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本文旨在闡明影響女職工就業的一系列因素、當前女職工就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還有應對的方法基礎上,探討今后保障女職工就業平等權利的法律建議。
【關鍵詞】女職工 ?法律保護 ?問題 ?處理方法 ?法律建議
經過時代更迭發展,涉及既有的社會體制、民眾的思想理念等,發生了系統性地變化,女性不再像以往般忙于相夫教子、不出房門,而是開始積極步入職場并在重要崗位上嶄露頭角,可有關女職工就業不平等、相關權益被侵害的現象還是會時有發生。基于此,就需要國家政府及時透過法律層面著手,結合實際來進行專項立法和實踐改革,從而更好地保障女職工的一切合法權益,輔助她們實現原有的人生規劃。
一、影響女職工就業的一系列因素
(一)歷史方面
1.性別歧視意識
由于長期深受傳統思想約束,導致部分單位始終認定,女性很難平衡把控手頭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別說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了,隨后便接連出現刻意不錄用或是不升遷女職工的現象,嚴重情況下,甚至會直接忽略女性在職場中的影響效應,對女性職工愈來愈不友善,更給后續女性入職造成阻礙。
2.女性個人狀況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都盲目地將女職工作為弱勢勞動群體,女職工就業路途艱辛,除了是受到社會背景和群眾認知習慣影響之外,還由個體的素質決定,表現為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熟練、思想觀念過于保守等等。久而久之,便更不利于女性步入工作崗位,沒能及時贏得有關機構的認可。歸結來講,相比于男性,女職工可選擇的工作類型和適應空間十分有限,并且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社會方面
1.主觀因素
女職工進入職場的時間不長,自我維權意識也不是很強,這無形之中更不利于提升她們的職場地位和職能發揮成效。雖然說我國已經借助立法等途徑,賦予女性更多相對平等的權利,可透過基層女性的精神、心理、自我意識方面觀察分析,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包括不能適時地把握機遇并勇敢面對挑戰等等。今后要力求大力解放女性思想和頭腦,令她們竭力在崗位工作中發揮個人價值,正視和妥善處理眼前的種種挑戰,牢牢把握自我表現的絕佳機會,從而切實地贏得社會整體的認可。
2.客觀因素
女職工想要謀求更加長遠化地發展,就需要以完善和諧的社會環境為前提保障。因此,我們不單單要督促女性自主改善個人綜合素養,迎合時代變化趨勢,同時更要為她們創造更加穩定優越的社會環境,令這類群體的社會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歸根結底,歧視女性的思想始終根植于民眾內心,想要予以改變,著實困難。當下的任務,就在于不斷健全相關立法、加強執法,引導基層民眾樹立起男女平等的思想標準,從而切實意義上的消除性別歧視。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盡管說我國如今大力主張男女實質意義上的平等,不過在工作崗位中始終會呈現出工種、行業的差別現象,具體來講,女性職工還是集中于比較輕松、無須過重體力勞動的領域范疇之中,而這種行業選擇方面的區別,當然會給男女職員的收入數量帶來深刻的影響。
3.生理因素
首先,和男性相互對比,女性的身體結構相對特別一些,表現為身材普遍嬌小、耐力和承受力不佳等等。由此,男女進行工種選擇時就會出現顯著的差異性,男女就業顯得愈來愈不夠平衡,女職工急需得到全方位的就業保護。
其次,透過心理狀態層面審視,女性往往沒有男性那般大膽、率直。可經過時代變革發展,一些男性也可以處理一些細微的事務,女性也能夠應對比較豪放與外向類的事務。在這種兩性性格差異的影響下,令男女對待工作的態度和選擇方向變得不同,后續就業、工作自然有差異性。
最后,女性還會伴生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包括經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等,且在不同時期內女性的生理、心理表現都會發生強烈的變動跡象,無形之中給后續正常工作帶來深刻的影響。
二、當前我國女職工就業遺留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
(一)就業過程中的問題
1.對處于特殊時期的女性保護不佳
對于女職工的經期、孕期、產期等保護工作問題,許多用人單位沒有多加關注,有時候甚至隨意要求她們加班,致使女職工的休息時間未達到法定標準或是特殊時期不留職,以及費用報銷困難等等。所以說,選擇及時加強對女職工的保護,的確勢在必行。
