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磊 楊航征
[摘 ? ?要]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面臨著新的挑戰。大規模學生群體的遠程、分散管控與實現高效率、全覆蓋、無死角的防控目標之間的現實矛盾,給一線學生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本次大規模疫情防控的應急處置,就是對高校學生管理水平、輔導員職業技能與心理素質以及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次全面實戰檢驗。因此,要以抵御疫情為驅動,以防控目標為牽引,通過提升防控信息推送效率,整合防控信息傳播平臺,改進防控信息表達樣態,建立防控信息發布優勢,盡快完成信息化轉型,化解當前遠程分散管控的難題,有效保障學生安全與校園穩定。
[關鍵詞] 疫情防控;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J9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0)06-0065-05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在這場新時代的人民戰爭中,高校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對于高校學生工作而言,只有以抵御疫情為驅動,以防控目標為牽引,盡快完成信息化轉型,才能夠有效保障學生安全與校園穩定。
一、關于新冠疫情下高校學生工作形勢的幾點判斷
(一)高校輔導員是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
如果說醫院是為控制傳染源,挽救眾生而短兵相接、生死相搏的戰疫火線,那么全國2000余所高校則是保護易感人群(3000余萬在校大學生),穩固大后方(背后的3000余萬個家庭)的重要陣地,一旦失守,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大學生群體的疫情防控動員、信息傳達、實時監控、教育引導以及輿情處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認真應對,妥善處置,不容有失。值此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在抗擊疫情中應責無旁貸,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使命感,承擔起自己的崗位職責,一絲不茍地落實好特殊時期的各項具體部署安排,保護好每一個學生,維護好校園秩序。因此,最大程度地完成好疫情防控責任,是當前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學生工作信息化平臺是高校戰“疫”的重要依托
新冠疫情危機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遠程、分散管控與實現高效率、全覆蓋、無死角防控目標之間的現實矛盾,給學生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由于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性,使得學生防控信息優勢或主導權的確立與穩固無法得到保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次大規模疫情防控的應急處置,就是對高校學生管理水平(包含硬件與軟件)、輔導員職業技能與心理素質(包含意識、技能與素質),以及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次最有針對性的檢驗。它不僅有效地考量和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真實地反映和提升了高校學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從短期來看,突發疫情應急處置實戰與日常模擬演練之間的差異所折射出的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高校學生疫情防控工作的著力點,從而快速推動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轉型;從中遠期來看,它還將校正高校突發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方向,細化其實施細則。因此,淘汰不合時宜的工作理念與方式,推進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三)精準的信息化手段是戰“疫”的有力武器
防控疫情就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換而言之,是一場防控效率與疫情蔓延、謠言傳播的賽跑。掌握信息先機,建立信息優勢,從而贏得時間主動權尤為重要。在遠程、分散管控的情況下,“人工摸排,逐個篩查,表格登記,一事一報”的方式方法依然十分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盡快梳理并建立防控信息基本臺賬,把握工作的基本方向。但是,對于幾何遞增、一日千里的新冠病毒與生死攸關、不容有誤的疫情防控而言,其傳遞效率、精準程度甚至可靠性都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突發疫情之下,各類因地適宜、因時制宜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APP)的快速研發測試與推廣普及,初步解決了遠程管控問題(統計、監測、分析、報告)。然而,其溝通的效率與溫度無法同時兼顧的先天不足與缺乏大數據積累與支撐的后天欠缺正在逐漸浮出水面。同時,對于身處高校戰“疫”前沿陣地的輔導員來說,精準輔導的重要性遠遠大于概略輔導。在現階段學生群體遠程、分散的條件下,粗放的輔導方式的實際效果有限。而遠程精準輔導(教育、引導、關愛、服務)的實現不僅取決于輔導員過硬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與深厚的知識儲備,更高度依賴于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硬件技術支撐。在疫情防控壓力的倒逼之下,高校學生工作將朝著更節約、更高效、更完善、更人性化的方向加速發展。在線咨詢、在線輔導、遠程會議、視頻宣講、大數據分析等等網絡模式將成為當前乃至未來學生工作的新常態與輔導員必須盡快攻克的業務難關。
二、新冠疫情下加快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轉型的對策
移動互聯網場域下信息渠道的權威性、信息發布的及時性、信息樣態的嚴肅性以及信息本身的可靠性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轉向。網絡環境下,多源頭、多節點、多線程的傳播方式已經打破了原有的信息格局,高校的信息主導權已經被無數網民個體所分割、分化、分享,共享型的信息格局正在依托新媒體逐步確立。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只有果斷采取有效的信息策略,才能夠切實確立并掌控信息優勢。
(一)提升防控信息推送效率:變概略供給為精準供給
提升疫情防控信息推送效率的關鍵在于借助大數據技術在搜集、分析、預測和處理等方面的特性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及其終端平臺的全面覆蓋的優勢,促進疫情防控信息由概略供給向精準供給的迅速轉變。
