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董秀華,賈穎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口腔潰瘍屬“口瘡”“口糜”“口疳”等證范疇[1],指以周期性反復發作為特點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潰瘍性損害,多為圓形或橢圓形,有明顯的灼痛,一般于7~10日自行愈合,但該病反復發作,愈合欠佳,具有自限性、周期性等特點,給患者生活帶來嚴重困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上大多采用減輕緩解疼痛的原則進行干預,并以預防復發為主。中醫臨床治療口腔潰瘍提倡內外聯用,臨床常用的外用口腔潰瘍中成藥有冰硼散、錫類散、養陰生肌散等[3]?;诖耍緦嶒炓员鹕⑼庥寐摵蟽确S瀉心湯為基礎,探討內服外用對口腔潰瘍(RAU)模型大鼠的治療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機制。
SD大鼠50只,體質量180 g~220 g,雌雄不限。購自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中心,合格證號:SCXK(川)2014-028。大鼠飼養溫度(25±2)℃,相對濕度55%~70%,符合要求。
瀉心湯:主要成分為大黃、黃連、黃芩;冰硼散(洛陽寧竹藥業有限公司);腫瘤生長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10(IL-10)ELISA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考馬斯亮蘭蛋白測定試劑盒、顯色劑DAB(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酶標定量測定儀(Thermo Multiskan AsCant公司);多功能照相顯微鏡(日本Olympus);離心機5415D(Eppendorf公司,德國);超薄石蠟切片機(德國徠卡)。
50只SD大鼠,適應性喂養后,隨機分為正常組(A)、模型組(B)、冰硼散組(C)、三黃瀉心湯組(D)、冰硼散+三黃瀉心湯組(C+D)共5組,各組10只。正常組進行常規喂養,不予任何處理;B組、C組、D組、C+D組采用化學燒灼法建立口腔潰瘍動物模型。方法:將大鼠固定,以1%戊巴比妥鈉(0.025 g/kg)麻醉,以蘸有NaOH晶體的濾紙(直徑3 mm)在下唇靠口角黏膜處燒灼5 s~8 s,生理鹽水沖洗,1天后形成潰瘍。每只動物潰瘍面應盡量在同一部位,大小、深度盡量一致[4]。其中C組、C+D組,給予冰硼散以覆蓋創面為度,D組及C+D組在以1 g/kg灌胃2 mL三黃瀉心湯藥液,A組與B組采用相應體積生理鹽水灌胃,各組連續治療6 d。
每組10只大鼠,1只用于HE染色,剩余9只用于第6天ELISA試劑盒檢測TNF-α、IL-2、IL-10含量及其他課題組中涉及的考察指標。
給藥6天后,各組大鼠隨機選取1只采用頸部脫臼法處死,剪下潰瘍組織,面積為0.5 cm×0.5 cm×0.1 cm,將剪下的潰瘍組織用磷酸鹽緩沖液PBS反復沖洗,清洗完成后置入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將固定的組織置入自動組織脫水機中進行梯度酒精脫水、然后以二甲苯透明、浸蠟、石蠟包埋等步驟;經組織切片(5 μm)、攤片、撈片、烤片后,脫蠟至水。蘇木精染色、鹽酸分化、再以流水沖洗,沖洗完成后用酒精脫水,使用伊紅溶液染色,使其上色便于拍照。最后再以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最后置于多功能照相顯微鏡下觀察、拍照[1]。
實驗期間,定期觀察并記錄潰瘍從發生至愈合的時間、潰瘍形狀及愈合狀態等,用游標卡尺測量潰瘍的直徑并計算其面積,直至給藥結束。
給藥6天后,收集各組大鼠血清,采用考馬斯亮蘭法測定各炎性介質的水平。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步驟操作,反應終止后,在酶標儀設置450 nm波長,測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檢測組織中炎性介質TNF-α、IL-2、IL-10含量。
A組大鼠正常飼養,其口腔黏膜組織上皮完整、連續,細胞排列整齊、有序,胞核胞漿無異型性。B組大鼠,造模后不予給要處理,可看到其口腔黏膜被破壞,細胞排列,不規則,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潰瘍組織周圍邊緣充血、紅腫,同時黏膜的表面覆有灰黃或灰白色膜。C組、D組、C+D組在造模后進行藥物干預,給藥6 d后,3組大鼠的潰瘍面積均呈縮小趨勢,同時有新生疤痕膜覆蓋,充血癥狀減輕,滲出物減少;聯合給藥(C+D組)的大鼠,潰瘍癥狀減輕程度大于C組或D組,并伴有部分新生肉芽產生。見圖1。

圖1 各組大鼠口腔黏膜組織病理染色(HE,×100)
