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班主任是小學生德育的引導者,班主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所以,班主任要將德育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來抓。
關鍵詞:德育 小學 問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55
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有效的實施,教學評價也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唯一方式。目前而言,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否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小學德育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教師也要積極創(chuàng)新德育的方法,以此來滿足小學生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
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班主任的角色是多變的,作為老師,班主任要為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在平時上課的時候,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好或者進步緩慢的學生,老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幫助學生,有利于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除此之外,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應當做好德育工作是極為重要的,良好的德育工作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意識,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情況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確保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發(fā)展。德育教學的開展,可規(guī)范學生行為舉止,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可見,良好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我國目前小學德育中遇到的問題
1.教師能力有待提高
受到20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的影響,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小學生已經(jīng)成為家庭生活的核心,不僅僅是爸爸媽媽圍著學生,就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圍繞小學生在生活。小學生在家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同時也養(yǎng)成了小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等陋習,導致很多小學生經(jīng)不起批評,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問題。小學生在接受教師的教育的過程中,往往說輕了聽不進去,毫無作用;說重了的話,容易引起家庭和學生的不滿,還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叛逆的心理。但小學生的班額比較大,一個教師根本無法顧及所有學生,在時間和精力上有些力不從心,導致教師的教育方式也由口頭教育轉變?yōu)轶w罰或者是抄作業(yè)等形式,很少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嘗試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雖然有一些客觀原因在其中,但主要原因仍是教育能力出現(xiàn)了不足,所以,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
2.傳統(tǒng)教育認識的偏差
德育不像文化課教學那般有課文或者有公式可以照抄照搬,有教學大綱進行參考教學。不僅如此,小學生的德育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看到教學成果的教育內容。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主要依靠思想品德課程,小學思想品德主要引導學生建立崇高的道德標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其他學科的教師則僅僅需要注意本學科的教學工作,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因為我國開展的是應試教育,很多教師和家長眼中只有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德、體、美、勞等有所忽視,導致很多小學生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和高分無德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上的偏差造成的。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策略
1.構建多元化的班級活動,提升小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新教改后,小學德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因此,班主任教師要不斷完善德育措施和方法。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開展德育,并將德育作為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來抓,進而保證德育得到有效的開展。一般而言,在目前多元化的德育措施中,班主任教師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文化建設中,要積極滲透德育內容。不僅如此,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活動,并將這些活動成果整合落實到班級文化墻上,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完善自身的品德建設。第二,在開展德育活動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目標,采取科學的手段。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學生視為德育活動的主體,班主任則需要做好引導工作,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提高認識,這樣一來,由于是學生主動吸收,有效地避免了學生的逆反和抗拒心理,提高了學生的德育學習效率和德育學習質量。充分發(fā)揮了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小學生樹立了崇高的道德品質和核心素養(yǎng)。第三,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活動中,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主動學習德育內容,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準則。另外,班主任教師還需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進而實現(xiàn)德育的目標。
2.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教學工作,滿足德育管理需求
學生是班級的組成單位,而班級則是學校的基本構成單位。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德育的目標,分析德育的對象,要將學生個人與班級德育分開來對待,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保證德育的效果。一般而言,在班級德育過程中,班主任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是個人德育的基礎和保障。學生在班級中生活學習,一個良好的班級德育環(huán)境,無形之間會對學生有一種約束和教育的作用,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第二,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能夠有效提升德育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也是衡量班主任教師德育能力的主要標準。所以,針對上述問題,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點內容:首先,積極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班主任教師要將集體榮譽感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樹立“班級榮則我榮,班級辱則我辱”的理念,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班級德育工作中,維護班級的榮譽,鍛煉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其次,在德育過程中,班主任要為學生分析哪些行為是可行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德育意識,保證德育工作效果。
3.發(fā)揚民主風格,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看似風光,但卻十分復雜煩瑣,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疏導,還要滲透德育,并且需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多角度地做好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所以,在家校共育的理論指導下,小學班主任要積極發(fā)揮民主風格,在工作中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談話,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同時還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還需要將德育內容融入其中,教會學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導小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標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為了增進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可以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如朗讀比賽等,朗讀比賽的內容可以孝道、社會公德為主要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對塑造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起著積極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要積極地創(chuàng)新變革。班主任教師作為德育教師的主導者,要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秉承“以生為本”的工作原則,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同時,學校也要積極開展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德育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讓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品質,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師靜妮《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新智慧》2020年第23期。
[2] 史雪玲、周文哲《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功能開發(fā)路徑探索》,《中國校外教育》2018年第3期。
[3] 巨芳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新課程》2019年第8期。