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敦文
(安徽省來安縣實驗小學 安徽 來安 239200)
畢業班的學生即將進入到更高層次的學習,但是這需要學生首先扎實基礎,因此小學畢業班的學生要做好復習工作,為更高層次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在開展復習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靈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復習階段發揮最大的能力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教師在開展數學復習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帶領學生梳理學習內容的知識脈絡。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一方面是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對癥下藥進行彌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將來學習的時候也能夠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以《分數乘法》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課的時候,要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雖然這一課只是分數乘法的計算,但實際上涉及乘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最后是分數乘法的運算法則。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先要求學生做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中心就是分數乘法,周圍是分數乘法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再往外拓展延伸就是乘法的意義、乘法的運算法則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一起整合本章節的知識,學生之間互相查漏補缺,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當然教師要做好主導工作,在知識點有遺漏的時候提醒學生,完善學生的思維導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查漏補缺,使學生得到了能力方面的鍛煉,夯實了數學知識,最終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水平。
教師在開展數學復習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一方面學生已經學習過這一部分的知識,對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因此自主探究對于學生來說不算困難;另一方面,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也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溫故而知新,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良好復習習慣的養成可以使學生在復習的時候能夠游刃有余的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培養學生的復習習慣,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方法,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受到良好的影響,最終促進學生復習效率的提升。
以《圖形與幾何》為例。學生在復習這一課的時候,要復習角的意義、名稱;垂線、平行線的作圖;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首先幫助學生梳理本課的知識脈絡,使學生做好筆記;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根據思維導圖一點點的排查知識中的漏洞;當遇到反復出現錯誤的地方時,學生更要做好筆記,比如將出錯的練習題總結到筆記本上,旁邊標注解題過程、解題思路、考察的知識點。在培養學生復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監督工作,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自制力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復習情況,可以對癥下藥的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通過培養學生復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節省時間,最終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總之,復習對于學生來講是重要的學習環節,是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夯實基礎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復習的時間與作用,使學生通過培養復習習慣、學習能力來提高復習的效率,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最終促進學生夯實數學基礎,提高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