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與模型組比較,給藥第1天,各給藥組潰瘍面積均無明顯變化,從第2天起,各給藥組的口腔面積均較模型組有所減小,且隨時間逐漸好轉,到給藥第6天,各給藥組與模型組比較,口腔潰瘍面積均顯著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但C組、D組之間無明顯差異,C+D組較C組或D組均有顯著改善,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組大鼠潰瘍面積變化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與C組比較,△P<0.05;與D組比較,¥P<0.05。
各組血清中TNF-α、IL-2、IL-10水平的變化見表2。給藥后6 d,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與各給藥組的炎性因子TNF-α、IL-2、IL-10含量均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各給藥組的炎性因子TNF-α、IL-2、IL-10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中,C+D組(內服+外用組)的炎性因子水平顯著低于C組/D組(內服或外用)(P<0.05)。

表2 各組血清中TNF-α、IL-2、IL-10的水平變化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與C組比較,△P<0.05;與D組比較,¥P<0.05。
中醫學認為口腔潰瘍屬“口瘡”范疇,口瘡的產生主要是由外感邪熱、心脾積熱;或陰虛陽亢、虛陽浮越等造成的虛火上浮或邪熱上蒸導致[5-7],病程纏綿難愈。三黃瀉心湯主要由大黃、黃連、黃芩組成,三者均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連的主要成分(小檗堿型化合物),在分子結構特點上均屬異喹啉類生物堿,具季銨基團。在抗炎方面,三黃瀉心湯具有較好的療效[8]。冰硼散,由玄明粉、硼砂、朱砂粉、冰片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主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及久嗽痰火,音啞咽痛,為口齒及喉科要藥[9]。內服外用使用能達到雙倍的功效,加快發揮消腫止痛、清熱收斂的功效,使潰瘍得治。口腔黏膜直接灼傷,熱邪日久損傷正氣,形成局部津液不足,臨床表現為口腔潰瘍、咽喉紅腫熱痛、口干等陰虛內熱之象?;诖耍菊n題以外用冰硼散與內服三黃瀉心湯聯用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探討其治療作用及部分抗炎機制。
炎性介質IL-2是輔助性T細胞所分泌的重要淋巴因子之一,IL-2已成為機體免疫系統中極為重要的抗腫瘤、抗感染、抗衰老介質[10]。研究顯示,IL-2可以促進T細胞增殖,增強T細胞活性,有調節免疫功能作用,調控組織修復過程,有益于創傷修復,促進口腔潰瘍愈合[11]。IL-2活性水平降低會導致免疫網絡中的某一環節或某些環節發生障礙,以致造成機體免疫功能異常而導致發病。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IL-2活性水平明顯下降,各給藥組的IL-2水平均較模型組有所升高,表明口腔潰瘍大鼠輔助性T細胞功能低下,給藥后,功能增強,說明輔助性T細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口腔潰瘍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炎癥介質TNF-α和IL-10是參與口腔潰瘍形成過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炎癥細胞因子[12],其水平高低與病情輕重密切相關,即潰瘍數目越多,潰瘍面積越大,TNF-α和IL-10含量越高[13]。炎性介質IL-10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當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時,該介質具有廣泛的促炎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C組或D組以及C+D組均能顯著抑制炎性介質TNF-α、IL-10的水平;在不斷給藥過程中,潰瘍逐漸愈合,機體炎癥癥狀減輕炎性介質水平明顯降低,且聯合用藥的潰瘍愈合能力優于單獨外用或內服。
綜上所述,對于口腔潰瘍的治療,可選擇內服外用聯合用藥,對于減輕的癥狀,減少發病時間、有效抑制反復發作具有雙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