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強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 藥學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臨床表現為胸骨劇烈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但是容易破壞患者局部血管內皮,導致術后出現血栓、炎癥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2-3]。本研究基于替羅非班的基礎治療,初步分析了聯用通心絡膠囊對行PCI 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 例。其中對照組男38 例,女22 例,年齡38-69 歲,平均(42.2±5.7)歲,發病時間0.5-11 h,平均(4.3±0.6)h;觀察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36-68 歲,平均(42.7±5.2)歲,發病時間0.5-12 h,平均(4.5±0.7)h。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 年心肌梗死全球標準[5]。排除標準:①心源性休克者;②對替羅非班或通心絡膠囊過敏者;③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史者;④半年內接受過PCI 術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者;患者均行PCI 術治療,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阿司匹林嚼服和氯吡格雷口服等常規治療,術后當天給予鹽酸替羅非班(魯南恒康,國藥準字H20090227,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10 μg/kg 靜推治療,3 min 內推完,隨后按照0.15 μg/(kg·min)的劑量與速度持續靜脈滴注36 h。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手術當天聯用通心絡膠囊(國藥準字Z19980015,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口服,一次4 粒,一天3 次,3個月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癥并進行打分,通過公式:(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計算療效指數。進展:治療后臨床指征加重;無效:治療后臨床指征無改善,治療指數<30%;有效:治療后臨床指征有所改善,30%≤治療指數<70%;顯效:治療后臨床指征完全消失,治療指數≥70%。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②炎癥因子水平:通過Elissa 實驗測定患者細胞炎性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通過免疫比濁法檢測C 反應蛋白(CRP)。③出血事件發生率: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梗死后心絞痛、心力衰竭和再次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s),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中TNF-α、IL-6 和CRP 三種炎癥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炎癥因子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 均<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TNF-α/(ng/L) IL-6/(ng/L) CRP/(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0 152.33±19.69 119.20±13.41* 11.41±1.37 5.07±0.45* 7.36±1.01 5.51±0.56*觀察組 60 152.58±19.46 91.22±10.53*# 11.45±1.29 8.62±0.78*# 7.29±1.04 3.57±0.29*#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主要出血事件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主要出血事件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AMI 是一種發病急、病情危重的心血管類危重急癥,臨床治療手段有限,主要以PCI 手術治療為主,具有快速疏通患者閉塞冠脈,加快缺血心肌再灌注,及時恢復心肌細胞的活力等優點[4],但是PCI 術后極易再次發生冠脈阻塞。PCI術后支架內血栓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研究者普遍認為此類操作會導致血管破損,造成血管內皮脫落,大量炎癥因子釋放到血液中,引發血管重構并形成血栓[5]。TNF-α 和IL-6是常見的多效性細胞因子,是檢測、評估AMI 患者炎癥程度及病情的重要指標,TNF-α 和IL-6 兩者水平升高,能引起人體內炎癥細胞大量聚集,加重炎性反應;而CRP 是評價炎癥反應的敏感指標,能夠促進局部黏附因子高表達,在血栓形成、血管炎癥以及冠脈粥樣硬化等疾病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6]。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主要出血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通心絡膠囊是一種復方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參、土鱉蟲、水蛭、冰片、蜈蚣和赤芍,按照中醫絡病學說研制而成。方中人參具有補腎益腎、生津安神之效,能夠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凋亡,抗炎和保護心肌細胞;土鱉蟲可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水蛭散癥通經、破血逐瘀,提取物能有效減少凝血和血栓的形成;冰片活血通絡,可提高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蜈蚣止痛、通絡;赤芍通絡止痛、涼血活血,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血栓作用。諸藥聯用,協同發揮通絡止痛、活血化瘀之效[7],對AMI 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三種炎癥因子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說明替羅非班聯合通心絡膠囊能夠改善AMI 患者行PCI 術后局部炎癥反應,調節患者PCI 術后病理生理狀態,降低主要出血事件發生率,進而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