1. 實時分析研判。及時、準確掌握學生的疫情防控需求與期待是實現信息精準供給的首要條件,也是網絡信息平臺提升受眾粘性的必要前提。高校應當把握時機,盡快建立數據庫收集分析不同學生群體乃至個人的實時“網絡響應”與“網絡痕跡”,并據此對其信息偏好、認知特征及心理需求進行持續的、及時的研判,從而保障信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準確匹配。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生疫情防控狀態實時分析研判有利于突破將地域、階層、家庭背景等傳統學生群體認知特征作為判斷目標學生群體需求主要依據的局限,而回歸學生個體認知本身,從而更為精準地區分供給目標。
2. 實時準確推送。及時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防控信息需求并使其持續認同是在信息化條件下確立防控信息主導權的關鍵。在以疊加散布網狀傳播為特征的網絡環境下,傳統播報式的信息推送不僅無法與層出不窮的自媒體平臺兼容,而且也無法及時準確指向并服務于學生防控需求。其自上而下、單向推送且節點固定的傳播方式僅是形式上保障了傳播覆蓋率,而無法保障學生的接受與認同程度。應當充分借助移動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優勢,最大限度打破時空的限制,變播報式推送為投遞式推送,從而真正將疫情防控的現實需求作為信息推送的必要指針。
3. 實時跟蹤反饋。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日趨成熟,為及時、準確掌握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精準化的信息供給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與路徑。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度、認同度理所應當成為疫情防控信息傳播效率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而學生對信息的網絡反響與反饋則應當成為長期跟蹤收集的重要數據。實時跟蹤反饋機制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掌握與評估信息傳播的實效性,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掌握學生的認知狀態、認知偏好與特征,從而精準校正防控信息的傳播方向與傳播策略。
(二)整合防控信息傳播平臺:變各自為戰為整體協同
整合高校信息傳播平臺的關鍵在于統籌各防控信息平臺在內容、渠道、平臺、管理等方面的相互支撐和整體發力,通過高校防控工作指揮部統一調度指揮以實現平臺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信息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1. 協同布局謀劃。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信息格局完成整合并走向成熟之前, 傳統媒體與層出不窮的新媒體之間,以及信息渠道之間由于缺乏有效的協調布局與協同運作,往往存在功能重復、內容同質、甚至相互掣肘的弊端,在疫情暴發的特殊時期,這種弊端極為明顯。應當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頂層設計層面做好全局的部署與謀劃,整合新老媒體平臺,充分協調各信息平臺在渠道、信息、數據、模式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功能互補、信息互補。統籌建立各平臺間無縫對接、有機聯動的工作機制,努力打通線上線下資源渠道,鏈接不同介質和終端,在策劃、采訪、編輯、發布等方面協同運作和彼此印證,構筑協調一致的立體防控信息網。
2. 協同整體發力。整合高校疫情防控信息平臺資源的重點在于協調輻射力、傳播力、影響力之間的差異,實現平臺介質之間的高效聚合。電視、廣播、報紙、網站、微博、公眾號、抖音號等七大平臺之間往往各自為戰,各有側重,而缺乏整體化的集中發力、持續發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體的防控信息傳播效率。應當打破現有各信息平臺間封閉經營、粗放管理的低效模式,統籌不同媒介業態的特性與專長,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搭建平臺,統一規范,集中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防控疫情信息的傳播影響力。
3. 協同資源配置。高校各信息平臺缺乏統籌的分散運營造成了資源的配置分散與重復投入。防控信息優勢的建立依賴于主導權的確立。而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防控信息主導權的生成則依賴于信息平臺集群的支撐,更依賴于各平臺間的深度融合。其融合發展的過程,本質上是網絡技術平臺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集成過程。其關鍵在于各信息平臺相互關聯并且功能優勢互補,業務范圍趨于一體,網絡互聯互通盤活資源,以實現互相關聯的疫情防控信息資源共享共用。
(三)改進防控信息表達樣態:變先入為主為以生為本
改進學生疫情防控信息表現形式的關鍵在于堅持以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網絡認知特征、現實需求與表達習慣,將防控信息資源進行以移動化、互動化、共享化為導向的包裝與改造,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良性體驗。
1. 優化信息形式。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表現形式已經成為影響信息傳播力乃至學生認同度的主要因素。學生習以為常的具象化、生動化、鮮活化的信息表現形式正在成為網絡信息的主流。傳統的純文字、圖片等簡單的信息表現形式與新媒體平臺力求生動、鮮活的表現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匹配。應當認真分析學生所認可的溝通方式與信息表現形式,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多維融合的功能特性,廣泛采用視頻、語音、動畫、數據和廣播等多種技術手段,打造鮮活化、立體化的疫情防控信息樣態。
2. 共享信息數據。打破新老媒體間以及新媒體間條塊分割的信息壁壘,實現各平臺間的防控信息互通、防控數據共享是提高防控信息資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貯和管理等方面重復投入,資源浪費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使全體學生共享信息化建設成果,從而提升疫情防控工作實效性的必由之路。不同網絡平臺之間信息產品與數據資源的交流與共用,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平臺科學發展的應有之義。防控數據資源共享,不僅有利于提升防控成效,有效節約社會成本,也有利于改善學生體驗。
