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赟
在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習樂譜是一個重要的、關鍵的且較難掌握的環節。小學生思維較為跳躍,注意力也難以長時間的有效保持,這更為教師的樂理教學提高了難度。因此,設計一定的趣味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體驗音樂學習的快樂,有利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
應用手勢,解決音準問題
每當對小學生識讀樂譜進行教學時,不少音樂教師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句句地跟著學唱。應用手勢,能夠方便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去理解抽象的音高、音符,更加高效地學習音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邊學邊動,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音樂《飛吧,飛吧》時,學生面對枯燥的跟唱,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樂譜的識記中去,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難以分辨出不同音符的不同音高。“同學們,今天大家可以結合柯爾文手勢,一邊做手勢,一邊唱這首歌;也可以跟小伙伴配合,分別做不同音高的手勢。”學生聽完后紛紛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一邊學唱,一邊興奮地用手勢比畫音階:“我發現手勢好有趣,之前總容易走神,不知道唱到哪里,現在不同的手勢對應著不同的音符,Do、Re、Mi、Fa的手勢都不一樣,不同音高手勢在身前的位置也不一樣,我可以很快地就能知道自己的音到底準不準,精神也很集中。”“對對對,而且很形象,感覺書本上抽象的音符突然有生命了,能很清楚地知道樂譜的旋律,也很容易記住樂譜的每一個音準。”
應用手勢,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立體地了解到樂譜中每一段樂段中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音高出現的位置,加強了學生對樂譜的認知與記憶。同時,學生在跟唱的過程中應用手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及時、有效地觀察到自己的音準,從而解決了學生音準易錯的問題。
聽記結合,開展視唱練耳
許多音樂教師往往將樂譜的記憶、鞏固留給學生課下去做。其實,樂理的教學更應該注重每節課課堂效率的提高,盡量減少課下學生的學習壓力。聽記結合,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不僅僅聆聽、跟唱,更重要的是,及時、有效地把握記憶的技巧,邊聽邊記,開展視唱練耳。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音樂《甜甜的秘密》時,在基礎教學結束后設置跟唱、手勢比畫接唱、記唱等小任務,讓學生聽記結合。如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曲譜的一小段:33 01 33 01|50 30……并指示:“同學們,‘考考你環節出現啦,大家可以用直接唱或者手勢比畫的形式,答出曲譜的后面部分。”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記憶程度,紛紛接唱出曲譜的后面部分,有的短短的幾個音符,也有的是成段的樂句。這個過程也可以反過來應用:“同學們,老師唱的這一小段是哪個部分呢?大家聽完可以寫出來嗎?”學生紛紛寫下曲譜的對應部分:33 01 33 01|50 30……隨后,注意對學生的接唱、記唱結果及時地給予評價,做好糾正和鼓勵。
聽記結合,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邊聽邊記,既可以活躍學生學習的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認同感,又可以讓學生把握每一節課堂的效率,充分利用課上的時間進行學習,綜合開展視聽練耳,促進他們音樂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圖譜輔助,了解樂句組成
學生們在跟唱學習樂譜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樂譜的某一個部分或某一段,很難對樂譜內樂句構成、樂曲的走向和樂曲的旋律形成一個整體性、全局性的認知與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輔助一定的圖譜,讓學生通過形象化的圖譜展示,及時把握樂曲的走向、樂句的旋律,對于學生了解樂句組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音樂《鈴兒響叮當》時,面對多媒體設備上呈現的一大張樂譜,有學生露出畏難的神色,甚至在跟唱的環節中出現前后音準把握不住、混淆的現象。“同學們,大家可以按照設備上展示的樂譜,自己在紙上畫出旋律,音符可以用小圓點代替,同時大家在畫圖的過程中要注意1至6的音高關系。”學生們紛紛拿出筆描畫:“老師,我發現第1樂段中與第2樂段中的后半部分樂句好相似!一個是轉為低音后又出現小的轉折,一個是逐漸高音到逐漸低音。”“老師,通過觀察畫出的圖譜,每個樂句的旋律都很清晰了,也知道需要在變化的樂句處特別注意一下。”“比如說,32 21 2 5這段明顯地就與55 42 1這段的走向不同,旋律一眼就看出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利用圖譜輔助音樂的學習,能夠高效、便捷地了解到樂譜中每個樂句的組成情況,熟悉每個樂句的旋律與樂譜的總旋律。同時,學生在觀察圖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對每個樂句細微差別的關注性,這對于豐富樂理知識、提高音準、促進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束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趣味性的活動中識別、記憶樂譜,通過應用手勢、聽記結合、圖譜輔助等多種教學策略與手段,促進小學生音準、樂句的教學與訓練,進而更加高效地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備學生的識譜能力,綜合培養具備較高音樂核心素養的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