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
【摘要】目的 探究小兒熱性驚厥患者運用針刺、清熱息風湯聯合治療的臨床體會。方法 選取150例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兒熱性驚厥患者,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針刺、清熱息風湯聯合治療)和對照組(單純針刺治療)各75人。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相關炎癥因子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小兒熱性驚厥患者運用針刺、清熱息風湯聯合治療后,能夠使患兒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明顯降低,從而獲得顯著的止驚效果。
【關鍵詞】針刺;清熱息風湯;小兒熱性驚厥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0..01
小兒熱性驚厥屬于兒科常見疾病,其發病人群為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如果驚厥反復發作,且發揮時間較長時,會導致小兒出現腦缺氧情況,使患兒發生癲癇或智力低下,嚴重影響患兒健康[1]。本文主要探究小兒熱性驚厥患者運用針刺、清熱息風湯聯合治療的臨床體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50例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兒熱性驚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5人。兩組男女人數之比分別為44:31、39:36;兩組年齡分別為(3.11±1.29)歲、(4.06±1.68)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運用針刺治療,使用毫針對患兒的水溝穴進行直刺,對毫針進行提插捻轉,直至患兒停止抽搐,捻針頻率為一分鐘20至30轉;1分鐘以后如果患兒沒有停止抽搐,應再對少商穴、合谷穴、曲池穴及涌泉穴進行針刺,并進行提插捻轉;如果患兒存在嘔吐癥狀,還需要對患兒的足三里穴、內關穴進行針刺,并實施提插捻轉。對患兒持續治療1周時間。
除上述針刺治療外,觀察組患兒還運用清熱息風湯治療,主要中藥組成包括:6 g黃連、32 g珍珠母、32 g生石膏、5 g蟬蛻、5 g鉤藤、5 g青黛、8 g金銀花、8g紫草及8 g連翹。患兒停止抽搐以后開始用藥治療,將上述中藥用清水煎煮,取100 mL藥汁,一天服用1劑,一天治療3次,對患兒持續治療1周時間。
1.3 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患兒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況。其中主要炎性因子包括CRP、IL-6、IL-10。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x±s)”、檢驗方法為“t”,用P<0.05表示結果有差異。
2 結 果
比較兩組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況:治療前,觀察組CRP、IL-6、IL-10水平分別為(7.12±1.15)mg/L、(45.72±1.18)ng/L、(51.78±0.66)ng/L,對照組分別為(7.14±1.22)mg/L、(45.80±1.05)ng/L、(51.61±0.75)ng/L,兩組CRP、IL-6、IL-10水平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RP、IL-6、IL-10水平分別為(2.33±0.16)mg/L、(30.56±1.04)ng/L、(28.23±1.06)ng/L,對照組分別為(4.66±0.85)mg/L、(42.83±2.46)ng/L、(37.33±1.50)ng/L,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各水平均較低(P<0.05)。
3 討 論
從中醫角度來說,熱性驚厥的范疇為急驚風,該病的發生和驚、風、痰、熱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需要對患兒進行安神、鎮靜、息風及清熱治療[2]。清熱息風湯中金銀花、紫草、連翹等中藥成分聯合應用,能夠發揮解毒透疹、祛風息肝、涼血活血、解熱抗炎的顯著功效。同時對患者的水溝穴進行針刺,能夠發揮醒腦止驚的作用,針刺涌泉穴可以息風止痙、醒腦開竅,針刺合谷穴可以清熱散風,針刺少商穴能夠發揮清熱利咽的作用,針刺曲池穴可散風清熱,針刺內關穴可寧心安神,針刺足三里可調理胃腸、扶正祛邪,諸穴合用,能夠發揮寧心安神、鎮靜息風、清熱解痙、醒腦開竅的顯著作用[3-4]。
本文經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小兒熱性驚厥患者運用針刺、清熱息風湯聯合治療能夠使患兒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明顯降低,其止驚效果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 張 慧,楊 帆,吳 旭,沈德凱,陳浩,吳生兵,昂文平,宋小鴿,解明月.針刺血清調控內質網應激反應對無鎂誘導培養大鼠海馬神經元驚厥性損傷的保護作用[J].針刺研究,2017,42(02):95-101.
[2] 姜元輝,石 嵐,姚 遠.針刺百會、腰奇穴對癲癇大鼠驚厥潛伏期及海馬區NO、NOS、SOD影響的實驗研究[J].慢性病學雜志,2016,17(03):259-261+266.
[3] 方斌豪,陳筱琪.中醫針刺結合西醫常規治療小兒高熱驚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06):1122-1123.
[4] 楊 帆,馬 允,昂文平,陳 浩,杜衛東,吳生兵,呂 磊,張道芹.針刺對戊四唑誘發驚厥大鼠海馬葡萄糖調節蛋白78和C/EBP同源蛋白表達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4,39(04):26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