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賢
摘 要:小學生思維活躍,想法獨特,因此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們敢于發現問題,并善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將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作一項教學要點,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問題,課后深入思考數學知識點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點撥、引導、啟發學生,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不斷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思維能力
1 引言
數學這門學科非常注重邏輯性,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正是提升各項關鍵能力,培養關鍵品質的重要階段,探究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極為必要。
2 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中看似輸出了很多知識點,但是這些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只能停留數天便會出現記憶模糊,印象不深刻的現象;隨著年級的升高,就會有不少學生對數學頭疼。對于這一現象,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學生沒有從數學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沒有從學生的思維發展入手,所以學生對于數學知識也無法靈活利用[1]。教師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應該通過具體的課程設計來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也能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點印象更加深刻,這也是培養小學生遇到問題,懂得思考,善于思索。久而久之也會找到數學課堂的樂趣,從而會學數學,愛學數學。這種“會學善思”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對小學生來說是受益匪淺。
3 培養策略
3.1 使小學生課前進行有目的地預習
即使是比較簡單的小學數學,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直接進行課堂教學也是不合理的,還需要小學生落實課前預習,并且是有目的的引導小學生如何有效的預習。因為在預習的過程中,是對新課程的先一步探索,也是啟發小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小學生因為年紀尚小,遇到未知的問題總會開動腦筋想個所以然。課前預習,那么這些新的知識也會使小學生深思,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也會使小學數學老師輕松許多。以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可以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長方形以及正方形,在課堂上相互討論,進而總結出四邊形的特點,再結合課本上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諸多圖形中圈出四邊形。通過預習以及課堂開始前的討論,學生對于四邊形會有一定的了解,此時再進行授課就會更加順利,同時達到了讓學生自主思考的目的。
3.2 課堂留足夠時間進行問題討論
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改變傳統的那種老師在課堂上主講一切的現象,要讓數學課堂上不僅有老師的講解,也有數學老師引導啟發下學生展開的積極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解題,也會在討論中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更便捷的方法。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在討論中由學到的知識引發進一步的思考[2]。所以,這一討論的過程,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拉近了數學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也使小學生在思考中對當堂的內容進行加深理解與記憶。以“分數的初步認識” 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帶領學生認識分數,明確什么樣的數可以稱作分數,以及分數應該如何讀。再讓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4,此時可以讓學生討論這張紙可以如何折,有的學生可能會將紙等分為4份,有的學生是從對角線折,有的學生會直接對折,通過這樣一個小的課堂活動,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更有探究欲望。
3.3 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都學了什么
小學數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要擔心課堂時間不夠用,而省去最后知識總結的過程。要知道最后花費的這一點點總結的時間換來的是整節課內容沒有白講。讓小學生在數學老師的總結中學會思考這節課都學了什么;思考學到的這些知識以后會用在哪些地方;思考在那些地方上用來解決怎樣的問題。這樣便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在數學課上培養了這樣的善于動腦筋的習慣,也會使他們慢慢養成在數學作業練習時也總結題型、思考問題的習慣。這對于小學生數學的學習也是很有必要的,也會很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3.4 引入“舉一反三”的習題練習
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中更重要的點在于讓學生懂得“舉一反三”。那么一堂數學課結束了,練習題的選取也不能只選那些知識點一套就能解答的簡單題型,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出一些不僅需要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還需要學生對其深入思考,做到“舉一反三”才能解決的題型。這樣也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 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這兩個知識點,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重點讓學生能夠實現知識遷移,對此可以布置相關題目,讓學生從習題練習中總結技巧以及規律,這樣既能完成教學目標,也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激活。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正是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要階段。好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習成績提高,更是受益終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數學老師的點撥、引導、啟發,使小學生學會思考,從而達到喜歡學習數學,善于思考,會學數學的目的。這種勤于思考,樂于動腦筋的習慣一旦形成,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在這樣的基礎上,數學教學效率自然會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金堂.新課改下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才智,2015(24):113.
[2] 王天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11):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