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霞
(山東省淄博市第六中學 255300)
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于三維目標的更綜合的整體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多的探究問題的根源,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追究彈簧的彈力瞬時不變的根本原因,并找出其共同特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下面我們以具體問題為例來分析.
例1 輕彈簧接著物體A和B,由細繩堅直懸掛于墻上,如圖1所示,質量均為m.細繩和輕彈簧的質量不計,整體處于靜止狀態.剪斷繩的瞬時,關于物體A和B的加速度aA、aB大小,正確的是( ).

圖1
A.aA=aB=0
B.aA=aB=g
C.aA=2gaB=0
D.aA=gaB=0
解析此例題是比較簡單的彈簧瞬時問題,剪斷繩的瞬時,物體A和B沒有移動,所它們中間的彈簧彈力不變.我們在講解時,一般是直接告訴學生,細線被剪斷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發生變化.球B受力不變,加速度為0.物體A受力為mg+kx,物體A的加速度等于2g.答案選C.

在本例中,學生自己獨立探究了彈簧問題產生的根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又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自然就提高了.
繼續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問題也可以用此模型.橡皮繩、彈性繩等在質量忽略不計時也有類似的特點,它們受力時所需發生的形變量大,需要的時間較長.這類模型在瞬時性問題的研究中,我們認為彈力是不變的.而像細鐵絲、細線等,不發生明顯的形變即可產生彈力,它們的彈力發生變化時,形變量幾乎為0,變化過程歷時可認為t→0.在研究物體的受力情況發生改變的瞬間,它們的形變可以突變.這些物體在質量忽略不計時我們稱為剛性繩模型,如在例1中,AB之間變為細線,在剪斷物體A上面的細線瞬間,AB間繩的拉力瞬時變化,AB一起以加速度g加速下落.

圖2
例2兩小球a、b質量比為1∶2,a、b之間用彈簧B連接,a分別用細繩和彈簧A與墻連接,細繩保持水平,彈簧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如圖2所示,系統處于平衡狀態.已知輕彈簧A的伸長量與B的伸長量相同.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輕彈簧A、B的勁度系數之比為3∶1
B.輕繩與輕彈簧A上的拉力大小之比為3∶2
C.剪斷繩子的瞬間,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是3g
D.沿墻剪斷輕彈簧A上端的瞬間,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為3g

C.D為彈簧的瞬時問題.


本例D選項中,a球斜向上的力突然消失,并不是因為彈簧的彈力瞬時發生變化,而是因為彈簧上端的拉力消失.
綜上所述,彈簧的形變量x發生變化需要時間積累,所以,在瞬時問題中,彈簧的彈力不變.在例1中,彈簧的兩端都有物體,兩物體瞬時所受彈力不變;例2中,彈簧A只有下端有物體,雖然彈簧彈力不變,但下端物體所受彈簧拉力仍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