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作為一項參考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小學到大學都分別規定了相應的評價指標,其中“一分鐘跳繩”項目列入其中。
跳繩在小學體育課中一直占重要地位。長期以來,小學校由于場地、設施、課時、師資限制,體育課往往不能開啟開全,于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跳繩。跳繩以其低成本、小場地,易學易練,鍛煉效果好而成為體育課重要內容。這一波跳繩受到熱捧,則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也從另一個側面提示我們: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確實提升了。
老體育,出新貴
近一年來,少兒培訓“家族”又出新貴——專業跳繩培訓。北京、廣東多地青少年培訓機構推出跳繩課,并且報名火爆,其中幼升小的孩子占了大頭。《教育》雜志記者調查發現,這是小學體育教學重視跳繩,家長急忙補課所致。
如果僅僅是簡單的一人一根繩,原地跳起來,那些培訓課還教什么?人們忽然發現:當下的跳繩項目豐富,花樣繁多,儼然形成完整的體育項目類別。早年的跳繩技術含量并不高,一繩在手,找個空場地晃悠幾圈。然而今天,跳繩已經是應試和升學的新標準了:想讀好學校,就要跳繩達標,悄然成了幼升小的“墊腳磚”。即使幼兒園不考,將來中小學也要考,形勢逼人,必須早點規劃,以保孩子贏得未來。理由不同,目標相似:一切為了孩子發展。考什么抓什么——教育評價風向標怎么轉,培訓課程就跟著怎么改。
2020年寒假,由于疫情延期開學,跳繩成為許多小學的一項重要家庭作業。學生們每天都要跳繩,完成后家長在班級群里“打卡”。
北京市寶華里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明,體形偏胖,一年級開始跳繩時,一分鐘也就能跳20多個。一年后,可以一分鐘跳60多個,但是距離一分鐘最低80個的要求還是有距離。由于跳繩跟學期末測評有關系,家長開始重視。學校期末考試花樣翻新,一二年級都不再用傳統的紙質試卷,而是考察孩子的體能,跳繩就是其中的一項。跳繩是否合格,跟孩子能否得到“小星星”或是否評上“三好學生”息息相關。
作為一項參考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小學到大學都分別規定了相應的評價指標,其中“一分鐘跳繩”項目列入其中。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所跳個數不同,得分也不同。一年級要求男生在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09個滿分,女生跳17個及格,117個滿分。
“另外班里有孩子一分鐘能跳140多個,而且還會跳好幾種花樣。”學生家長李女士羨慕地說,“人家就是有體育天賦,這個也沒法比。”
2019年底,李女士了解到跳繩也有培訓機構后,非常感興趣,準備帶孩子學習一下:“家里沒有跳繩的氛圍,他自己不愿意跳,得大人陪著才行。而且期末測試的時候,班上很多孩子都是滿分,送去培訓一下吧。就當是體育鍛煉了。”寒假期間,小學體育老師在班級群里發來跳繩的教學視頻。從那以后,李女士每天在家帶孩子練習跳繩。
以“繩”揚名的學校
上海、廣州、南京等地一些小學生,近年來連續參加跳繩國際比賽,并獲得世界跳繩大賽好成績,出現了國際跳繩空前的超級“巨星”。這使得中國青少年跳繩競技執世界跳繩界牛耳。這些“巨星”是帶動小學體育課跳繩升級的一個重要推力。
2019年7月,在挪威舉行的世界跳繩大賽上,上海、廣州、南京等地中小學校分別組隊參賽。來自南京北京東路小學花繩隊的9名小學生,用“花式跳繩”斬獲10歲以下組花樣團體總分第一,并在單項比賽中拿下4金5銀4銅。四年級學生王樂耘10周歲,本次世界大賽上,她作為主力獲得10歲以下混合組兩人同步、4人同步兩項冠軍。此外,廣州花都跳繩隊17名中小學生,在本年齡組26個國家近千名參賽者的角逐中,斬獲85金23銀15銅,刷新了7項世界紀錄。被稱為“光速少年”的廣州花都隊選手岑小林,以3分鐘570.5次(跳繩實際個數為1141次)打破了他去年自己創造的568次的3分鐘單搖跳繩世界紀錄,并打破五項賽會紀錄。應此次大賽組委會邀請,岑小林為原兩大國際跳繩組織(FISAC-IRSF、WJRF)合并之后的首面會旗(IJRU)簽名。
過去7年間,岑小林就讀的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走出27位跳繩世界冠軍。在這個以“繩”揚名世界的小學校里,20多個跳繩隊員每天訓練3個半小時。通過跳繩,這所原來不足150人的鄉鎮小學,不僅改變了計劃中被兼并的命運,還創造出近乎奇跡的成就——不斷創造新的跳繩世界紀錄。七星小學成了明星小學、特色辦學的典范,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有報道稱之為“中國速度,七星奇跡”。2019年11月,一部以七星小學跳繩隊故事為原型的電影《點點星光》在廣州電視塔首映。
廣州市花都區騎行小學體育教師賴宣治,看了網上無數的跳繩視頻,發現“半蹲式”跳法跳得最快。經過一年多的試驗,他在摩托車剎車線的啟發下,找到了鋼絲繩作為比賽用繩——體積小,有重量,甩得快。走向世界級競賽后,他更明白這個道理:不同材質的繩子、不同重量的繩把、不同硬度的地板都會影響比賽成績。
賴宣治的訓練方法無疑是重大突破。2015年他們到迪拜參加跳繩世界錦標賽,獨攬27枚金牌。賴宣治認為:這一成績改變了世界跳繩比賽的格局,中國隊首次在世界跳繩比賽中占有一席之地,果然,2016年上海就取得了世界錦標賽舉辦權。
在廣州,外地學生要上高中,成績需要比本地學生高出30分。許多孩子只能選擇放棄跳繩,回鄉讀書,或者由于成績不達標,上職業學校。目前,七星小學畢業的跳繩隊員,只有一個人上了廣州的高中。跳繩世界冠軍不再跳繩,花都區教育部門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花都區花東中學特意承接這一批小學畢業的跳繩隊員。2016年,花東中學組建跳繩隊,吸納了七星小學、中心小學等多家小學畢業的跳繩隊員。
“開學第一課”的跳繩娃
2019年9月1日,來自上海的“跳繩少年”黃俊凱,驚艷了央視《開學第一課》。上海媒體對此解讀為“跳繩入選中考體育或掀熱潮”。隨后,上海市寶山區高境三中八年級學生黃俊凱被評為“上海市年度最佳陽光體育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