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馨
(航空總醫院,北京 100012)
張琪(1922-2019),男,首屆國醫大師,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終身教授,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白求恩獎章獲得者,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擅長中醫腎病、內科疑難雜病的臨床治療,從事中醫臨床工作70 余年,著有《張琪臨證經驗薈要》、《脈學芻議》、《張琪臨床經驗輯要》、《中醫臨床家張琪》等多部著作,發表論文百余篇。
再發性尿路感染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是指各種因素引起的尿路感染在半年內發生超過2 次或一年內發生超過3次的泌尿系統疾病[1],其發病率高,病程較長,具有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特點[2]。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解剖特點、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尿路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及全身免疫功能紊亂等多種因素[3],中老年女性成為RUTI 的易感人群,嚴重影響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癥狀的不典型,導致僅有半數患者出現尿路刺激癥狀,大部分中老年女性患者只出現無癥狀細菌尿,極易造成誤診及漏診。RUTI 若治愈不及時,可引起敗血癥等相關并發癥,還可能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目前西醫治療針對UTI 治療確切,而對于RUTI 并無十分理想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首選方案,但由于其抑制正常菌群,無法糾正人體免疫力,反復、大量使用易產生耐藥性,影響了疾病的治愈率,使RUTI 出現停藥后復發、療效無法鞏固等問題。而張老運用中醫中藥辯證治療RUTI 不僅控制了細菌和病毒感染,還改善和調整了紊亂的機體免疫力,有效減少了RUTI 再發率,鞏固了療效,解決了臨床上一大難題。
根據再發性泌尿系感染的臨床特征,將其歸屬于中醫學“勞淋”的范疇。《諸病源候論》言:“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腎氣通于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說明勞淋的病機是腎氣不足,發病特點是遇勞即發。而《諸病源候論·諸淋病候》中亦指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濕熱故也”,則進一步明確了勞淋的病位與病機。張老結合古代醫家論述及多年臨床認識,認為勞淋多由勞傷、房事、思慮過度,久病、正氣虛弱,過服寒涼,復感外邪;或淋證日久,反復纏綿,損耗正氣,邪氣羈戀,致脾腎兩虛、氣陰不足,濕熱流連下焦發而為病。病位在腎、膀胱,其關鍵致病因素是正虛濕熱,病機乃是脾腎虧虛、正氣耗傷,濕熱蘊結腎與膀胱,氣機阻滯,造成氣化不利,熱羈傷陰,郁遏陽氣,終致氣陰兩傷,形成虛實夾雜之證。本病屬本虛標實,以脾腎虧虛、正氣耗傷為本,膀胱濕熱、郁結留戀為標[4]。
張老基于多年對中老年女性再發性尿路感染的辨證研究,抓住了本病的病機關鍵和治療核心,確立了益氣養陰,清熱通淋之法,以期達到標本兼顧、補虛瀉實的目的。以益氣健脾養陰為主,配以清利濕熱之品,使脾腎陽氣充足,二臟功能重司,恢復運化水濕、氣化水液之功能,使正氣恢復,已成濕熱、未成濕熱盡去,以免閉門留寇。由于膀胱濕熱是本病的關鍵致病因素,即使勞淋的不同時期病理表現各有差異,但濕熱始終貫徹疾病,所以重視清除下焦濕熱,才能減少疾病的復發,控制疾病的發展趨勢。張老認為,中老年女性再發性尿路感染重在分階段辨證治療,將中老年女性再發性尿路感染分為3 期,即急性發作期、轉化期和緩解期。
