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去凡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實現了巨大的飛躍,這之中我國中小企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相關數據來看,截至2019 年年底,中小企業占我國總企業數量的90%,稅收貢獻超過50%,在城鎮地區所提供的勞動就業能力遠超于其他大型企業。 雖然中小企業為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融資支持卻未能與其形成正比,中小企業融資余額在整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之中未超過50%。 基于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講,他們更加愿意與大型企業進行合作,為其提供相關融資服務,但是對中小企業來講,則信心不足,所可以提供的融資形式比較單一,致使部分企業因為資金而陷入發展困境,最終甚至破產。 基于此,對于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從相關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19 年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在全國金融機構之中的不良貸款率大約為3.16%,相比大型企業來講高出1.83%;以單戶授信500 萬以下為例,其中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率已經超過了5%,相比大型企業來講高出4.17%。 從這個數據來看,中小企業存在著不良貸款率較高的問題,而其原因是自身綜合實力比較薄弱,加之缺乏風險意識所導致。 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往往更加謹慎,在貸款之前會就中小企業的還本付息能力、綜合實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從銀行自身角度來講,大部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心是不足的,所以信用評級相對大型企業來講更加嚴格,而更加愿意選擇與大型企業進行合作。
此外,當企業對銀行進行貸款申請時,通常需要提交必要的文件,例如,擔保文件、申請材料等,以打包放款業務為例,企業必須向銀行提交的資料有稅務登記證、財務報表以及基礎資料。 然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因為綜合實力比較薄弱,所以其價值也是相當有限,大部分中小企業都無法達到上述提交文件的要求,因此也就難以從銀行這個渠道獲得預期的融資金額。 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還存在著經營方式不夠規范、內部管控環境較差等問題,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銀行將無法對這類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精準審核,最終也就無法為其提供融資服務。
整體來講,中小企業自身綜合實力比較薄弱、運營規模有效、管理不夠科學等因素,是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難的最接原因之一。
從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時間來看,企業對資金的申請通常需要6 周,甚至更長。 由于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企業對資金使用時間往往較短,加之融資成本很高,所以平均融資成本大約為7.6%,尤其是租賃平均融資成本,甚至已經超過10%。 對于國際貿易中的中小企業來講,一方面需要對高額的融資利率成本進行承擔,另外一方面還要對評估費、手續費等大量的隱性費用進行承擔,而這些費用綜合來講并不低。 以打包貸款為例,從期限來講,通常是從信用抵押日期到收到開證行支付貸款為止,但是這里的融資金額僅僅只是信用證金的一部分,而真正具體的金額需要銀行根據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之中的出口商資信、存款數目以及抵押品等因素進行最終決定。 例如,當出口商中小企業未能按照規定時間還貸,那么銀行就有權利對出口商中小企業的任何銀行賬戶進行對應的扣收,并按照相關規定收取一定的罰金,如此一來出口商負擔將會更大,發展將會更難。
對于國際貿易環境中的中小企業來講,銀行融資方式占所有融資方式的57.19%,也就是說大部分中小企業需要借助外部融資渠道,從而獲得比較穩定的資金流來保障自己的發展,因此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是否能夠有針對性地服務,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最近幾年,中央也非常重視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但是有關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政策與法律依然缺乏,或者是難以落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銀行也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服務。 因此,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十分迫切。
第一,對于中小企業來講,應當主動積極分析以及適應國際貿易的市場經濟要求,進而對自身的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例如,對運行機制、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創新,力求能夠在國際貿易環境之中樹立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 同時,根據經營特點、實際情況,對經營進行合理規劃,通過技術改造等手段,緊緊跟上國際貿易發展的步伐,這樣將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主動積極探索融資模式。 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嘗試小金額試錯的方法,盡快找到適合自身的融資方式;同時,要擁有一定的短期償債能力,考慮到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因素較多,因此要對進出口貨物、原料價格上漲、收匯期延長等交易方面的風險進行妥善處理。 第三,成立風險管控部門,并堅持在各類交易之前做好國際貿易風險預測報告,例如,對交易方式、整筆交易的客戶資質、保險辦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力求在交易方面將風險降到最低。
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時間與金額存在有限的問題,其原因是融資方式比較單一,倘若僅通過銀行一個渠道進行融資,那么必然會有所限制。 現階段,中小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理的方式實現國際貿易融資,建議通過一些新興的融資方式進行融資,例如,國際保理、BPO、融資平臺等(表1)。 新興的融資方式更加具有靈活性,一方面手續流程簡便,效率較高;另外一方面,融資風險更低,比較適合國際貿易環境之中的中小企業融資。
表1 新興融資方式概述與對比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以及國際貿易發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此,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進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行政管理職能能夠真正落實,這樣才能為國際貿易環境之中的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 具體來講,第一,從國家角度提供有關中小企業的發展基金,進而對國際貿易環境之中的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幫扶;同時,幫助中小企業疏通國際貿易中的一些隱性壁壘。 第二,通過有效的政策與措施,盡量引導金融機構能一定程度傾向于中小企業融資,開辟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融資渠道;同時,對于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可給予稅收優惠,又或者是發放補助金。 第三,結合實際情況,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研究,可適當提升信貸投放力度,并對融資政策進行精準實施,這樣才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環境。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難的問題并不是只有我國才有,對于全世界來講均屬于難題。 我國很多學者都致力于研究如何能夠改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雖然在理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實踐方面還不盡如人意。 總之,倘若要實現改變,那么則必須從企業自身、融資方式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入手,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為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有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