3. 保障信息交互。較強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優勢之一,也是推動新媒體不斷推陳出新、代際更替的主要因素之一。廣大新媒體受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需求正在被日益凸顯。特別是以90后、00后為骨干的網絡“原住民”群體正在成為網絡文化的主導力量,其樂于互動、善于參與、敢于表達的群體性溝通習慣應當得到更為人性化的考量。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機制應當立足于堅持交互性建設為導向,不斷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體驗感與互動性,實現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順暢溝通,從而保障疫情防控教育渠道的暢通。
(四)建立防控信息發布優勢:變適時反應為主動營造
網絡環境下的遠程、分散、精準輔導與管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并高度依賴于信息資源的學生工作模式的轉型與升級。牢固掌握信息主導權,并據此建立防控信息發布優勢對于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 提升信息質量。信息質量是評價信息平臺與渠道優劣強弱的關鍵指標,也是衡量學生工作網絡平臺發展潛力與空間的重要依據;而不斷提升信息質量則是提升互聯網治理能力和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鞏固與提升新媒體受眾忠實度的關鍵環節。應當建立學生防控信息質量評價機制,從影響力、公信力與利用率等多方面對學生疫情防控信息質量進行審核與評價,并不斷完善以目標化、精細化、規范化為要點的信息管理措施,劃定底線、矯正方向、提升質量,從信息源頭鞏固與提升疫情防控工作實效性。
2. 掌握信息先機。隨著網絡體系的日益膨脹、移動終端的全面普及,一個以信息和網絡為先導,以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新時代已經到來。信息優勢的確立即意味著遠程分散精準輔導與管控模式的確立。對于疫情防控時期的學生工作而言,信息優勢的確立不僅依賴于成本低、傳播快、覆蓋廣等諸多網絡固有優勢,更依賴于搶占并控制信息先機。掌握信息先機即意味著對信息資源的全面掌握,率先掌握;即意味著對學生需求及心理的準確掌握;即意味著對疫情防控信息渠道及其傳播樣態的精準設計與把控;即意味著對防控信息的優先發布與權威解讀。
3. 增強信息粘性。實踐證明在疫情暴發的特殊時期,與學生個人利益關聯度更高、具有更強延續性的信息往往對學生具有更強的粘性。而較強粘性信息的不斷豐富可以使信息平臺的固定學生數量以及網絡知名度獲得積累性的增長或指數型的增長,從而獲得長期的較為穩固的認同度。不斷增強信息對于學生的粘性,理所應當成為學生工作確立信息優勢的必要步驟。而對于防控信息的傳播形式設計,也應當符合高關聯度、強延續性以及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的標準。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實戰,使全體高校學生工作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強度考驗與歷練,使大學生群體受到了深刻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同時也凸顯了以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主要支撐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只有事先謀劃,盡早運籌,提前布局洞悉信息平臺特性,順應網絡傳播規律,從而充分運用科學的信息管控策略,才能夠在疫情之下獲得先機。高校學生工作的基本格局、運作模式乃至信息傳播形態都將經歷巨大的變革,加大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轉型已然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健委主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B/OL].長江網,2020-02-28.http://news.cjn.cn/wsqzgzb/zxwz/xwdt/202002/t3579484.htm.
[責任編輯:朱苗苗]
Abstract: Under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facing new challenges.The practic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mote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arge-scale student group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bjectives of high efficiency, full coverage and no dead corner has formed the main pressure of the front-line student work.The emergency response of large-scal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the most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st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unselo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we must be driven by the prevention of epidemics, tak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bjectives as the traction, by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ush efficiency, integra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latform,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establis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release advantages, and complete the informatiz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to re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of remote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ffectively protect student safety and campus stability.
Keyword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niversity student work; infor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