩子自律性相對較弱。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程考核、平時考勤、輔導員與班委監督構成了保障體系。在教學形式發生改變后,開放性的學習形態下,怎么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怎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加強監督和智能管理尤為重要。“AI+”的時代的來臨,還要求了學生的線上學習效率,保持線上+線下雙向多維度考核,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生學習動力的“強心針”,同時,以技能競賽和“1+X證書”為目標,引導學生為提升自己、服務社會而學習。
(三)如何平衡傳統教育和獲得認可
在“AI+”的大環境下,教師作為社會人的一種,在享受時代的便利的同時也直接面臨著挑戰。傳統的教育體系中的教師需要轉型,從事軟件技術類專業的教師更應提前做好轉型準備。從改變傳統授課方式開始,積極研究科學的、先進的教學和考核方式。為獲得社會認可度,也可將傳統的教育方式逐步轉換為開放式,讓更多的社會力量注入進來。達到“AI+”的目的。以軟件技術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去制定“AI+”環境下學校教師的選拔和培育機制,從而打造一支優秀的專業“雙師”團隊。讓教師帶著AI技術到教學中去,學生接受新型授課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計劃、實施、觀察、總結、反思等步驟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尋找“AI+教育”的切合點,尋找AI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的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婉如,羅惠,杜垚.關于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2016,(4期):99-100.
[2]張春平.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推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