2.女職工健康保障工作未能及時落實
部分用人單位會選擇直接忽略對女職工健康保護的法律法規,隨意擱置女職工的體檢,或是省略女職工體檢中的重要環節,時刻強調將經濟效益擺在首位。這樣一來便嚴重侵害了女職工的健康權,而許多女性又因為不想失業而只能夠默默忍受,無法與之抗衡。
(二)就業問題滋生的原委
1.女性就業方面的立法不及時
如今我國既有的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律內容更新始終不及時,無法針對廣大女職工提供全面而可靠的指導,無法迎合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趨勢。久而久之,便更加不利于女職工就業發展,不能賦予她們與男職工一樣平等的權利。
2.女性就業法律規范過于籠統
現階段我國涉及女職工勞動保護的法律規范始終不夠詳實,實踐操作起來面對多重阻礙,無法切實地保障女性職工的合法權益,幾乎就是流于形式。此外,法律法規中的某些執法主體,也可能已經不復存在,喪失操作上的意義。
3.執法力度不強
一直以來,有關侵害女職工勞動權益的現象著實不少見,根源就是國家社會對女職工勞動保護的執法監察不強。客觀來講,女職工是步入職場中的新鮮力量,數量規模巨大,且思維固化、個體素質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深刻等現象極為常見,急需有關機構深入檢查和監督,才能夠對這類群體的權益予以妥善維護。
三、應對上述女職工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
(一)健全女職工就業保護方面的法律條文
1.秉承科學性的立法觀念,完善立法體系
涉及原有的保護女職工合法權益的立法條令,已經不能迎合社會現狀,所以說,有關機構要及時完善立法,賦予女職員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權利,令她們和男職員一樣平等享受社會發展的種種成果,并且依法承擔相應的義務。除此之外,國家也應該基于時代環境變化趨勢、產業結構發展動態等等,實時性地優化改進既有的女職員保護模式和范疇,從而為她們提供更加精準和健全的法律保障。
2.革新女職工特殊權益的保護機制
為了更加全面和有效地保障女職工對應的工作權益,需要創建專門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機制,確保女職工可以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自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得到快速且有效地處理。所以說,在加強對女職工的權益保護過程中,要確保基于個體的實際需要對機制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變化結果,切實維護女職工應有的合法權益。
3.做好對違法行為的刑事制裁工作
縱觀我國既有的法律法規,涉及女職工權益保護的規定著實有限,這就是導致女職工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的根源。想要改變這類現狀,不單單要透過法律上做出強制規定,同時更要全面調查和嚴格打擊任何侵害女職工特殊權益的行為主體。這樣一來,才算真正保護了女職工的權利。
(二)融合社會各界力量,堅決保護女職工的就業權益
1.深化女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一,引導女性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身的社會地位、影響價值等予以客觀性地評價認證,從而在日后崗位工作中竭力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肯定和實現個人需要。
第二,摒棄傳統的性別理念。要求全社會都努力塑造出正確的性別差異和性別平等對待思想前提下,要求女性增強獨立意識,倡導她們將職業發展作為充實和強大自我的核心力量,從而及時過渡轉變成為自立自主的現代女性,以迎合時代的變化趨勢。
第三,秉承妥善的就業觀念。女性在篩選職業期間,務必要做到理性分析,在更多地考慮到個人實際狀況基礎上,確認哪些工作適合自己而自己又做得來。
第四,不斷提升女性的綜合素養。就是說要督促女性持續學習,力求實時性更新個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構,從而適應多變的環境和形勢,為不同行業注入全新的血液。
2.集聚更多社會力量去推動女職工就業
首先,積極發揮婦聯組織的公信力。須知婦聯屬于直接代表,是維護婦女利益、保障男女地位平等的機構,因此,選擇努力發揮好該類組織的協調影響功效,將有助于直接保護女職工有關的合法權益。
