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剛 董軍格 路帥 柴儀
1.河北省中醫院骨傷一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婦一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3.河北省中醫院骨傷二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骨質疏松(osteoporosis)是內分泌科臨床治療常見疾病,該病屬于代謝性骨病變,主要特點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其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患者在疾病發生后通常具有腰背疼痛表現,此外根據壓迫脊神經部位不同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后疼痛類似心絞痛等[1]。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骨質疏松發病率逐年升高,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等造成影響;若患者發病后,未積極接受治療,隨病情進展,可誘發呼吸功能減弱、骨折等,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因此,臨床中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對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意義重大。既往臨床,對該病癥以西藥治療為主;隨著對該病癥的研究深入,臨床發現長期使用西藥治療,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可誘發多種不良反應,對患者依從性、預后及治療結局造成影響,臨床推廣價值偏低[2]。近期有學者指出,阿侖膦酸鈉聯合獨活寄生湯對患者臨床病癥最終緩解程度較高,療效較為顯著,且安全性更高[3]。本研究筆者為明確上述報告的準確性,并為探討骨質疏松患者臨床治療時阿侖膦酸鈉聯合獨活寄生湯具體應用效果與價值,共選取近期收治的14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研究進展及結果報告如下。
納入河北省中醫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骨質疏松且已發生骨折患者,共140例,隨機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0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BMI及女性患者絕經年限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符合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2011年制定并發布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4]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骨質疏松中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在入院后均進行多項常規檢查并結合具體臨床表現確診;經X線檢查,確診已骨折;對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所采用西醫治療藥物存在明顯過敏反應者;②合并有低鈣血癥者;③心、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④存在溝通交流不暢、意識障礙、精神或神經性疾病者;⑤入選者依從性較差,患者資料不齊者。
對照組患者均采用阿侖膦酸鈉(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國藥準字J20130085)治療,阿侖膦酸鈉片每次取量70 mg,1次/1周,本組患者連續治療1個月。觀察組患者均采用阿侖膦酸鈉聯合獨活寄生湯治療,其中阿侖膦酸鈉用藥方式與對照組無異,獨活寄生湯藥方組成為:取桑寄生、牛膝、杜仲、獨活各20 g,取肉桂、白芍、川芎、茯苓、防風、細辛、秦艽各10 g,補骨脂、熟地黃、當歸各15 g,再輔以甘草6 g。辨證屬氣虛者加黃苠30 g;陰虛者加枸杞子、女貞子各10 g;陽虛者加巴戟天、續斷、骨碎補各10 g;疼痛癥狀極為嚴重者另加延胡索、地龍各10 g。本組患者以14 d作為1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對比兩組療效。
不同治療措施下對比兩組療效、骨代謝生化指標表達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療效評估根據患者臨床情況、X線檢查結果綜合判斷:①痊愈:X線檢查下提示患者骨折骨性愈合,且自由活動不受任何影響,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②顯效:X線檢查下提示患者骨折基本愈合,且自由活動基本不受影響,各項臨床癥狀有顯著消退的趨勢;③有效:X線檢查下提示患者骨折仍然處于逐漸愈合階段,可自由活動但受一定程度限制,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趨勢;④無效:X線檢查提示患者骨折無愈合趨勢,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善或出現加重趨勢。骨代謝生化指標檢測項目主要包括:血清磷(S-P)、血清鈣(S-Ca)、24 h尿鈣(U-Ca)、血清堿性磷酸酶(ALP)。

所有研究對象在入院后均進行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項目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兩組上述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納入患者一般資料對研究結果無明顯影響,詳見表1。

表1 兩組多項一般資料對比結果統計Table 1 Comparison th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觀察組70例患者在聯合用藥治療下僅3例被判定為無效;對照組70例患者在阿侖膦酸鈉單獨用藥治療下14例被判定為無效。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現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兩組治療前S-P、S-Ca、U-Ca及ALP等骨代謝生化指標水平對比差異均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用藥方案下兩組S-P、S-Ca指標水平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U-Ca、ALP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U-Ca顯然低于對照組、ALP顯然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各項骨代謝生化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one metabolism between the two
觀察組經聯合藥物治療后僅出現1例腹痛、2例惡心嘔吐;對照組經阿侖膦酸鈉單獨用藥治療后3例出現腹痛,4例惡心嘔吐,2例腹瀉,2例便秘。兩組不良反應對比,觀察組總發生率4.29%低于對照組1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骨質疏松作為內分泌科常見疾病,一般可分為特發性、繼發性及原發性三類,現代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的發生與甲狀腺素、性激素、生長激素等有一定相關性,同時在環境、種族、遺傳及不良生活習慣的作用下同樣可能導致發病率一定程度的升高[6]。目前臨床中針對骨質疏松患者進行常規西藥治療,目的在于增加骨密度,從而緩解患者骨質疏松癥狀,但諸多西藥的長期應用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患者在用藥后療效并不顯著,因此明確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祖國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在中醫中屬“痹證”、“骨傷”、“腰腿痛”、“痿證”等范疇。該病發病機制多為腎精虧虛、脾腎氣虛,造成機體氣血匱乏,氣血供應不足無法化精生髓,逐漸形成髓枯骨萎,經脈失和,再加之外邪、風寒入侵,日久不愈,最終耗傷氣血、累及肝腎。
因此中醫學認為臨床針對骨質疏松的治療應以祛散風寒濕邪、補益肝腎氣血為主[7]。本研究為探究骨質疏松癥中西藥聯合治療效果,采用獨活寄生湯+阿倫膦酸鈉對觀察組治療,同時分析聯合用藥與單獨用藥對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變化情況的差異,結果表明:聯合用藥治療下,患者臨床療效明顯提升,且U-Ca及 ALP骨代謝生化指標有效改善;此外聯合用藥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治療安全性。本研究證實與國內學者吳晨等[8]等研究基本一致;為進一步證實本研究論證結果,筆者檢索大量相關文獻,綜合分析:任景等[9]等指出,目前臨床中骨質疏松癥多采用阿侖膦酸鈉治療,其作為人工合成藥物,對鈣具有良好親和力,藥物在進入患者機體后可被骨吸收并在骨質中沉積,進而對破骨細胞生成及骨吸收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當破骨細胞破骨后,該藥物將被完全釋放,并再次被破骨細胞吸收,從而抑制其活性,增加骨密度。可以說,阿侖膦酸鈉針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單獨用藥具有一定療效,但其療效仍舊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且長久用藥下可能造成諸多不良反應,對患者治療后恢復速度及治療結局均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不推薦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中參考骨質疏松癥中醫發病機制,考慮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獨活寄生湯,方中桑寄生、牛膝、杜仲可發揮強筋健骨、補益肝腎作用,獨活則具有祛風寒濕邪之功效,肉桂有通利血脈,溫經散寒功效,秦艽可舒筋絡、祛風濕、利關節,川芎、熟地黃、白芍、當歸等諸藥具有活血、養血的作用,補骨脂可起到補腎助陽效果,防風具有祛風勝濕效果,骨碎補續傷止痛、補腎強骨效果,再輔以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效更甚[10]。此外,中藥湯劑的使用還可一定程度上調節阿侖膦酸鈉藥物水平,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阿侖膦酸鈉與獨活寄生湯在針對骨質疏松患者臨床治療時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骨代謝情況,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對改善患者預后、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等具有積極作用,可考慮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