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瑞,連建平
(1. 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 山西臨汾市鄉寧縣中醫醫院,山西 臨汾 042100)
中風后抑郁為中風常見并發癥,據統計,約有40%-50%的中風患者合并有抑郁,多發生于中風后2 個月至1 年[1],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反復失眠、興趣減退、思維遲緩,甚至絕望自殺。其抑郁狀態不僅妨礙患者神經及肢體功能的恢復,也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死亡率。筆者運用火針聯合調神針法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50例患者均來自于我院康復科住院及門診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5 例中,男14 例,女11例;平均年齡(59.25±7.78)歲;腦梗死22 例,腦出血3 例。對照組25 例中,男15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60.72±7.53)歲;腦梗死21 例,腦出血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中風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版[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5 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3]中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
1.2.2 抑郁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郁病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5]中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①兩組均進行中風病的一般治療:如控制血糖、血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穩斑等。②兩組均進行一般中風后康復的患側針刺治療。取穴及針刺法按《針灸治療學》第6 版中風中經絡操作。上肢取肩髃穴、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環跳、髀關、伏兔、足三里、解溪。③兩組均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
1.3.2 治療組采用調神針加火針點刺法。取穴:人中、內關、三陰交、上星、印堂、神門穴。操作方法 病人采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后,先刺雙側內關,直刺0.5-1.0 寸,采用捻轉提插結合瀉法;繼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 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再刺三陰交,與皮膚呈45°角沿脛骨內側緣斜刺,進針1.0-1.5 寸,用提插補法,使患者下肢抽動3次為度;繼續平刺印堂0.3-0.5 寸,神門直刺0.2 寸,太溪直刺0.5-0.8 寸,太沖直刺0.5-0.8 寸,太陽直刺0.3-0.5 寸。所有穴位均留針30 min。取針后加用火針,具體選用四神聰穴、百會、大椎、心俞、厥陰俞、肝俞、脾俞),火針操作時患者取坐位,75%乙醇常規消毒后,采用中細(0.5×45 mm)鎢合金所制的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快速淺刺穴位,深度為0.5-1.0 mm,立即出針。隔日一次,一周3 次,3 次為1 個療程,每位患者持續治療3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6]。
1.3.3 對照組予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海南輝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43390),10.5 mg /次,2 次/ d,分別于早晚服用。
1.4 觀察指標。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包含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估,包括軀體、心理、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項目,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療效評定:比較治療前后HAMD 評分變化的分數,以及根據HAMD 量表減分率評定療效,減分率=[(治療前總分一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痊愈:減分率≥75%;顯效:75%>減分率≥50%;有效:50%>減分率≥25%;無效:減分率<25%。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n×100%。
1.5 統計學方法。以SPSS 19.0 分析,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前后 HAMD 量表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 HAMD 量表評分比較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28.15±3.73 10.38±3.57對照組 25 29.19±3.16 17.71±2.53
表2 兩組患者 GQOL-74 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者 GQOL-74 評分對比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59.76±5.14 69.98±6.58對照組 25 58.21±4.23 61.25±7.69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n,%)
中風后抑郁多屬于中醫“郁證”“臟躁”“百合病”等范疇。本病病位在腦,涉及肝、腎、心、脾。《千金要方》云:“頭者,人之元首,神之所注”,五臟之精血,六腑之清氣皆上注于腦,腦為元神之府以統全身,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藏者神,中風后抑郁屬心神之變,法當養心調神,開竅醒腦解郁[7]。本研究中運用賀老"溫通法"的火針療法點刺頭穴,刺激頭部,具有開腦竅醒神的作用,點刺背俞穴,具有調節和疏通臟腑經絡之經氣,恢復人體正常的機能活動的功效。調神針以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為主,其中人中穴為醒腦開竅法之主穴;印堂為經外奇穴,具有調神醒腦之功;神庭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與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為調神要穴。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通于陰維脈,起到調節元神作用。神門為心經原穴,可補心氣,調神志,調節心經之氣血,具有統領精神情志的功用。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有健脾益腎養肝、強壯根本之功效[8-10]。綜上所述,火針與調神針二法并用,共奏調神理氣,解郁安神之功,達到明顯改善中風后抑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