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波 蔣林波 堯國民
摘要:介紹了湖南省懷化市其養殖場雞蛔蟲病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最后采用阿笨達唑+煙葉絲對病雞及健康雞群進行驅蟲,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雞;蛔蟲病;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3-0018-02
雞蛔蟲病是由蛔目禽蛔科禽蛔屬的雞蛔蟲所引起的禽類較為常見的一種線蟲病[1]。該病主要以消瘦、羽毛粗亂、腹瀉、腸道堵塞等系列病癥為臨床癥狀[2]。世界各地均可發生,特別在貧困國家及地區流行。各種日齡段雞均可感染該病,尤以雛雞最為嚴重[3]。成蟲寄生于小腸,引起雞腸道黏膜出血、腸道堵塞,大量寄生時則會導致腸道破裂引發腹膜炎而致雞死亡[4]。輕微感染雞蛔蟲病或感染早期,雞不顯示明顯的臨床癥狀,不易引起養殖戶的重視,一旦暴發雞蛔蟲病,將會對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5]。該病在我國中南部地區較為流行,嚴重阻礙了我國養禽業的發展[1]。
1 ?發病情況
2019年5月8日,懷化市會同縣某養殖戶反映,其所養雞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瀉及逐漸消瘦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該養殖戶一直認為是細菌所引起的疾病,曾使用恩諾沙星等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治療效果不理想。遂邀請筆者前往該養殖場進行治療。到達現場后,發現雞群密度大、雞舍衛生差且地面較潮濕、飼槽不干凈。
2 ?臨床癥狀
該雞場的病雞多為雛雞。病雞初期癥狀不明顯,后期逐漸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食欲減退,精神萎靡,行動遲緩,雞冠蒼白,黏膜貧血,羽毛蓬松且無光澤,翅膀下垂,常呆立不動,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現,有時糞便帶血[6]。病程長或病情嚴重的雞胸骨突出像把刀[7],逐漸衰弱而死亡。成年雞感染一般癥狀不明顯,偶爾出現消瘦、下痢、產蛋量下降等一系列臨床癥狀[7]。
3 ?病理變化
挑選2只病雞進行解剖,可見病雞消瘦、貧血、血液稀薄[6]。小腸內可見大量乳白色、長度4~6 cm的線蟲。小腸內充滿了水樣內容物,腸黏膜腫脹出血[8],有的腸壁上還有顆粒狀化膿灶和結節[9]。
4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所見初步診斷為雞蛔蟲病。此外,將剖檢的線蟲帶回實驗室檢查。在顯微鏡下,該線蟲呈乳白色,表皮有橫紋,頭端有3片唇,尾端有尾翼和10對尾乳突,交合刺一對,近于等長,陰門開口蟲體的中部[10]。根據顯微鏡所看到的線蟲形態,確定該病原體為蛔蟲。
5 ?治療
根據診斷結果,采用阿苯達唑+煙葉絲對病雞及健康雞群進行驅蟲。早上使用阿苯達唑進行驅蟲,按50 mg/kg比例拌料飼喂,1次/d,連喂5 d[11]。晚上使用煙葉絲進行驅蟲,按120 mg/kg比例拌料飼喂,1次/d,連喂5 d。此外,在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以增強雞的抵抗力[12,13]。
6 ?預防措施
6.1 ?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戶在進行飼料配比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雞飼料的營養均衡搭配,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以期提高雞的身體素質,增加抵抗力[5]。
6.2 ?改善養殖場內的衛生條件
及時清掃雞舍,對雞舍進行定期消毒,確保雞舍地面干燥,雞糞要置于一偏僻處堆積發酵[14]。
6.3 ?定期驅蟲
作好計劃性驅蟲,對成年雞每季度進行1~2次定期驅蟲,對雛雞每月驅蟲一次。一旦發現病雞立即隔離、治療,驅蟲的糞便堆積發酵。
7 ?小結
雞蛔蟲病是由雞蛔蟲寄生于雞小腸內所引起的一種雞的常見寄生蟲病。該病主要表現消瘦、羽毛粗亂、腹瀉、腸道堵塞等臨床癥狀[2]。各種日齡段的雞均可感染,但10日齡的幼雞最易感,當雞齡達到80日齡左右時發病最為嚴重,會導致大批雞死亡[5];成年雞感染該病一般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易被養殖戶忽視。雞蛔蟲屬土源性寄生蟲,其整個生長發育史不需要任何中間宿主而直接在終末宿主體內發育成成蟲[15]。根據該病流行特點及病原體生長發育屬性,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是防止該病流行和暴發的有效手段。合理的營養搭配和飼養密度是防治該病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李 ?淼,侯強紅,蔡絲絲,等.雞蛔蟲COX2和NAD4 rDNA的序列測定及分析[J].中國獸醫雜志,2013,49(1):19-21.
[2] 王 ?穎.一例烏雞蛔蟲病的診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4):39.
[3] 劉殿義,王成達,呂九云.一例柴雞蛔蟲病的診治[J].吉林畜牧獸醫,2017(7):49.
[4] 袁彬彬.一起雞蛔蟲病感染診斷與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檢疫,2011(1):77-78.
[5] 黃小蓮,于云麗.雞蛔蟲病的危害及防治分析[J].畜禽業,2018(2):47,49.
[6] 解乃全.雞蛔蟲病的癥狀與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36(3):124.
[7] 彭海根.雛雞蛔蟲病的診斷與治療[J].湖北畜牧獸醫,1981(4):56.
[8] 林梅欽.一起雞蛔蟲病的診斷及防治[J].當代畜牧,2017(35):24-25.
[9] 謝自江.山地雞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J].湖南畜牧獸醫,2010(4):28.
[10] 胥元秀,對雞蛔蟲病防治的研究[J].中獸醫學雜志,2018(9):18.
[11] AMATO N V,MOREIRA A A,CAMPOS R,et al. Treatment of ancylostomiasis,ascaridiasis and trichocephaliasis with albendazole or mebendazole[J].Instituto de medicina tropical de sao paulo,1983,25(6):294-303.
[12] 唐丹萍,吳曉璇.農村散養雞蛔蟲病的診斷與治療[J].廣西畜牧獸醫,2017,33(2):93-109.
[13] 趙春穎,王麗香,王立新,等.雞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J].當代畜牧,2013(8) 49.
[14] 黃 ?瑩,鄭繼昕,韋全進.一起雞蛔蟲病的診治[J].貴州畜牧獸醫,2006(5):43.
[15] THAPA S,THAMSBORG S M,WANG R,et al.Effect of the nematophagous fungus pochonia chlamydosporia on soil content of ascarid eggs and infection levels in exposed hens[J].Parasit vectors,2018,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