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星星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創新作用與課程融合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多媒體技術在發揮著什么樣的創新作用?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怎樣進行融合呢?本文分析了多媒體技術的時代背景與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育觀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科學的學科特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提出了進行融合的原則和實施融合的具體途徑。希望本文能對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小學科學;多媒體技術;融合;創新
在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應盡可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與創新已經成為社會與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創新作用
在教育發展過程中,以文字課本為主要教學傳媒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口傳心授的教育模式。同理,在信息社會里,以文字課本為主要教學傳媒的教學模式,將逐漸為以多媒體技術為教育傳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教育必將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徹底的變革。
在信息時代,效率優先,但效率教學生如何制作高質量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為了提高智力發展應有的地位,不僅是因為現代的生產技術提出的要求,同時還要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任務的全面把握。為學生的傳統觀念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①信息處理(組織,收購,運營和評價)技能;②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批判性思維能力;④學習能力;⑤與他人合作和協作的能力。
2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
2.1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的實施原則
2.1.1 以教學理論為指導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教學理論的核心問題是“怎樣教才是有效的”,它是對實際教學的有效指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在理論的高度上,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從傳授知識到發展技能、培養情感,都需要進行認真的理論思考。
2.1.2 以教學內容為依托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必須以教學內容為依托。教學內容是開展教學的物質載體,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時刻不可能脫離教學內容。教育內容,“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交往溝通的中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根本保障,也是選擇教育途徑、形式和方法的重要依據”。在教學內容與學生發生關系之前,教師必須考慮教學內容的具體的實施方式。教學內容是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的依托,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地分析。
2.1.3 以學習預期為指向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必須以學習預期為指向。學習預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學習預期一經確立,就會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教學活動是為達到學習預期而開展的,因而,教學就要以學習預期為指向,根據學習預期進行教學設計,選擇教學方法和適當的教學媒體。在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中更要以學習預期為指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通過教學活動能夠達到即定的學習預期。
2.1.4 以學生特點為依據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必須以學生特點為依據。“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只有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心理結構,他們才具有學習一定知識的可能性。小學是青少年學習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習情趣的起始階段。青少年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又具有不平衡性、順序性、差異性等特點。教學活動開展、教學媒體選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等必須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符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
2.2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的實施途徑
在一定的實施原則的指導下,教師要想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還必須明確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的具體途徑。下面列舉了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的一些途徑,但不全面,只是在結合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科學學科本身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想法。
把多媒體技術作為收集信息、處理數據工具早已被接納并使用,計算機具有運算速度快、數據呈現方式多樣、呈現結果清晰等優勢。同時,計算機與網絡相連,又可以在內容豐富的互聯網或者特定的資源網中暢游,搜集你所需的信息。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和教師的教學工具這一特色在此得到充分體現。這樣的教學課例也很多,在這里就不再列舉了。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注意:實踐中發現,不少學生僅僅是對資源進行簡單的收集、拷貝、粘貼,很少進行自己的分析、融合和加工,更不用說做出有創造性的作品。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不應引導學生收集大量的簡單信息,或者只是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而要引導學生快速的收集可用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鍛煉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和創造性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科學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根據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不同有所變化。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科學的融合與創新也不能一蹴而就,當前還處于探索當中,在絕大多數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還遠遠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但是,多媒體技術具有很大的探索與實踐的空間。為此,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實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理論、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2] 孫杰遠主編、何克抗主審.多媒體技術與課程融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 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4]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5] 吳杰.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引”[J].黑龍江教育,2006.
[6] 周清松.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J].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2004.(1).
[7] 韋全俊.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75.
[8] 王建鋒.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小學科學教學[J].名師在線,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