其次,充分凸顯出工會等群團組織在社會中的影響地位。工會基層委員會的存在意義,便是在保障女職工的特殊利益前提下,和任何歧視、虐待、迫害女職工的行為主體抗爭。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實時性地組織專項培訓活動,大幅度提升工會、共青團等婦聯職員的思想認知,激發她們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意識;再就是定期組織專門的會議,在經過及時互動、意見反饋之后,快速發現并解決女職工的權益保障問題。
(三)引起政府機構對女職工就業保護的重視
在職場領域之中,女性屬于不可或缺的一員,所以說,選擇盡快重視并加強對她們的就業保護,顯得尤為關鍵。一方面主張各個地方政府要深入宣傳有關女職工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內容;另外一方面則應該借助多元化的教育途徑,來增強女職工群體的自我保護和維權思想,這可以說是保障該類群體合法權益的基礎性路徑。
四、今后保障女職工就業平等權利的法律建議
(一)健全生育保障體制,減少企業壓力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企業運營和競爭的壓力倍增,可目前有關女職工的生育保險費等始終需要由企業大部分承擔,這類結果明顯和企業的盈利性特征相互違背,為了躲避女職工的生育保險,部分企業會找一些理由隨意地解雇女職工,如此一來,不單單無法順利地保護女性就業,還會在某種層面上約束和打壓女職工的就業平等權利。所以說,要著力加大對生育二孩女職工的保護力度,避免她們遭受歧視,具體方法就是革新既有的生育保險體制,完善生育保險的立法層次。
1.推進生育保險體制革新
核心點在于將婦女的生育保險費改為由政府、企業、家庭三類主體共同承擔的方式。如此不僅僅有助于減少企業方面的經營壓力,透過根本層面上保障女職工的平等就業,并且更加有助于彰顯政府機構較強的責任心和國家的進步情況。
2.健全生育保障機制
第一,設置全國范圍內統一且獨立化的險種,針對一切女職工安排實施統一標準性的保險體制。
第二,設置專門的機構來進行生育保險基金運用情況的監管,確保令這部分基金的使用流程得到嚴密性規范,手續足夠簡易流暢。再就是樹立起更加系統化的運行機制,令生育保障體制透過內容、程序等方面進行便利性實施,真正促進女職工平等就業和安定生活,令我國的人口結構得以優化改革。
(二)提供更多有助于滿足生育女性需要的法令條文
完整孕產期時常往往會有二十二個月,當中涵蓋了孕期、產期、哺乳期三個階段,在此期間,尤其生育二孩的女職工,不單單要消耗較多的時間精力去照顧新生兒,并且還要照顧到一孩敏銳的情感和日常生活,更加難以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本職事務之中,到頭來影響到對她工作效果的評價認證,不利于她們今后盡快的升職加薪。基于此,就需要依靠政府和法律上的支持,即在法律上明文規定由企業主動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并和政府合力出資在工場中設置日托中心和育嬰室,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迎合生育女職工的各方面要求,令其既有時間哺乳二孩、照顧一孩的學習和生活,又不會耽誤到自己的工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女職工就業法律保護工作的推進,勢在必行。在此期間,要樹立起更加健全的立法體系,盡快消除傳統的性別差異觀念,同時融合社會各界力量來維護女職工的就業權益,提供富有針對性的生育保障機制和服務條令。長此以往,強化女職工的自我維權和獨立意識,令她們積極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從而和男職工一樣適應日漸激烈的行業競爭趨勢,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中江.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城鎮職工就業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6(02):104-109.
[2]姜維.積極面對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中職工就業與安置[J].冶金管理,2017,31(09):88-94.
[3]黃湘閩.化解去產能職工就業安置風險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8,33(05):154-157.
[4]劉燕斌.解決去產能中職工就業安置問題的戰略思考[J].中國就業,2018,17(05):1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