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昕瑤
(甘肅省慶陽市中醫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急診科收治患者病情危重,護理人員護理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護理風險,不但會影響救治效果,同時也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國際醫療衛生組織認證聯合委員會成員包括公共政策、管理、護理以及醫療等多方面專家,簡稱為JCI,屬于世界范圍內醫療服務標準。在急診科實施基于JCI 標準下的規范化管理可取得理想的急診科感染預防效果,有助于使急診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同時還能夠使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1]。此次研究以急診科患者68 例作為研究對象,自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接受治療,探討急診科應用基于JCI 標準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隨機納入68 例急診科收治的患者,納入標準:入組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知曉并主動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伴有重度意識障礙或者精神異常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2]。對納入患者實施隨機分組,研究組(n=34)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齡(45.25±4.67)歲,參考組(n=34)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齡(43.79±4.42)歲。入組患者經分組后其臨床資料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參考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風險管理,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并根據診斷結果對患者實施初步搶救,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穩定后進一步實施其他必要檢查及對癥治療,為嚴重創傷患者實施多科協作救治。研究組患者應用基于JCI標準的護理風險管理,如下:成立急救小組并建立院內應急網絡,統一管理急診科搶救設備、器材以及搶救藥品,制定急診科急救標準化作業流程并其啟動院前創傷評估預警以及現場評估分診,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并采用一體化同質管理措施[3]。組建創傷急救小組,成員包括急救醫學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醫護人員,組內成員必須具備創傷評估能力并掌握氣管插管技術。由具有豐富急診工作經驗的護士進行急診科預檢分診工作,最大限度地縮短預檢分診時間、院內評估時間以及術前檢查準備等時間,保證救治效果,有效降低創傷性休克等并發癥發生風險。標準化管理搶救車等專用急救器材及設施,確保各項急救措施得到順利實施。定期或者不定期進對急診科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及考核以全面提升其病情評估能力和救治能力。依照培訓對象崗位以及能力進行分層級培訓,內容包括基礎及高級生命支持、創傷評估及轉運等。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護患溝通技巧并不斷提高溝通能力以降低醫患糾紛發生風險[4]。
1.3 評價指標。①記錄患者病情評估至確診時間、術前檢查時間以及平均手術時間并對各觀察項目用時進行組間對比;②統計救治成功患者及死亡患者并對救治成功率進行組間對比;③護理后向患者與其家屬分發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服務態度、風險鑒別意識、應急和處理能力等,總分為100 分,根據評分情況分為非常滿意(≥90 分)、滿意(80-89 分)、基本滿意(60-79 分)、不滿意(≤60 分),對比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工作,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獨立樣本t 檢驗進行組間對比,通過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 組間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
2.1 院內創傷急救時效組間對比。研究組病情評估至確診時間、術前檢查時間以及平均手術時間均短于參考組,P<0.05,見表1。
表1 院內創傷急救時效組間對比

表1 院內創傷急救時效組間對比
分組 病情評估至確診時間 術前檢查時間 平均手術時間研究組(n=34) 17.68±2.25 22.34±3.27 187.34±10.21參考組(n=34) 25.36±2.19 34.61±3.19 229.25±10.15 t 7.432 8.041 14.065 P<0.05 <0.05 <0.05
2.2 患者救治成功率組間對比。研究組救治成功患者31 例,死亡患者3 例,救治成功率為91.18%,參考組救治成功患者26 例,死亡患者8 例,救治成功率為76.47%,研究組救治成功率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
2.3 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組間對比。研究組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較參考組高,P<0.05,見表2。

表2 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組間對比[n(%)]
急診科患者病情危重、病種多且治療難度大,因此,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的護理風險,主要包括急診科護理人員風險鑒別意識差、護理技能差、應急能力差、護理人員護理經驗缺乏等,此外,由于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家屬存在擔憂心理,極易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容易引發護患矛盾以及醫療糾紛。
JCI 標準理念為以患者作為各項醫護工作的中心,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流程、制度以及政策等方式使患者的健康需求以及合理身心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還能夠確保醫療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減少資源浪費,此外,還可使醫療風險得到有效降低,能夠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5]。對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評估并采取規范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推動急診救治工作的有序化以及制度化,既能夠取得風險規避效果,同時還能夠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對于縮短患者急診停留時間、降低患者死亡風險以及提升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均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次研究中,研究組病情評估至確診時間、術前檢查時間以及平均手術時間均短于參考組,P<0.05。研究組救治成功率為91.18%,參考組為76.47%,研究組救治成功率明顯高于參考組,P <0.05。研究組患者與其家屬總滿意度為97.06%,參考組患者與其家屬總滿意度為82.35%,研究組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較參考組高,P<0.05。
綜上所述,急診科應用基于JCI 標準護理風險管理可顯著提高急救工作時效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并可提升患者與其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