2.1 急性發作期。急性發作期,應以清利濕熱通淋為主,兼顧扶正祛邪,以達祛邪務盡為目的,防治病重藥輕,但切莫苦寒太過,戕伐正氣。癥見尿頻、尿急、尿痛,小便點滴而下,尿黃,或見發熱,肉眼血尿,尿常規示白細胞尿,和或紅細胞大量,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治以清熱利濕通淋,基本方用八正散加減,常用藥物有車前子、石韋、蒲公英、萹蓄、瞿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大黃、滑石等。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隨癥加減,若伴有少陽外感之邪,表現為惡寒發熱,惡心嘔吐,口苦咽干;治以疏解外邪,和解少陽,利濕通淋,酌加小柴胡湯、石膏湯和八正散加減,常選用柴胡、黃芩、生石膏、半夏、瞿麥、萹蓄、車前子等藥物;若伴有肝郁氣滯之證,表現為少腹滿悶或墜脹,小便淋瀝滯澀;治以疏肝理氣,利濕通淋,則以沉香四磨湯和八正散加減,常選用烏藥、沉香、木香、青皮、滑石、石韋等藥物;若伴肝膽郁熱之證,表現為脅痛,心煩易怒,口苦納呆;治以清利肝膽,利濕通淋,則以龍膽瀉肝湯加減,常選用龍膽草、生地、車前子、黃芩、柴胡、梔子、澤瀉、石韋等藥物;若伴有陽明腑實之證,表現為大便秘結,潮熱或五心煩熱,治以泄熱通腑,利濕通淋,則以小承氣湯和八正散加減,常選用大黃、厚樸、枳實、瞿麥、萹蓄、滑石、車前子等藥物[5]。
2.2 轉化期。轉化期,是中老年女性再發性尿路感染的主要階段,張老尤其重視此期的治療,認為這是決定中老年女性再發性尿路感染能夠治愈的關鍵時期。治療的重點以扶正祛邪為主,輔以清熱解毒通淋。但需厘清正邪寒熱各據幾分,決定扶正祛邪及清利濕熱之比重。故將轉化期分為氣陰兩虛型,腎陰虛型、腎陽虛型、陰陽兩虛型以及氣滯血瘀型。其中氣陰兩虛膀胱濕熱型是臨床的常見分型,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癥狀較輕,遇感冒、勞倦等加重,伴有乏力倦怠,咽干舌燥,舌尖紅,苔薄白少津,脈沉弱。治以益氣養陰,清熱利濕,則以清心蓮子飲加減,常用藥物有黃芪、石蓮子、黨參、茯苓、麥冬、車前子、柴胡、地骨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張老強調治療此證型時要益氣養陰但不可過于溫補,清除濕熱又不可過于苦寒,清心蓮子飲當適之,切中勞淋的病因病機。若出現小便頻數,畏寒,腰部冷痛,男子陰囊濕冷,女子帶下量多色白清稀,舌苔白,脈沉等腎陽虛證。治以溫補腎陽,清熱利濕,則常選用附子、肉桂、補骨脂、小茴香、貫眾、扁蓄、瞿麥等藥物。若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伴腰部酸痛、口干眼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等腎陰虛證。治以滋補腎陰,清熱利濕,則以知柏地黃湯加減,常用藥物為知母、黃柏、龜板、生地、玄參、萹蓄、瞿麥、枸杞子、山萸肉、丹皮等。若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伴腰膝酸軟,周身乏力,舌質淡,脈沉等腎陰陽俱虛證。治以滋陰助陽,清熱利濕。
2.3 緩解期。緩解期為邪去正復之階段,病人一派虛象,則以補益扶正為主,以期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復發。腎虛證或脾虛證臨床多見,以腎氣丸、補中益氣丸加減。如出現尿頻,尿色清長,余瀝不盡,伴腰痛,倦怠,舌質淡弱,脈沉遲等腎虛證。治以溫補腎陽固澀,則以腎氣丸加減,常用藥物為熟地、山萸肉、山藥、桑螵蛸、益智仁、補骨脂、龍骨、牡蠣等。
張老認為,溫補腎陽能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更年期后的雌激素水平,改善腎臟的津液代謝,增強膀胱氣化之功,進而改善再發性泌尿系統感染癥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達到扶正祛邪之力。若出現小便點滴不盡,小腹墜脹,氣短懶言倦怠,舌苔白,脈弱無力等脾虛證。治以補中益氣升陽,則以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藥物為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麥冬、五味子等。
如此分期分型論治,急治其標,緩治其本,重在扶正固本,以達到平衡臟腑功能失調,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病邪外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