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羅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一重要課程,其教學質量的高低與護生臨床工作質量高低密切相關,對于護生的工作尤為重要。構建主義是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構建主義認為知識是一種理解和假設,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借助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借助于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獲得一定知識[1]。主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構建性,學習者自身經驗、構建知識的意義與能力決定獲得知識的多少。本文為進一步探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價值,進行以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隨機于2016 級護理班中抽取兩個班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設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觀察組給予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指導教學方法,對照組共50 人,男性12 人、女性38 人,年齡18-23 歲,平均(20.50±2.00)歲;觀察組共50 人,男性13 人、女性37 人,年齡19-24 歲,平均(21.50±2.00)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傳統教學法:教師根據所使用教材,按照課程標準、護士資格考試基本大綱進行教學工作,主要以課堂學習為主。觀察組給予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指導方法 ①課前準備:師資準備工作:由4 名專業技師對學生進行外科護理學理論教學工作,結合具體臨床經驗、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理論基礎及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相關知識,進行備課。之后按照按照課程標準、護士資格考試基本大綱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可達到的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護生準備工作:使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協作與交流,并每組專門指派一名組長進行溝通與協調工作,詳細記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向教師反饋,之后由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進行專業指導。②實施教學工作:采用情景教學法,將學習主題發給學生,學生根據教師所發布的學習任務,收集相關資料,根據理論知識構建學習主題,并提出對應問題。通過觀看疾病相關視頻,對其資料進行詳細查閱,對知識點進行關聯,創建模擬學習情境。③促進協作,模擬教學:可選擇臨床上一具體案例,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現場急救、對應護理干預等進行多媒體教學,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選擇4 名左右護生,模擬主治醫師進行檢查工作,并由相關護士進行配合,由一名扮演患者受傷。在模擬演練中,由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分組進行討論、回答,以促進學生之間交流、協作、溝通,促進護生思考問題能力,激發學習興趣。④達成會話:由小組進行協作,并采取交叉討論法,由此組成新的小組,小組成員將本組討論結果與其他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享,并虛心聽取其他小組意見,最后進行總結,向教師進行匯報,由教師點評,提出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對于不適合討論的問題進行補充。有效促進護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提高護生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及學習能力。⑤意義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按照創設情境方法提高護生感官認知能力,再通過教師對護生的面對面授課,由小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可對自己原有認知的相關知識、經驗進行重新認知,從而可構建自己對相關疾病的護理工作的理解,并再次達成會話,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度。⑥課后反饋:教師、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總結工作,并對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以便后續進行改善,改善學習效果。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學生學習投入評分、自主學習能力、理論與實踐考核評分。學習投入評分標準:根據“大學生學習投入問卷表”,由廖友國進行編制,主要分為認知投入、情緒投入、行為投入三項,共含20 個條目,最低分20 分,最高分100 分,分數越高學生學習越投入[2]。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判定標準:根據護理專業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由林毅等人編制,主要分為信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三項,正向陳述題目為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反向陳述題則反向記分,分數越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強[3]。理論與實踐考核評分:對兩組學員采取統一內容的考卷進行考核,并統一評分標準。對于實踐能力則進行現場模擬考核。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學生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采取軟件SPSS 21.0,采用(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以t 檢驗,P<0.05 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學生學習投入評分(見表1)。觀察組認知投入、情緒投入、行為投入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學生學習投入評分
2.2 比較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分。觀察組信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分
2.3 比較兩組理論與實踐考核評分。觀察組理論考核、時間考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理論與實踐考核評分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在護理學專業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通過教師情景模擬,對疾病發病過程進行詳細創設,由小組成員進行扮演、互動,有利于學生盡快發現問題,并進行討論、反思、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疾病知識,增加熟練程度[4]。分別進行課前準備工作、課題實施、課后反饋三項,有助于學生對各個階段相關知識的把握,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由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部位,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通過查閱資料、觀看疾病相關視頻、進行探討,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自覺參與,調動討論的積極性,形成有意義的知識構建。本文作者為進一步探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臨床應用價值,選擇學生基本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觀察組認知投入、情緒投入、行為投入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信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理論考核、時間考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