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倩



摘 要:本文目的為探討父母控制與4—6年級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之間的聯系。通過對421名4—6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在對小學生的控制上,父母心理控制往往處于較低的水平,而父母行為控制處于中等水平;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處于中等偏高水平;父母心理控制與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中情感維度和超越維度的關系呈負相關,與律己維度呈現正相關;父母行為控制水平高,與學生情感維度呈現正相關,與利群維度和超越維度呈現負相關。可見,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水平明顯受父母控制的影響,父母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對積極心理品質有正面或負面的作用。
關鍵詞:父母控制 積極心理品質 4—6年級學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60
一、引言
積極心理品質是指個體在先天遺傳和后天教育環境相互影響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積極的、樂觀向上的心理特質。
積極心理品質在個體心理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積極心理品質和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更高的積極心理品質水平會帶來更好的流動兒童學校適應性,從而促進流動兒童的社會文化適應,提高小學生學習成績,保障心理健康。通過積極的心理教育干預,可以提升主觀幸福感、心理和諧和抗逆力,降低抑郁癥狀。
家庭環境是培養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場所。父母的情感溫暖能正向預測大學新生積極心理品質各維度以及總體水平,父母的拒絕否認或嚴厲懲罰與公正、情感、人際等積極心理品質維度呈顯著負相關。家庭教養方式中的母親的關懷能正向預測中學生全部積極心理品質,而母親和父親的冷漠拒絕可以負向預測中學生大部分積極心理品質。但是父親的過分干涉、過度保護,父母的過度偏愛卻能正向預測積極心理品質如認知、人際和超越維度。因此,影響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因素中,父母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以上研究可以發現,父母教養方式會對兒童積極心理品質有著正向或負向的預測。
二、調研與結果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重慶市江津區三所小學中4—6年級的兒童進行調查,通過整理421份有效問卷的數據,得到了以下結果。
1.父母控制的基本特點
在對小學生的控制上,父母心理控制往往處于較低的水平(M=2.67),而父母行為控制處于中等的控制水平(M=3.53),父母心理控制水平低于父母行為控制水平。4—6年級的男生和女生的父母在父母心理控制和行為控制上有較為明顯的差別。父母對男生心理控制的行為要多于對女生心理控制的行為,父母對男生行為控制的要求要低于對女生行為控制的
要求。
2. 4—6年級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特點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平均分為3.58,因此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水平處于中等偏高階段。為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詳細狀況,我們依據積極心理品質的六項維度進行調查。可以看出4—6年級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主要是在超越維度、律己維度有明顯的高水平,而在認知維度、利群維度上處于高水平中的較低水平,在意志維度、情感維度上處于中等水平。
3. 4—6年級學生父母控制與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
父母控制與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之間的相關聯系十分明顯。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與學生情感維度和超越維度的關系呈負相關,與律己維度呈現正相關;父母行為控制水平與學生情感維度呈現正相關,與利群維度和超越維度呈現負相關。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水平的父母心理控制會對小學生的情感維度中的愛與友善造成消極影響,會對超越維度中心靈感觸和幽默風趣造成負面影響。但是反觀高水平的父母行為控制,會對學生造成情感維度和律己維度的正面影響,但會對利群維度中的領導力和合作力還有超越維度造成負面影響。
4.討論與總結
本研究發現,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水平明顯受父母控制影響,兩者聯系密切。父母控制會在直接和間接上影響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父母心理控制在高水平的階段上,會對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造成消極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高水平父母行為控制會造成小學生消極心理品質的形成,當小學生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會給予嚴厲批評,這會讓小學生產生內疚感和焦慮感。但是在這種影響之下,小學生會將父母的標準變為自己的內在標準,所以往往會造成部分的積極心理品質的正向發展,這也正好符合了中國文化背景下子女更可能把父母行為控制看作是父母關心自己的表現這一情況。而父母控制對小學生利群維度中的領導力和創造力的消極影響,證實了父母的不當控制可能會造成子女負面心理的增加,如焦慮、低自尊或心理危機的發生。
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總體水平是處于較高的位置,但同時小學生的認知維度低,說明小學生的創造力和求知力水平低,這可能是由于父母在心理控制和行為控制上高水平所導致的。父母會在教育過程中為達到教育目的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水平,以此讓兒童產生內疚感。因此,較高的父母心理控制會對超越維度上有負面的影響。父母較高的行為控制并不會對學生情感維度方面的積極心理品質造成負面影響,反而會被認為是父母關愛自己的表現。但是高水平的父母行為控制會造成對小學生超越維度的消極影響,這可能是因為父母過度的行為控制,造成兒童行為的僵硬。
參考文獻:
[1] 王文娟《父母教養方式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
[2] 甘秀英、陽作香、李會霞、幸維莉、伍清文《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