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吳松強

[摘 ? ?要] 科技類社團是推動現代科技形成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僅影響科技能力的提升,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實現經濟創新發展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新時代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科技類社團的職能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與變化,并實現了在制度、技術、知識方面的創新。但是受外部制度環境和自身發展能力的制約,科技類社團普遍存在著促進經濟創新發展制度的不健全,服務競爭力不足和自主獨立性不強的不良境地。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完善科技類社團服務經濟的制度建設,夯實實體;利用信息技術,發揮科技類社團的平臺優勢,擴大影響力;發揮科技類社團的智庫作用,形成自給自足的能力,服務國家社會。
[關鍵詞] 經濟服務;科技類社團;科學技術協會;經濟轉型;技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 C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0)06-0085-06
一、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是創新驅動與轉型發展。現階段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也不再是僅僅依靠要素投入,而是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不斷創新經濟服務的模式,探索國家經濟發展的新路徑。科技的進步與普及是創新與轉型的根本支撐,要想在大國之間贏得各方面競爭的勝利,還是應把科技發展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因為縱觀大國之間的競爭,最根本的還是科技能力的競爭[1]。科技類社團是推動現代科技形成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僅影響科技能力的提升,并且科技類社團作為社會團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實現經濟創新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2]。
科技類社團是由科技工作者志愿自發組成的社會組織,其建立的基礎是生產和科學技術客觀發展的需要,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研究創新,發揮獨立于政府與企業的功能。同時其普遍具有跨行業、跨部門等組織網絡優勢,在促進經濟創新要素流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科技類社團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新時代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科技類社團的職能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與變化,但是受制于制度環境以及社團自身發展能力,越來越難以滿足科技服務的需求。因此,科學評價科技類社團對我國經濟發展創新的貢獻,為科技類社團更好適應創新驅動的需求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二、科技類社團經濟服務的職能界定
在我國,科技類社團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視角,一般廣義視角的科技類社團指的就是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技活動的社會型組織團體,而狹義的科技類社團指的是中國科協、地方科協及其學會等群眾性組織,最主要的差別在于廣義科技類社團不僅包括中國科協、地方科協及其學會,還包括一些科研機構,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狹義上的科技類社團,即中國科協業務主管的學會、協會、研究會[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于1958年,截至2018年底,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210個,學會個人成員466.9萬人[5],各類科技類社團組織機構數量基本穩定,且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網絡體系。從功能上講,科技類社團的經濟服務指的是科技類社團利用自身優勢,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成果[6],科技類社團經濟服務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制度、技術、知識。下文將通過分析科技類社團在制度、技術、知識方面的創新,深入探究其對經濟創新發展的作用。
(一)科技類社團在制度創新層面的作用
我國科技類社團通過積極參與適應創新驅動的制度設計活動,為建立我國創新體制提供了新的活力。首先,科技類社團通過參與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制定直接推動深層次制度創新的變革,《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指出,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由相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制定。目前,我國科技類社團參與制定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占承接政府職能任務的12.3%,還有增長空間。其次,科技類社團不僅直接參與制度創新的具體活動,還通過建言獻策等方式間接發揮對制度創新環境的影響。2018年,各級科協和兩級學會舉辦決策咨詢活動1605場次,組織參與立法咨詢527次,提供決策咨詢報告2421篇,其中獲上級領導批示的報告1174篇,成果頗豐。最后,科技類社團通過參與科技評價和科技獎勵,來促進政社分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技評價是科技類社團的固有職能,科技獎勵是科技類社團運轉的基礎機制,具有重要的導向功能,發育完善的科技類社團切實承擔政府轉移的社會化服務職能,能夠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推進制度創新[7],為科技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
(二)科技類社團在技術創新層面的作用
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驅動作用,科技類社團作為技術密集的權威性與高智能型學術團體,在技術創新中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8]。從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各個環節,科技類社團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在推動區域和產業技術創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定期開展技術交流會、舉辦技術論壇、展覽等形式,就技術創新問題展開高水平學術交流,聚集各界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形成集體智慧,以推動各行各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技術優勢。據統計,2018年各級科協和兩級學會共舉辦學術交流會議21096場次,參加人數613萬人次(如圖1),參加國外科技活動3.1萬人次,參加港澳臺地區科技活動2萬人次,促成雙邊合作交流項目439個;(2)開展技術合作研發與成果轉化對接服務,通過參與各項合作項目,為政府和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攻克技術難關,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的專業技術特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生產力;(3)開展金融、決策咨詢與科技人才培訓服務,2018年共舉辦咨詢、教育、培訓、投融資等類型的活動1660場,一方面為產學研合作提供人員保證,另一方面也為科技機構輸送了人才,為人才的交流、合作及合理流動打下堅實基礎。
(三)發揮科技類社團的智庫作用,增強組織獨立性
開展科技服務是科技類社團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科技類社團對經濟社會的服務包括為各級政府的科學決策建言獻策,提供智力咨詢。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各類智庫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為國家的經濟決策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智力支持[13]。同時,在此基礎上我國科技類社團應不斷增強組織獨立性,把各類科技社團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的國家級、地方級高水平智庫品牌。一方面,要突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目前我國科技類社團聯系著6000萬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咨詢也有多年經驗,要進一步發揮科技類社團自身優勢,關鍵要發揮好科協的組織網絡特點,及時準確地將科技工作者的個體智慧轉換為組織的集體智慧,采取靈活有益的方式,形成智庫不斷擴大的影響力,為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實現民主管理,提高組織經濟獨立能力,對科技類社團的管理要淡化行政色彩,完善組織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形成科學民主的組織管理體系,在經費的獲取上除了依靠政府補助和掛靠單位資助,各類科技類社團都應該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非盈利不代表不盈利,可以通過依法收取會員費、積極承接各類項目以獲得經費等途徑,保障智庫建設的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 ?韓啟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在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摘要)[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3,(6).
[2] ?張豪,張向前.我國科技類協會促進經濟發展的價值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5,(6).
[3] ?蔡瑞娜.知識流動的橋梁——科技社團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J].學會,2009,(3).
[4] ?洪麗君.科技社團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功能定位與發展策略研究[D].福州:福州大學,2011.
[5]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17)[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6] ?李莉.社會服務視閾下高校科技類社團發展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8).
[7] ?王春法.關于科技社團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幾點思考[J].科學學研究,2012,(10).
[8] ?李榮,孫艷艷.日本科技社團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J].學會,2015,(7).
[9] ?高華.我國科技社團發展中存在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10] ?張國玲,田旭.歐美國家科技社團發展的機制與借鑒[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11] ?秦威.科技社團在構建和諧社會與市場經濟中的角色定位與發展方向——德國科技團體的經驗與啟示[J].學會,2008,(1).
[12] ?劉松年,李建忠,羅艷玲.科技社團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功能及其建設[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13] ?韓啟德: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要把科技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J].中國科技產業,2013,(6).
[責任編輯:汪智力]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transfer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economic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China's economy enters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in the new era, the functions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have also shown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and have achieved innovations in systems, technologies, and knowledge. However,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generally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promoting economic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ystems, lack of service competitiveness and lack of independent independenc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can consolidate the entity by improv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econo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latform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and expand their influence; play the role of think tank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to form self-sufficiency capabilities National society.
Keywords: economic servic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ociation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ociations; e-
conom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